第546章 洪都保卫战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233字 发布时间:2023-08-06

朱元璋是一位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善于利用他人来保护和发展自己。


当初北方刘福通实力雄厚之时,他接受了韩林儿的任命,承认宋政权的龙凤年号,处处打着宋政权的旗号办事。


因此,它受到刘福通红巾军的保护。


同时,它保持着自己军队的独立性,不受别人的指挥和控制。


由于之前陈友谅被朱元璋摆了一道,差点命丧黄泉,所以总想着报仇雪恨。


1363年4月,陈友谅亲自率领60万大军,准备攻打洪都(今江西南昌)。


洪都的地位十分重要,“进可攻,退可守”。


假如陈友谅攻下了洪都,那么可以把它作为攻击应天府的战略要地。


如果进攻应天府不顺利的话,还可以直接将长江下游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寻找合适的机会再进行攻击。


由此可以看出,洪都对朱元璋来说,是一定不能被陈友谅夺走的。


这就是陈友谅为什么非要攻下洪都,而不是直取应天府。


陈友谅选择攻打洪都,其实还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瞧不上守卫洪都的朱文正,认为他只是一个花花公子,不足为惧。”


在陈友谅准备攻打洪都之前,朱元璋就已经派侄子朱文正前去镇守。


朱文正到达洪都之后,一直流连忘返于烟花之地,整天不是饮酒、就是玩乐,总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


至于洪都的城防,都交给了下属去做,自己一点也不在意。


可以说,无论谁见到朱文正,都不会把这个花花公子放在眼里,更不用说手里握着重兵的陈友谅了。


不过作为一代雄主的朱元璋,怎么会不清楚洪都的重要性呢?


既然选择派侄子前去守卫,就一定是对侄子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他一定能守住洪都。


果不其然,朱文正得知陈友谅即将攻打洪都的消息后,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直接收起自己寻欢作乐的样子,脑海里面目狰狞地“看着”陈友谅。


本来在陈友谅看来,攻下洪都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因为他已经提前派人去打探消息,知道守卫洪都只有2万人,且朱文正还是一个毛头小子,整天只知道莺歌燕舞,一看就知道不会打仗。


陈友谅乐观地估计,心想:“自己60万大军到达之时,朱文正这小子肯定吓得屁滚尿流,立即出城投降。”


“即使朱文正坚决反抗,我也有信心在几天内拿下洪都。”


“嘿嘿,到时候让朱元璋这个老家伙,下去陪朱文正这小子。”


然而陈友谅并不知道,当他的军队正准备到达洪都,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洪都城内,正在盛宴的朱文正,收到了一份紧急军情:“陈友谅率领大军南下,目测数十万之多,其目标很可能是洪都。”


朱文正明白,自己演戏够了,是时候干正经事了。


原来朱文正的所作所为,都是故意装给陈友谅看的。


作为朱元璋抵抗陈友谅的最前线,洪都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所以怎么可能只派一个花花公子去守卫呢?


朱文正以大都督的身份来到这里,他能够升到这个位置,一半确实取决于朱元璋的关系,另一半也是靠自己的军功,其作战能力并没有那么简单。


朱文正立即召集将领开会,分配任务。


洪都是一座大城池,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许多城门。


洪都一共有八个城门和一个水门,2万人防守这九门,兵力过多分散,换谁都比较头疼。


为了迎战,朱文正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领和谋士商量守城细节。


虽然朱文正平日不务正业,但他在军事上还是有很好的造诣。


在朱文正的布置下,城里仅有的2万名士兵,居然安排得绰绰有余。


洪都有八个城门和一个水道门。


朱文正把其中三个城门交给精力充沛的赵德胜,把最重要的福州门交给经验丰富的邓愈。


作战勇猛的薛显守卫两个城门,牛海龙、赵国旺各守一个城门。


经过这样的安排,每个将领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令人惊讶的是,朱文正手中还剩下2000兵力,作为支援各处的预备队。


大敌当前,朱文正仍有冷静的统筹能力,实在难得。


布防结束后,朱文正等人却不敢掉以轻心,时刻盯着西面等待陈友谅的到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即将爆发。


4月中旬,陈友谅水陆大军杀到洪都。


到了洪都,才发现城墙附近的河流不在原处。


原计划是数百艘战船靠近城墙攻入城内,恐怕无法实现,所以他们只好上岸进行陆战。


战斗一打响,陈友谅的60万大军不要命地攻城。


他们在每个城门投入了大量兵力,一边攻击,一边毁城。


朱文正带领将士们在每个城门之间奔跑,阻止汉军攻城,然后一边战斗、一边修复城墙.


