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要为新时代服务
书名:来则居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863字 发布时间:2023-07-30


在知乎读到纵纹腹小鸮的一篇文章,“文学应该歌颂美好,而非批判现实。”感觉讲得很有道理,先来读一下。

///全文如下///

人类历史是螺旋前进的,其中政 治家负责前进,科学家负责螺旋,而文学家负责捣乱。

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唯一作用,就应该是歌颂美好,鼓舞人心,否则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戏剧诗歌,其本质上都是语言的艺术,他们的表达,通常要追求表达效果,也就是说,要夸张,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言过其实,因为那瀑布根本没有三千尺。

所以,文学的本质,就是言过其实,而言过其实,就是造谣。

于是,当文学家试图用这套语言习惯去评价社会现实,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危害性,他们往往会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局部的、个别的阴暗面无限放大,以恐吓读者的方式达到表达效果,最气人的是他们往往仅指出问题,又不提出解决办法,将焦虑传播给大众又不负责任。

在很多时候,一些问题会因为人们的悲观情绪而真的变得更加糟糕,比如一个人失恋了,他写了本小说,诉说这段失败的感情经历,并且通过添油加醋增对原有事实进行扭曲性的升华,以此引起年轻男女的共鸣,结果就是,本来失恋就是他自己的事,但这么一写,很多年轻人真的怕恋爱了,想找伴侣的人处境变得更艰难。

又比如,一个作家他明明是自己不努力,失业了,然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导致年轻人都觉得找工作很难,对前景失去信心,最后社会的失业率真因此上升了,这就是文学的危害。

所以,批判性文学,在当今社会就是毫无价值的垃圾,一些问题你不批评还好,一批评,让大家失去信心,最后可能真解决不了。

我觉得吧,夸大好事,总比夸大坏事要好得多,起码当你把美好的生活描述得更美好,就能增强读者信心,让他们对暂时的困难保持乐观,一些社会上不好的东西反而能很好地得到自动解决,所以当代文人要是实在干不了其他事,只会舞文弄墨的话,那就应该写正能量的东西,不要将西方那套把文学和批评深度捆 绑的思维搬过来,只有吃不了苦的民族才会利用文章怨天尤人,中华民族是刻苦耐劳的,上下五千年我们什么苦没吃过?根本不屑于学这些糟粕。

文学,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就像跑步时耳机里播放的音乐,如果你听的是苦情歌、恐怖片背景音乐,肯定会被消磨意志,跑不了多久就双腿发软。

相反,如果你听的激昂的战歌、摇滚,就会相当兴奋,忘记脚下的痛苦,不知不觉跑出让自己都吓一跳的优势成绩。

现在,我们中国的发展,处于上升期,那些批评性的文学作品,就像是跑步者耳边的垃圾杂音,除了影响状态和心情,好无好处,我们应该听鼓舞人心的声音,才能咬紧牙关,勇往直前。

一个文明,知道末世先杀圣母,就不会灭亡;一个国家,知道两军交战先斩酸秀才,就不会输掉任何一场对外战争。

///全文结束/////

这篇文章确实谈到了当今文人的一些问题,他们错误的把看到的小事当成了大事来写,他们是学大师没有学像,这应该算是一个思想问题。

关于真实问题,关于艺术对真实的态度,《来则居》中已经谈了很多,真实不是艺术,艺术必然不真实。文学也是艺术,当今的大多数写实的文学作品,其指导思想多少有几分搞笑。

历史上,大文学家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描写的是当时社会的一些真实现象,是一些点滴,单独看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但这些“小事”背后的原因却是时代改头换面的动力,最终,他们揭露的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文艺复兴时的那些伟大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发时代的巨变,是因为那些作品抓住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

当今的一些文人也学着抓当今时代的“把柄”,有丢了西瓜抓芝麻的感觉,此时,文笔越优秀越搞笑,他们的指导思想有些搞笑,他们认为真实就是一切,真实就是作品的生命,他们的文笔是在真实的前提下表达。当今时代的一些文人,试图学着大师却没有学像,去找这个时代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当大事写,把产生这些小事的原因当成新时代的必然,这还真是学到了大师们的形,却没有学到大师们的神,以致于当今的一些文学作品会成为以后时代的笑话,更可能是再也没人知道有这个作品。

当今时代不是大师们的那个全民吃不饭的时代,而是全民奔向美好明天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是越过越好。问问你的长辈,再回想一下自己当年的生活,如果还对时代不满,要么是头有问题,要么是被西方洗脑。

由此看来,当今时代文学的主流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肯定应该以歌颂为主,批评的事,更多的应该由记者们去办,不要把文学搞成报道文学,甚至直接搞成报道。文人要抓时代的主旋律,不要看到一只老鼠就说全城都是老鼠,然后倾其优美的文笔去赋予时代的老鼠。

关于文学的主流方向,截《来则居》一段如下。

“对英雄人物,必须保持文化的纯洁性。前面讲过,对人民的文化引导必须从高大上进行,如果一开始就纠结英雄们的细节,该文化就失去了方向,我们要的是英雄跨步的方向,至于英雄是不是有脚气,那只需要少数人去研究。”

搞文学需要抓大放小,带着猎奇的心态很可能就不是文学了,这种心态倒是适合搞科学。文学需要和政 治挂钩,所有文学名著几乎都和政 治挂钩,文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跟上政 治的步伐。再说一遍,当今时代不是大师们的那个全民吃不饭的时代,今天是一个热火朝天,向上奋发的时代,一些人遇到的问题,既可能是能力问题,更可能是思想问题,思想绝对有问题。

当今的一些文人有着严重的小资心态,这个现象在中国早就有,再截《来则居》段落作参考。

“自以为高雅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信。”

“直正的巨大改变,还得归功于中国的革 命战争年代,当年一大群思想活跃的艺术工作者,他们抱着救国的热情投身革 命,他们很多都是受过西方艺术熏陶的,对艺术普遍存在执着而天真的理解。对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还没有理清楚,他们带着救国的美好愿望,以高傲的姿态出现在革 命队伍中,与战友们有格格不入之感。后来,他们是经过了其他革 命人士的思想熏陶,甚至可以说是深刻的思想改造,费了很大的劲才搞明白艺术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和时代的关系。艺术的灵感要到人民中去寻找,人民才是艺术的生命和源泉。以当时中国的情形,在艺术上玩高雅,最终只能一败涂地,时代要求中国的艺术家们必须贴近农民和战士。红色艺术家们终于明白,不管是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不管是红区还是白区,只要是在中国,就必须与中国时代的红色挂钩,这才是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真正关系。之后,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了艺术强大的引导力,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战场上,那就是战斗力,在农民、工人、科技界,那是强心针。”

“今天,艺术家们还想重新展现当年艺术家们引领社会思 潮的激情岁月,但他们老是失败,因为他们的心态不是当年艺术家的心态,他们想多了。今天的艺术更多的是坚守阵地,引领新的时代还不到火候。”(这里,《来则居》是否要改写一下,文化上的新时代似乎快要,或者已经来临,这个新时代就是“习 近 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心思想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国经验写中国理论。我的理解就是西方一家独大的引领地球文化的历史要划句号了,我们正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学也就要为推动这个时代服务,会写几个字就要为这个时代写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来则居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