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分,新春时的雪灾,阻隔了回家的路,汶川的大地震,造成了天人永隔,满目荒遗。
2008年也有喜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2008年,我读小学五年级,老房子在我的记忆中消失了两年。
2007年左右,老房子年久失修,台风过后,在雨季的浸泡下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泥砖被雨水浸灌,在风风雨雨里伫立了几十年的泥砖瓦房拖着它年迈的步伐最后伫立在这一片土地上。
那一年的雨季,把家里的瓦房彻底击溃,老房子的正堂,摆放祭事用具,贴着神像的那一堵墙在雨水的刷洗下最终坍塌了。我们家变得狼狈不堪。因为地势的原因,我们家的老房子处在较低的位置,老房子背后的人家,高高在上地看着我们家里的所有,家里的一切一览无遗地显露在外人的眼中。
老房子和住在老房子里的我们,就像是一个没穿衣裳,赤裸裸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孩子一样,感到无地自容。
祸不单行,泥砖瓦房的主墙壁倒塌后不久,就迎来了家乡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我的家乡除了新年以外最隆重的节日,是家乡的年例。重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备好酒菜,等着亲朋好友来串门吃饭。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热闹非凡。
可是这样的节日气氛在我家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邻居家甚至就是隔壁的叔叔家,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的亲朋好友过来吃年例。但是我家没有,因为爸爸这边的亲戚很少,而妈妈是外省人,所以我家一直都没什么亲戚。而家乡的习俗却是过年过节,越多人来越好。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重阳节,我家靠近路边,往往有很多车辆经过,但是几乎没有一辆是停在我家门口的。每一次问路,问的都是别人家,每次都满怀希望,可是每一次期待都落空。重阳节这天村里其他的家庭里都是高朋满座,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却唯独我家无人问津,冷冷清清。
这样的窘迫在重阳节这天达到了顶峰,家里的老房子老房子主墙坍塌了,从上面的邻居家可以把我家看得一清二楚,外面是熙熙攘攘的重阳节的喜庆,透过一度破败的墙,我们家是完全不一样的气氛,就像往常一样,没有找到一点属于节日的氛围。
那时候的家乡,已经比较少有人住在泥砖瓦房里了,更不容说像我家一样住在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年久失修的瓦房离,大部分的邻居都已经建了新的房子。
这样的境遇大概持续了一年,迫于压力,即便家徒四壁,经济拮据的我家和叔叔家最终决定把老房子拆掉,建新房子。
建新房子的两年时光里,遭受了很多的白眼,过得极为不容易。
那一年,把老房子拆除后,我们没有地方住,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的,08年的春节,就是在简易的帐篷里过的。那是阴雨连绵且寒冷的一个春节,我们的窘迫犹如陷入眼前泥泞不堪的泥土里,怎么也拔不出来的双脚,被世俗,被人心难测,被他人的冷眼鄙夷重重地积压着。
老房子是我们家和叔叔家一起一砖一瓦亲手拆除的,那一年,由于自然灾害多发,建房子的红砖紧缺,一段时间一车一段时间一车地等了一年的时间,才买够了建新房子的红砖,新老子在波澜不断的两年后才建好。
而老房子也在新房子的出现时,悄然消失。
我想努力拼凑着关于老房子的记忆,最终发现其实徒劳无功,又太多太多的东西随着老房子的消失被遗忘,被抛弃。
新房子是在老房子的原址上建造的,面积上叔叔家占一半,我们家占一半,建成了两栋一层的新房子。我总是有一种错觉,好像还住在老房子里的错觉。其实我家的新房子地址只是暂了老房子面积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凸出去,不在老房子的范围内。
我的家乡是台风多发地区,老房子坍塌的那一年,正是因为台风多雨。每一年台风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准备好所有的锅碗瓢盆,因为老房子会漏水,弄好一切,全家都要去大伯家躲避台风,老房子经年累月承受着大雨的洗刷,台风地肆虐,早就不堪一击,坍塌只是迟早的事情,但是那时候我什么也不懂。
每一次台风过后,遍地狼藉。
树木倒的倒,歪的歪,连根拔起的也有,竹子更是东倒西歪,拦腰折断。台风过后,老房子安然无恙,只是墙壁都已经湿透,老房子是用黄土和成的泥砖建造的,每一次台风后,都要很久才能把水分全部蒸发掉。
那时候的我最渴望的竟然是在家安安静静看着台风真实的样子,但是小时候的我从来没有实现过这个小小的愿望。台风来临很多时候都是在晚上,而晚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伯父家躲避台风,所以晚上都是睡过去的,到了第二天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满目疮痍。
每次台风来临前夕,我们都不得不为老房子做一些防护措施,但是基本上老房子都挺过来了!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台风天,老房子漏水,什么锅碗瓢盆都派上了用场,雨水顺子瓦片的纹路流下来,很多时候就在中途拐个弯,直接流进了房子里!所以每到台风天,整座房子,里里外外都是湿哒哒的!
雨天的老屋,像个哭不停的孩子,无助又无奈。
它承受着风雨的洗礼,一直艰难地活下来!老房子原本是家族里的长辈一起建造的,一家人一间房间,但是到后来,其他的人都有了经济能力,自己建造了新的精钢水泥的新房子,只有我们家还一直住在老房子!
老房子有一个好处是精钢水泥的高楼,不能相提并论的!相对于湿漉漉的雨天而言,老房子的夏天是干净,明朗的!特别是雨后的老房子,总是焕然一新的感觉!雨后老房子旁边的一些石头被雨水冲刷干净,雨点沿着屋檐低落下来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坑!坑里面的泥沙亮澄澄的一片,仿佛透露着新的生命!