战斗非常激烈,城下的箭像飞蝗一样射向城头,城上的滚木礌石不断砸下城墙,一时之间,双方死伤惨重。


城墙缺口处有太多的尸体,没有时间清理,只好用尸体补进去,场面令人窒息。


朱文正一边在各个城门之间奔跑协防,另一边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他自己多处受伤却毫不在意。


洪都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陈友谅也没想到洪都城这么难攻下,于是加大兵力日夜攻城,但还是无法攻破洪都城。


过了一个月,洪都城到处都是尸体。


此时,朱文正的守城设施已经消耗殆尽,许多将领战死。


但朱元璋的援军还没有到,现在就已经难坚持下去。


因此朱文正打算用计谋,拖延待援。


朱文正派一个名叫舍命王的人,到敌军大营跟陈友谅谈判,说自己很快就投降,陈友谅表示同意,就放慢了攻势。


结果到了双方约定投降的时间,还是一直不见人出来投降。


当天晚上,陈友谅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于是第二天就更疯狂地攻城。


朱文正的守军被一点点消耗,陈友谅的汉军趁机攻上城墙,夺取了守军的长矛,眼看即将失守。


这时,朱文正赶紧命令士兵用火烧红长矛,对方用手抓住长矛被烧伤,阻止了汉军的进攻。


更重要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如果再拖延下去,朱元璋的援军就会出现。


“眼看陆路攻击行不通,那就试试水路吧!”


陈友谅决定用水军作为主力,打算攻击水门破城。


朱文正也早有防备,他让士兵们从栅栏内侧,伸出长枪猛刺汉军。


汉军拼命握住长枪,勉强稳定了阵型,但朱文立立即命令士兵收回长枪,用火烤枪头,然后再刺向汉军。


陈友谅的汉军要么被刺杀,要么被烫伤,尖叫声不绝于耳。


连攻三门都一无所获,不信邪的陈友谅又带兵攻打土布门。


这一战倒是冷箭射杀了守城将领赵德胜,不过还是没能攻破城门。


双方僵持了两个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即使陈友谅城外有几十万大军,却也无法攻入近在咫尺的城楼。


时间一长,进攻的汉军士气低落。


朱文正想尽一切办法与陈友谅的汉军周旋,并且又继续坚持了一段时间。


陈友谅久攻不下,汉军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朱文正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月,可援军还没到,于是他派了一个叫张子明的人去找朱元璋求援。


朱元璋见朱文正已经拖住了陈友谅这么久,对打败陈友谅有很大的信心,就让张子明回去告诉朱文正,说:“你们再坚持一下,援军不久就到。”


在返回洪都的路上,张子明不幸被陈友谅擒住。


他不惜用自己的性命诱骗陈友谅,说自己真心实意投降。


第二天,陈友谅让他在城下喊朱文正出来投降。


谁知张子明却大喊道:“大军就快要到了,你们一定要坚持住。”


话音刚落,他就被陈友谅一刀杀了。


陈友谅愤怒地下令继续进攻,守城士兵受到张子明壮举的启发,得知朱元璋救援的消息后,立即又有了信心守城。


就这样,朱文正带领洪都士兵继续坚持下去。


另一边,朱元璋收到朱文正的求援后,召集诸将军商量,谋士刘基力排众议,坚持先攻打陈友谅,救援洪都。


朱元璋终于听取了刘基的建议,让常遇春、李文忠带兵10万,自己带着10万水军,立即出发救援洪都。


朱元璋虽然日夜出发行军,但回洪都的水路是逆流而上,直到7月中旬才接近洪都城,此时朱文正已经坚守洪都85天了。


这段时间里,朱文正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城里的将领身先士卒,士兵们更是不顾生死保卫城池,这种信念之下才一直坚持到现在。


7月16日,朱元璋大军抵达湖口。


为了一举歼灭陈友谅,他派大军封锁了陈友谅的退路。


三天后,陈友谅得知朱元璋用援军封锁了自己的后路,但他并不急于突围。


毕竟自己手中的兵力,仍然超过了朱元璋的20万援军,况且水战还是陈友谅的强项。


经过一天的商议,陈友谅决定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一决高下。


于是连忙带兵从洪都撤退,以免遭到朱元璋和朱文正的前后进攻。


朱文正带领2万将士,面对陈友谅的60万水陆大军,坚守了85天,这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这场战役中,朱文正临危不乱,团结一致,指挥有方,有勇有谋,最后取得了胜利,从而一战成名。


洪都保卫战的胜利,使其成功消耗了陈友谅的实力,这为朱元璋在鄱阳湖击败陈友谅与最终建国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是一场大明王朝的立国之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