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刘伯温计败陈友谅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466字 发布时间:2023-08-05

陈友谅(1320—1363年),湖北仙桃人,渔民出身,略通文史,武艺高强。


1355年,陈友谅参加了徐寿辉的红巾军起义。


他因作战勇猛,敢拼敢杀,屡立战功,受到了许寿辉的器重,逐渐成为南方红巾军的二把手。


陈友谅的野心很大,形成自己的势力后,暗中杀害了徐寿辉,夺权篡位,改国号为汉,当上了皇帝。


陈友谅确实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他先后占领了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拥有数十万兵马,在群雄中实力最强,比朱元璋还要强大。


但陈友谅弑主篡位,不得人心,军心不稳,战斗力自然不强。


陈友谅自己却看不出这一点,一心想要消灭其他势力,称霸天下。


于是,他把攻击朱元璋作为首要目标,计划占领南京,统一江南。


1360年,陈友谅率领他的水军,乘坐数百艘大船,顺江东进,直逼应天府(南京)。


陈友谅写信给张士诚,要他率兵出击,共同灭朱,承诺事成之后,平分朱元璋的地盘。


然而张士诚并不傻,知道如果消灭了元朱璋,下一个就是他,所以没有响应。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张士诚谁也不帮,而是坐山观虎斗,想坐收渔翁之利。


应天城内的朱元璋收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陈友谅大军已到采石,兵锋直指应天府。


朱元璋立即召集群臣,但文官武将各执一词,有人主张投降以保全实力,有人主张退守保钟山等待战机,有人提出决一死战。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之时,只有刚出山的刘基(刘伯温),默不作声,静静地听着他们讨论。


朱元璋听了大家的建议,一时无法下定决心。


看到刘基一直保持沉默,就邀请刘基到内室询问计策。


刘基来到内室,斩钉截铁地对朱元璋说:“先杀主张投降、退保钟山的官员,才能破敌。”


思索一番,朱元璋就向他询问破敌之策。


刘基缓缓地说:“陈友谅杀害自己的君主,篡位称帝,骄横无比,他一直想要吞并我们。”


“现在他气势汹汹,率领大军攻占了太平,顺江东下,这是在向咱们示威,迫使我们退让。”


“我们坚决不能让他得逞,只能抗战到底这一条路。”


喝了杯茶,刘基接着说:“张士诚贪图享乐,又天性多疑,不会轻易出兵。”


“虽然陈友谅兵强马壮,但他们千里行军攻击我们,将士们必然疲惫不堪,这是第一个不利条件。”


“陈友谅杀害自己的君主来攻击我们,这是不义之举,不得民心,这是第二个不利条件。”


“如果我们后发制人,以逸待劳,等他的大军深入,我们安排伏兵进攻,必胜无疑。”


“这场战斗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不容小觑。”


朱元璋本来就对诸将们的意见不满,听了刘基的话,正中下怀,更加坚定了自己抗击到底的决心。


朱元璋手下大将康茂才,原本是徐寿辉的部将,跟陈友谅是好朋友,后来率部归降了朱元璋。


刘基继续说:“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可以先让他设个圈套,等陈友谅上钩了再动手。”


朱元璋听了大喜,赶紧叫来康茂才商议细节。


面对陈友谅的进侵,朱元璋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准备打伏击战。


康茂才派手下老门房偷偷去见陈友谅,并带上自己的亲笔信。


信里面说:“朱元璋城内兵力空虚,约定陈友谅里内外合,建议他兵分三路偷袭。


陈友谅认得老门房,所以没有起疑,高兴地问:“到时候,康公在哪儿等候我?”


老门房回答说:“我家主人在江东桥等候,以喊‘老康’为信号,响应起事。”


满心欢喜的陈友谅,立即兵分三路进发。


他自己率领主力乘坐战船,偷偷驶入约定的地方。


到了地方,陈友谅连喊几声:“老康!老康!你在哪里?”


但是没有人回应,正当犹豫不决时,只见岸边突然展开了一面面战旗,四处都是伏兵,杀声震天。


朱元璋早已设下埋伏,一声号令,伏兵四起,对着陈友谅的战船穷追猛打。


陈友谅的大船受损,无法航行,成为了活靶子。


陈友谅的汉军,死的死,伤的伤,被俘士兵高达2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


眼见大事不妙,他本人赶紧乘坐小船开溜,最终侥幸逃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