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王祯《农书》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859字 发布时间:2023-08-02

王祯(1271—1368年),字伯善,山东东平人,我国古代四大著名农学家之一。


他与汉代的汜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朝的徐光启起名。


元朝时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的发展。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


忽必烈在位时期,就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发展农业生产。


如:设立劝农官、建立专门从事农桑水利的机构等等。


从一定程度上,这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由于元朝特别重视农业,还专门设立了管理农业的司农司。


使其每年都有大批劝农官,到各地指导和监督农业生产。


当地方农业生产是否良好,也成为评估地方官员的主要标准。


王祯就是在这种重视农业的环境中长大的。


1295年,王祯担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泾德县)县尹,任职了6年。


到了1300年,调任至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继续做县尹。


他在县尹任内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据《旌德县志》记载,他在县尹任职期间,一直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从未搜刮民脂民膏。


不仅如此,他还捐出了部分俸禄,开办了学校、建坛庙、修桥梁,做了许多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


此外,他还为穷人和病人提供医疗救济,深受到当地民众的高度赞扬。


王祯当了十年县官,从来没有摆过县太爷的架子。


每年农忙的时候,都会亲自去农村传授种植、管理和收割的知识,还画出新的农具图案,教导大家制作和使用。


据说有一次,当地百姓非常排斥王祯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农具。


一脸不爽地说:“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农民,用得着他需要教吗?真是多此一举!”


旁边的一些同僚官员也暗地里嘲讽王祯,冷嘲热讽地说:“快看,一个堂堂的县太爷,居然闲着跑去教农民种田,简直就是没事找事!”


王祯没有理会这些流言蜚语,继续耐心地说服农民改进耕作方法。


过了几个月,农民增加了收获,获得了实际的好处,人们由此越来越拥护王祯,纷纷听他的教导。


王祯不仅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县官,而且也极力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农业学家。


他认为,作为一名地方官员,如果自己不熟悉农业生产和农业知识,就很难尽到劝导农桑的责任。


他不仅收集了许多以前的农业书籍,认真研究,而且经常关注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械,这也为自己撰写的《农业》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那些只知道鱼肉百姓的贪官,说:“这些人不懂农作之事和安能劝人。”


“他们经常以劝农为借口,前呼后拥地下乡敲诈勒索,名义“爱民”,实则害民。”


他还说:“这些官员只会骄奢办事,从不想一下所享受的一寸帛绢、一口米饭来自“野夫民妇之手”。”


“他们横征暴敛,大力搜刮民脂民膏来养肥自己。”


可以说,王祯的言行,充满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为官多年,王祯的生活十分节俭,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农业技术。


他总结了元朝以来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并写了一本农业种植大全。


初稿完成后,王祯又花了七年多的时间进一步考察、修改和补充,最后写了农学著作《农书》。


而且《造活字印书法》也附在《农书》末尾,记述了木活字印刷术的革新方法。


1313年,王祯的《农书》正式刻版发行。


《农书》,俗称《王祯农书》,原有37卷,现存36卷,约有13.6万字。


它集结了北魏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元朝南北17个省区。


它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业书籍中,唯一一部全面记叙中国南北农业的科技专著。


《王祯农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农桑通诀。


它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记载了耕作、播种、施肥、灌溉、收获、植树、饲养家畜、裁桑养蚕等具体方法。


其中,涉及到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方面。


牧业方面,《农桑通诀·畜养篇》总结了养马、牛、羊、猪、鸡、鸭、鹅的经验。


同时,也总结了养蚕、养鱼、养蜂的经验。



第二部分:百谷谱。


它介绍了各种谷物、蔬菜、瓜果、竹木、麻、棉、茶等作物的起源、性能及栽培的方法。



第三部:农器图谱。


它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器械等。


除此之外,随图谱还附有一份简短的文本描述,指出了农器的结构、来源、演变和使用方法。


王祯在机械设计方面,有着很大的造诣。


他设计并绘制了大量复杂的农业机具图纸,对于已经丢失的机械,多方面收集研究,使其复原,有些还进行了改造。



综上所述,《王祯农书》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内容非常丰富。


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到土壤、肥料、水、管道等生产技术,都有十分详细的论述。



第二:图文并茂。


这本书一共有306幅插图,以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农业设备的性能和结构。


这在我国农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书中最独特、最有价值的部分,一直受到后代的推崇。


总而言之,《农书》在国古代农业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