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年前,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集团成员,尚在最后阶段果断决定终止战争,宣布接受同盟国波茨坦公告所提之要求。
今天的天皇,作为离发动战争罪责相对较远的人,在日本目前情况下,表达他的或许影响有限的意愿,当然在情理之中。
由于迅速地联想到了上一世纪日本战败时,当时的天皇下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历史往事,中将不禁心中唏嘘。
至少到目前为止,首相和自己都还没有直接说到过投降这两个字。
“变动初起,必将会震动国际国内。大势和人心所趋,国内事体将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国际之间,当以美俄态度至为关键。”
西原镜伍沉思着说。
美俄在日中之间爆发大战之后,顿时处于最为紧张的高度互相戒备状态。
他们密切注视日中之战,同时又不停地保持着双方完全互为主动的接触。
谁愿意在本不直接触犯本国利益的他国相争之中承受更大的风险,以致被完全卷入呢?
恰是这样的两强相争相持,才使得日本的多年盟友的态度有根本出乎人意料的变化的吧。
美国这样的所谓中立,可以直接读解为抛弃。
但是,若换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日本认为自己的力量已够强大,已经足以与中国单独决一高低,又不再听取美国的意见。才导致美国的态度一步步地变成了今天这样子。中将思索着。
“北康君大概在想着美国的立场问题吧。这个问题如同我国为何会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一样,恐怕只有留待将来的历史学家去分析了。犹如就中日力量对比而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忘记了,百年前的中国,是极弱的、分裂的、毫无向上之生机可言的。现在的中国,又岂是当年的‘病夫’可比?”
中将望着首相,又想到,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带领国家和民族在危难时刻转危为安,必定可算是其人生中最精彩辉煌的篇章。
而他的高明之处的体现,大约莫过于在这种国际国内风云变幻莫测的时期里,完美地体现出其内心世界和纵横驰骋于政治舞台上的外部形象的根本性不同吧。
中将从心底里产生了对于政治家的敬意。
而这种敬意,至少在他过去未担任内阁官房长官时整整三十五年的军人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那么现在,我们的这一步——是否需要征求美国的意见?”中将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悲哀。从21世纪后,日本迅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或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而到了今天,又再次落到了仰人鼻息的地步。
西原镜伍刚要回答,桌上的电话显示器亮了,同时发出轻柔的音乐声。
西原镜伍伸手示意,止住了中将欲离开的动作。
最最艰难危险的大事都已经相信相托,还有何国家秘密不可与其共享?
电话却是外交省次官打来的,通知说美国总统的答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