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两都之争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966字 发布时间:2023-08-03

元朝是我国统治领土最广阔的地区,其设立的行省制,更是便于掌控领土的管理职权。


它消除了蒙古帝国的散养血脉治理权的分散性,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带来了稳定的边界。


但依靠武力的维持,最终也会因为武力的削弱,而造成难以解决的伤痛。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就是靠兵变夺权,才成功上位。


最后,爆发了皇位争夺战的内斗,一直持续到后代的继承者。


直到最后一场大规模的两都之战,直接导致了内部实力的失控,造成后续的严重后果。


直到大元王朝毁灭,斗争才结束。


泰定帝即位后不久,就把年幼的儿子封为皇太子,明确了他的继承人身份。


泰定帝在位五年,连汉话都听不懂,无法治理一个庞大的元朝,导致矛盾丛生,趋于激烈。


1328年7月,泰定帝在巡游时病逝。


当时,右丞相倒剌沙在上都主政,把持朝中大权。


倒剌沙是泰定帝在漠北时期的旧臣,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宠信。


然而,倒剌沙并不懂汉人文化,更不用说治理国家了。


他只知道专权跋扈,作威作福,排挤贤良,反对汉化。


泰定帝死后,为了方便专权,倒剌沙迟迟不让年幼的皇太子继位,这引起了朝中文武百官的不满。


可万万没想到,这会给别人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元武宗以前的旧臣燕铁木儿见有机可乘,就赶紧派人去请元武宗的两个儿子,打算拥立他们当皇帝。


元武宗传给弟弟元仁宗的时候,曾有过约定,要元仁宗将来把皇位传给武宗的儿子。


可是,元仁宗却言而无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对于此事,元武宗的两个儿子非常不满,后来分别流落到漠北和江南。

这一天,燕铁木儿喃喃自语地说:“元武宗待我不薄,我想借此机会帮助他的两个儿子继位。


由于元仁宗食言,元武宗派系的宗王贵族以及旧臣们,个个愤愤不平。


燕铁木儿从小就跟随元武宗,关系十分密切,后来担任枢密院事,掌握兵权。


现在见泰定帝已死,专权的倒剌沙又迟迟不立新皇帝,皇位出现在空缺,于是他联系了元武宗派系的宗王和旧臣。


第二天,西安王召开百官会议。


燕铁木儿手里拿着一把钢刀,带领一群勇士进入会场。


他当众宣布:“元武宗的儿子怀王或周王,理应继承皇位,谁若不服,立即处斩!”


他们在大都发动政变,囚禁了泰定帝的亲信,控制了朝廷,然后派人到漠北和江南,请元武宗的长子和世㻋、次子图帖睦尔回来,让他们登基当皇帝。


次子图帖睦尔当时在江南,路途比较近,率先回到了大都。


于是,燕铁木儿等人拥立他登基为帝,是为元文宗。


就这样,25岁的元文宗,成为了元朝第七位皇帝。


远在上都的右丞相倒剌沙,见到大都发生政变,元文宗上台,顿时手忙脚乱,便赶紧扶持9岁的皇太子登上皇位,是为元天顺帝。


按时间计算,元天顺帝是元朝第八位皇帝,但他在位时间非常短,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这样一来,大元王朝出现了两位皇帝,一位在大都,另一位在上都。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两都之战不可避免地爆发。


朝廷出现两位皇帝,蒙古贵族和朝廷大臣自然也分为两派。


相互争论说:“我们的皇帝才是合法的,你们的皇帝是在篡位。”


上都的天顺帝虽然年幼,但似乎属于正统,所以支持他的人多一些。


当然,也很多人在犹豫观望,谁占据上风就投靠谁。


倒剌沙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率先向南发兵,攻击大都。


上都的军队起初比较顺利,攻破了居庸关、山海关、古北口等险要关口,进入了关内,继续向南挺进,直逼大都,似乎处于有利状态。


大都兵力较少,但燕铁木儿执掌兵权。


他紧急征调河南5万兵马,并在都城招募了1万多名新兵。


大都部署好防御之后,燕铁木儿亲自率领主力北上,迎战上都的军队。


上都的军队入关以后,兵分四路,分别攻打通州、檀州、蓟州、涿州等地,企图合围大都。


但是,四路兵马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无法协同作战。


燕铁木儿很有军事才能和谋略,看出了敌人的弱点,所以并没有分兵抵抗,而是集中了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上都的军队和大都的军队都属于元军,彼此都有很多熟人,所以他们不想打内战,更不愿意以命相博。


他们往往看到对方人多,转身逃跑,跑不掉就投降,因此战斗并不是很激烈。


这更加有利于燕铁木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败敌人。


不久,上都的军队吃了败仗,纷纷逃了回去。


燕铁木儿乘胜追击,先后收复了居庸关、古北口等地,向北推进,进逼上都。


形势急转直下,这对元文宗十分有利。


眼看元文宗一方占了优势,一些犹豫观望的宗王贵族纷纷倒向元文宗,天顺帝的人马不断倒戈。


东路蒙古元帅、齐王等人也表示,公开支持元文宗,并派兵攻打上都。


燕铁木儿等人的军队,包围了上都,守城士兵都不愿拼命抵抗,许多人投降或逃跑。


倒剌沙知道大势已去,只好献上小皇帝和玉玺,开城投降。


这为期两个多月的两都之战,最后以元文宗的胜利而告终。


倒剌沙投降后,被押至大都,不久便被处死,小皇帝也难逃一劫。


可怜的9岁天顺帝,只当了两个月挂名皇帝便丧命,可谓一点也不顺。


两都之战结束,大元王朝与草原的贵族势力走向决裂,逐渐失去了对北部边疆区的有效控制权,只能拥有管辖关内地区的统治权。


从那以后,南北势力进入间接的分离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