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枚,必定实现了中国人的最理想目标,直接落在了北九洲港口这边弧线中圆心接近正中,误差在十公尺之内。
强力的爆炸,将百公尺圆形区内的泥土岩石掀起震松,飞扬而去。
成了一个巨大的土中短圆筒。
如果没有激光炮预先的划线攻击,如同地震源点的爆炸力度,将形成如同地震波般的爆炸波,散开而去,为大地所吸收。
切割,使这一块土层成了无本之土,被推起飞走。
圆桶状大炸坑并不深,也就三十多米左右。
露出了地下浅层中,各种设施的残破遗骸。
当然,还有人类留下的刚刚还活着现在已死的躯体等。
再往下一百多公尺,正是将日本九洲岛和本州岛相连接的新的重要通道群,以及围绕这巨大的多达二十多条通道的恢宏地下建筑奇观的更壮丽的地下奇观———延展达数百平方公里的地下城。
北九州与下关之间,数十年前便已经修通了海底隧道。
早在十多年前,日本人便已经将这海底隧道列为了最易被外敌攻击的防御重点之一。
而“地下日本”的建造计划,完全抛开了省钱省力的围绕海底隧道的最早设想。
在远离海底隧道的位置,开通了庞大的通道群。
通道群其实也是地下城市的组成部分。层层叠叠的地下建筑塞满了所有通道两侧。
现代科学管理、严谨的态度,认真到底的精神,使“地下日本”毫无疑问地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空前的伟大奇迹。
但是,日本人自己的行为,已经导致这伟大奇迹可能将被推向毁灭。
不知是海水还是地下水,也许两者都有,很快填满了圆桶形大炸坑的底,成了一个湖,一个水面慢慢上涨的湖。
地下城,以及它的延展部分,必然地在这形同地震的爆炸中,被损坏了一些。但是,基本整体可说是安然无恙!
可中国人的计划,才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接踵而至。
半小时后,一枚导弹飞来,钻入了湖水中。
一枚氢弹在水底爆炸。
湖水烧干。
四面围绕的洞壁墙,使氢弹的力量更为集中,爆炸时像一枚两头冒火的钻地火箭弹。
近百公尺下面的地下建筑顶部崩塌。
强大的冲击力,十亿度的高温,上面和四面八方无法判定方向的气流,在冲入地下建筑群后横冲直撞——
冲击波也有停的时候,十亿度高温也迅速降下来,再古怪的气流也有中止无力之时——
海洋之水则不停,从掀开港口一角的大破口子直冲而入,浩浩荡荡灌进烧得边缘稍变齐整的百米深大洞——
中国人还没算完。
又过了一小时,又一枚导弹飞来,钻入海水中——
这一次的爆炸,借着水的压力,将下面四面八方数公里之外的数十个地下建筑水密安全大闸门全部摧毁——
中国人选中了二十九个对地攻击点。其中,包括东京和横滨之间的一个位置。那位置下面,三百多公尺下,是日本战时最高指挥中心。
中国人并不知道地下建筑详情。
他们集中力量,打击最可疑为“穴位”的位置。
在这个点上,他们用了四波“锤击”,攻击到了一百多公尺深,消灭了日本陆军精锐部队五万人,以及大量军火物资。
三百多公尺深处的日本高官们,不得不仓皇而走。谁知道中国人是否盯死了这个地方,一炸到底?
核弹在整体几同密闭的地下建筑群里,威力显得出奇地大。
同炸弹的原理有些相似,封得越紧,爆炸力越强——除非你用厚铁壳封炮仗,那炸不开。核弹哪里是炮仗?
再说了,真要用死劲封住,里面什么东西也都要完蛋。
真正最后封住爆炸余力的,是大地,大地是最后的壳,炸不完的壳。
日本人用隐藏的防护火力网,击毁击落了十多枚来袭导弹。
对其余的“大锤小锤”们,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中国人大约把好些年积攒下来的大锤小锤,都用上了。
“锤击计划”,设计预想为:只要命中击穿乌龟壳的位置比例在百分之三十,就算成功!
二十九个点,九个点没在什么重要位置,或可说估算不准,死人数万。
有五个点,没炸到计划深度。
还有十五个点,完全成功。
由此,“锤击行动”成功。
“锤击行动”消耗太大,中国人一时似乎也没了力气。
等一等,看日本人怎么说。
看国际上怎么说。
知道内情的中国乐观派人士说,这以后,日本人的乌龟壳,“地下日本”,就是中国人面前的一只残破的核桃,有点那个想什么时候锤,就什么时候锤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