小时候在下过雨的晴天,我特别喜欢在老屋门前一排一排上的石头上走来走去!而早上的太阳还没照耀到石头前面的时候,老屋的门口就是我们最好的游乐场!泥沙是新的,偶尔会有“蜗牛”,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蜗牛,而是另一种小动物,在我的老家就是这么称呼它们的,它们长得很小很小,会出现在雨后雨滴滴出来的小水坑里面,有时候也会在别的地方!我从小对小动物就没有什么感觉,大概是因为见过太多可怕的小动物,我特别害怕它们,但是其他小朋友就会很喜欢找它们玩!
那时候的老屋不止是小孩子的游乐园,更是维系亲人邻里感情的纽带!它是我们一个大家庭的情感归属,是我和爷爷之间仅存的一点回忆。
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家门口不远的小学堂上学,每天放学回来,都会看见爷爷坐在老屋门前的石凳上,拄着拐杖乐呵呵地看着前方!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比我大很多的堂哥堂姐都已经结婚生子,而我在家族的辈分也是比较高的!所以爷爷给我取了一个外号,爷爷特别喜欢逗我玩,他给我起的外号,即便到我长大成人以后都还是有人这么叫!就连堂哥的孩子们都那样叫我,我其实很无奈的,但是没有办法!
那时候,哥哥在老屋门前的猪圈旁种下了一颗葡萄树!猪圈旁还有几个小房子,都是当时建老屋的时候留下来的。随着时间的增长,葡萄树越长越好,葡萄藤蔓延开来,最后绿油油的葡萄藤爬满了几间小房子的屋顶!有一年的冬天,我早早放学回家,爷爷正悠闲地坐在石凳上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我吃过午饭,爷爷说他想要去葡萄架下看一看。爷爷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被我搀扶着。那是我印象中唯一一次搀扶着爷爷,也是唯一一次和爷爷肩并肩站在葡萄架下晒太阳!我们有说有笑地看着绿色的葡萄藤。对于当时我们说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只记得这是我和爷爷为数不多的温馨相处时刻。爷爷乐观的性格也多多少少影响到了我,一眨眼,爷爷也走了十多年,十几年来,我很少会想起爷爷。可和爷爷一起在葡萄架下晒太阳的场景我从未忘记过。
爷爷之于我的记忆就像是老屋之于我的记忆一样!
老屋在的时候,就会有爷爷的影子!那时候年纪小,对于爷爷的记忆其实并不深刻!那一次摔跤之后,没过多久,爷爷就去世了!
在我印象中的爷爷就像老屋一样坚韧。爷爷一生是受苦受难的一生,没有享受过半点幸福,就连去世时也都只能是“偷摸”着离开!那个时期,国家政策对于死亡的管理很严格,爷爷最后也没能得到应有的享受。这在奶奶的心里始终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每一次在夜色中看着老屋天井旁边那个爷爷曾经住过的房子,我就会充满恐惧,我从小对于死亡的所有相关事情都充满了恐惧!我没有办法去直视那里的黑暗,我总是觉得爷爷一直还留在老屋里面!也是那时候开始,因为误读了关于黑白无常的书,我开始整夜整夜的失眠,睡不着觉!老屋给我的安全感好像随着爷爷的离去消失了。而家族之间的温情好像也因为爷爷的离去被削减。
老屋开始变得更为空荡荡的了,我放学的时候再也见不到爷爷坐在石凳上的身影!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才渐渐走出了那一份对于死亡的恐惧,然而并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想法,我想老屋是知道的!
老屋不仅是见证我黑暗历史与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的证物,还是家族感情的维系者!
老屋还完好无损的时候,周围的老人小孩都喜欢聚集在我家聊天,还有因为成家而搬离老屋,住在村子另外一边的两位伯父和堂哥堂姐,侄子侄女们都很喜欢回来老屋,那时候的老屋每天都非常的热闹。奶奶一共生了七个小孩,但是只有五个儿子活了下来。我爸爸排在第四,大伯父二伯父和我爸的年龄相差较大,加之以前的人结婚很早,大伯父的大儿子即我的大堂哥和我的年龄差了十多岁。我三岁的时候,大堂哥的女儿就出生了,而我小小年纪就已经当姑姑了。小时候,大人们要忙农活,而堂哥堂姐们要外出务工,所以侄子侄女们都是放在老屋给奶奶看管,我的童年很大部分时间是和侄子侄女们一起度过的。可是从老屋要被拆除的那一刻开始,这一切就土崩瓦解了,原本每天都走动的家人们变成了现在的只有逢年过节象征性的出现,所有家族的温情也随着老屋的被拆除而逐步烟消云散!各种兄弟间的纷争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出现,原本和睦的大家庭在利益的趋势下相看两厌,反目成仇。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化,在外求学工作的我,对于堂哥堂姐们的孩子,也越来越陌生,甚至于后来才出生的小孩我都没有见过,很多关于他们的事都是从奶奶口中得知。后来,我为了学业为了工作在城市兜兜转转,我们很少联系,不再走动,好像无形之中隔着一道墙,谁也没想过去拆除。后来,妈妈说大侄女要结婚了,后来,奶奶说二侄女也要结婚了,大侄女生小孩了,大侄子不读书了,去打工了。我努力从长辈们的口中去了解关于她们的蛛丝马迹,可无论我怎么了解,我们都在渐行渐远,甚至是从前的大人们也都不再出现在我家的门前,亲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没有了老屋的我们,所谓的亲情也都黯然失色!
泥砖瓦房,那个承载了我整个童年记忆的老屋,消失了,随着消失的是我人生中不可复制的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