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报告:“5437正在自动调整。”
双道亮线轻巧地跳跃,再一次叉住了毒蛇之首。
“20、19-----”
“5437调整成功。”
“17、16------”
“9B、31A调整成功。”
“14、13------”
明明是报告截击导弹、激光炮顺利完成调整后,即将击落日本导弹的数秒声,陶亦明却突然产生了一种极强烈的不良预感。更确切地说,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攫住了他的心:01号日本导弹将故伎重演。
---这样,一座辉煌的城市,很可能由于我们的截击不力而从此消失,一场战役的胜负从一开始就出现意料不到的颠倒结局------
现代战争的残酷法则,核大战的残酷法则,在这一刻突然显得格外清晰,格外强烈,格外无可争议。
“请求9B继续追踪配合,31A调出!”
陶亦明在急促报告的同时,伸手按下了指挥台上的一个按钮。
信号准确无误地显示,其后的指令变动,恰是早已设定的战斗应变方案中另一链环。
在中国导弹群以速度、高度突变的组合技战术突破日本全国导弹防御网,取得巨大战果之后,中国战争指挥高层已经考虑到日本人可能也早已准备了新战、技术。由此,中国军队战斗应变方案的另一链环被迅速地提出、分析测算、快速设定。
分析测算和最后更改测定过程由中国“集中一号”系统完成。
“集中一号”属于中国国家和军队电子设备系统的最高机密级。它集中了全国全军最重要的所有军用和民用设施的分布、价值、使用意义的详尽情报,和随时在变更之中的各军兵种战斗力量的分布、组合方式实战效益指数详尽细节。
这套系统位于最高统帅部作战指挥室之下50米,更加深入地下。
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信号均要经过严格的筛检,好像脱光了衣服,还得经过专用淋浴间,并且还得内服药物,以确保无菌状态的某些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那样。
胡思明等人的多项设计,都被这个系统首先采用。
系统既是封闭的,又是高效的。其效能在实施陶亦明的前一设想方案时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陶亦明提出的激光部队战斗方案之改革,分为两大部分。一步是激光炮系统主要防卫方向位置的重点调整。这一部分在得到批准后,早已完成。
方案的另一部分,专门针对日本人完全可能采用的新战术技术,大胆设想:紧急情况下,果断提前调出全国防御网的一线火力兵器,在更加接近敌人欲攻击目标的较近也是较危险的区域内击落、击毁、引爆敌来袭导弹。
这当然是一着险棋,是在国土辽阔、海天宽广,我军防御兵器又毕竟有限的情况下提出的大胆构想。
设想之被称为大胆的,因为它提出的应变方案犹如釜底抽薪。况且,仓促调动的原以一线为防御重点的火力兵器能否承受巨变而发挥效能,顿成疑问。
严一森、激光司令、二炮司令、电子部队司令等负责人却立即发现了陶亦明提出的方案设想之可贵之处。
当敌人的来袭导弹灵巧地摆脱我方监控网纠缠,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我方一线反导防线时,此刻一线的火力兵器,其实际可发挥的有效战斗力已经相对极大地减弱了。这就好比是在拳击格斗中,强有力的拳头被对手避过,尚在远处未能及时收回,敌已贴身-----
陶亦明提出,无论敌人来袭导弹采取什么样的路线变化,最终它必将奔向目标。最有把握击落它的时候却反而成了它离目标最接近的直线途中。
这即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