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出生于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的一户半教师、半农民的家庭里。
朱升从小就受到书香门第的熏陶,便四处拜师求学。
8岁时,朱升拜了在迥溪开馆讲学的江敏求老先生门下,学习了四年。
12岁,他又拜了在休宁海阳开馆讲学的金斋谕老先生门下,也是学习了四年。
到了17岁,朱升又拜了在休宁霞瀛开馆讲学的陈栎老先生门下。
19岁时,在老师的推荐下,他考上了县里的秀才。
不久,他回到家乡开馆讲学,以务农和著书过日子。
成年后的朱升,就开始编撰书籍,而且著作颇多。
24岁时,他采访了民间好人好事、千古传说,并编写了第一本专著《墨庄率意录》
26岁时,他将自己观察、研究的星象变化、占卜方法,整理成《星卦提纲》一书。
35岁时,朱升将亲朋好友看风水的实践经验,写成《龙穴阴阳之诀》一书。
39岁时,他将《魏文征集》刑书和李悝编写的《德经》,重新整理,编辑装订为《刑统赋解》一书,并自刻出版。
1341年,他考中了乡贡进士。
丰富的学习经验和长期的讲学经验,这为朱升后来的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43年,朱升和好友赵东山徒步前往九江浦,拜于理学家黄楚望先生的门下学习。
后来,朱升学成之后,便在郡城紫阳祠讲学。
1345年,也就是他考中乡贡进士的第四年,朱升才被授予池州路学正,但由于看不惯元末的腐败现象,他直到52岁才去上任。
仅仅过了三年,他就放弃了官位,移居歙县石门,开馆讲学。
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将集庆改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检,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朱元璋在应天设立了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小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这时的朱元璋虽然已有十万兵马,声势比过去大得多,但占有的地盘还是很少,而且四面受敌。
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
起义军虽然都是反元武装,但张、徐和小明王之间,互相敌视。
由于北面的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极大地遏制了元军。
所以张士诚和徐寿辉的实力,都不足以吞并朱元璋。
朱元璋暂时没有敌人,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
当时,朱元璋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
因此在占领应天府后不久,朱元璋就派徐达攻取镇江。
大军临行前,朱元璋为严明军纪,故意以放纵士卒的罪名逮捕徐达,并准备以军法处斩。
李善长赶紧出面求情,众将士不知这是个计,也一起求情。
于是朱元璋顺水推舟,说:“看在众人求情的份上,暂时免除了徐达的死罪。”
不过,要求徐达攻下镇江之后,必须做到不烧不抢,才可以免其罪。
众将见朱元璋对待主将还如此严厉,所以个个严守军纪,很快攻下了镇江。
1357年冬,朱元璋先后攻下了金坛、丹阳、江阴、常州、常熟、扬州等地,进一步控制了应天周边的战略据点。
在元末的群雄纷争中,朱元璋之所以接连取胜,得益于他平时求贤若渴的好习惯。
每占领一座城池,他都会向城里的读书人,请教治国安邦的方法。
有一次,一位当地领导派人献上了许多珍贵的珠宝。
朱元璋没有接受,怒气冲冲地说:“我四处征战,需要的是能够出谋划策之人,这些珍宝又有什么用呢?”
他曾召见儒生唐解实,询问关于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
这足以说明朱元璋想要开创一个新封建王朝的决心。
1358年,朱元璋带兵攻占了徽州。
大将邓愈向他推荐说:休宁人朱升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谋略如同诸葛亮,现在就隐居于石门山。
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立即派邓愈邀请朱升,向他请教如何才能战胜群雄,夺得天下。
朱升见朱元璋诚恳求教,便对他说:“以老朽之见,想战胜胜群雄,成就帝业,必须做到三点。
“第一是高筑墙,要有坚实的根据地。”
“金陵一直是龙蟠虎踞之地,大帅您夺来不易,一定要守住。”
“第二是广积粮,要屯田积粮,保证兵马的粮草。”
“第三是缓称王,千万不要过早称王,以免成为大家攻击的目标。”
朱元璋听后大为赞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我一定要牢牢记住先生的指点!”
从那以后,朱升便留在朱元璋身边,帮他出谋划策。
后来,朱元璋攻打、婺州、处州、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张士成多次交战,朱升提供了大量军事谋略。
他为消灭元朝、统一中原、建立明朝,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听从朱升的建议。
1359年,朱元璋占领江苏南京、太湖以西,南经江苏、安徽、浙江交界处,成为浙东的一块长方形地区。
与四年前刚占领的应天府相比,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朱元璋完成“高筑墙”的部署后,开始实施“广积粮”。
刚开始军粮的解决方式,主要依靠强征,即征收“寨粮”。
然而,从长远来看,军队将成为破坏百姓的势力,从而逐渐失去民心。
为了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耕种外,还决定实施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
并且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水利建设,并分配将领到各地开垦荒地。
不到几年,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征收“寨粮”,减轻了农民负担。
为了积粮,朱元璋下令禁酒,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其他人非法犯禁,私下酿酒获利。
朱元璋得知后,下令杀了胡三舍。
有人求情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能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赦免胡三舍。”
朱元璋怒不可遏,坚决严明军纪,亲手斩杀了胡三舍。
朱元璋在争取民心的同时,也不断网罗人才,尤其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朱元璋还在应天府专门修建了礼贤馆,以此来接待他们。
这些人在为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