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看着张秀,向隔壁努了努嘴,提醒她隔墙有耳。张秀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文韬说:“属下也别无良策。教主也只有让手下保着,硬往城外冲杀,请陈平回来。”
他嘴上虽这么说,却用手指在地上写了两个字“秘道”。张秀一看到这两个字,立时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神偷帮的人曾用挖地道的方法,盗走了德教的财宝。文韬之意,是让张秀通过神偷帮的秘道出城。
张秀很是佩服,心想:“文韬不愧是我德教的军师,果然足智多谋。”便假装叹了口气,说:“也只能这样了。”
张秀便带着武略、北宫冬,出了文韬牢房。路过隔壁牢房时,果然见申明在里面呆着。
显然,刚才她和文韬的对话,被申明听到了。张秀心想:“果然不出文左使所料,隔墙有耳。”
接着,张秀看望完方圆,便回到府中。张秀令北宫冬将毛冬请进府,让毛冬在锡铺中挖地道。
由于陶计一干人用巨石,塞住了锡铺中的秘道口。张秀只好让毛东,另外挖一个秘道进囗。
毛东带着十六名神偷帮弟子,连夜赶工,终于挖通了秘道的进囗。张秀谢过毛东,毛东便带着手下去了。
张秀叮嘱朱武严密守卫济南城,禁止任何人出城。自己带着武略、北宫冬,通过神偷帮秘道出了城。
在武略、北宫冬的护卫下,张秀避开官军巡逻兵,向开元寺进发。到达开元寺后,天已亮了。
张秀一眼便看到,陈平在寺门口扫地。原来,陈平被马民、马莲救回家后,马莲请来神医为陈平治伤。
这位神医,就是曾在开元寺,为陈平治过箭伤的那个郎中。由于剑未伤到心脏,治疗又及时,陈平并没有多大事。
一个月后,经过马莲的悉心照顾,陈平的伤已痊愈。但他心里的伤痛却始终无法消除。
母亲张艳骂他不忠不义,父亲陈鲁将他赶出了家。本指望在心爱的姑娘身上,能感受到温暖,不想张秀也要杀他。
陈平受到双重打击,心情十分沮丧。再加上,新盟主熊利又派人捕杀他。陈平情绪更加低落。
陈平心想:“即使我领导江湖群雄,推翻大邪王朝,做了中国之主,又能怎样?难道朝代就会停止更替?”
“我能做个好国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之后的国主呢?谁又能保证,他们个个是明主?”
“要知道,历朝历代发展到后期,都会腐败变质。因此,朝代更替,国家兴亡,乃是自然现象。”
陈平想通了此节,自认为看破了红尘。为了躲避朝廷、江湖两路追杀,不连累马氏父女,陈平决定出家当和尚。
陈平便趁马氏父女不在家时,独自一个人偷偷地来到开元寺,却意外地见到了寺中方丈慧远和尚。
原来,陶计一干人杀害众僧的时候,慧远和尚逃出寺外。因此,他幸免于难。陶计一干人走后,他便回到寺中。
陈平向慧远述说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表明了自己的出家之意。慧远却摇了摇头,拒绝了,说:“施主尘缘未了。”
“人生命运沉浮,是自然现象。施主肩负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不可因为一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
于是,陈平只好作为俗家僧人,暂时寄居在开元寺避难。每日,除了吃斋念佛,就是帮寺中众僧干活。
这日早上,他在寺门口,帮众僧扫地,不想张秀找来了。张秀见陈平安然无羕,顿时欢喜万分。
张秀有一段时间没见到陈平了,心中对陈平甚是思念。张秀心情异常激动,轻轻地叫了声“平哥!”
陈平见了张秀,却吓了一跳,误以为张秀追杀他。慌乱中提着扫帚,逃回寺中。将门紧紧闭上,将张秀挡在门外。
张秀回头看着武略、北宫冬,说:“陈平是个喜欢清静的人,不喜欢见太多的人。你二人先寻酒店吃饭去吧。”
武略、北宫冬知道张秀要和陈平私语,当着自己的面不方便,便应声“是!”到附近酒店吃饭去了。
张秀哭着说:“平哥,对不起!是我错了。你打我也好,骂我也好,我都没有怨言。只求你跟我回济南。”
却听门里面陈平说:“施主莫怪,小僧不认识你。小僧在此修行佛法,普渡众生,还请施主不要打扰。”
张秀哭着说:“平哥,我知道你还在生我的气。那我就在这寺门口跪着。你一天不愿谅我,我一天就不起来。”
张秀说完,便在寺门外跪了下来。这时,天空中乌云密布。一阵“轰隆”“轰隆”的巨雷声之后,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张秀由于一夜未睡觉,再加上饥饿和疲劳,竟昏了过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张秀苏醒了过来。
张秀但见自己在一间禅房里床上,面前是一个和尚,正是慧远。武略、北宫冬分列两旁站立。
慧远说:“施主在雨中跪立,突然昏了过去。陈平将你救了回来,给你留下一封信,便去了。”
张秀听了这话,心中略感安慰,寻思:“看来,平哥心里终究还是爱我的。只要我坚持下去,定能将他请回去。”
张秀挪动身体,坐到床边。慧远从衣衫中取出一封书信,交给她。张秀将书信拆开,仔细观看。只见上面说:
“阿秀,忘了我这个山野村夫吧。这几年,我漂泊江湖,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历经凶险无数,感到有些累了。”
“人类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自然现象。平纵横江湖,行侠仗义,也改变不了什么。”
“如今,我也不想再当什么英雄,我只想找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居起来,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你自己珍重!”
张秀看完信,问慧远:“陈平临走时,没说他要去哪里吗?”慧远说:“没说。贫僧来到这间禅房,他已走了。”
武略说:“我和北宫冬回来的时候,也未见到陈平。”此时,张秀饿得厉害,肚子里咕咕地响。
张秀只好辞别了慧远,跟着武略、北宫冬,来到附近一家酒店。三人各自要了一碗素面,边吃边聊了起来。
北宫冬说:“陈平思想消极,想退隐江湖,不愿意和咱们回济南。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张秀说:“继续找他吧。陈平曾领导咱们四次反围剿,大败官军。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陈平,抵得上朝廷千军万马。只要咱们得到了陈平,就不难推翻朝廷,夺取天下。”
武略说:“可咱们根本就不知道陈平在哪里,到哪里找他呢?”张秀想了想,说:“到马氏父女家。”
张秀说:“陈平定是趁马氏父女不在家的时候,来开元寺。马莲喜欢陈平,必也在找他。她兴许知道陈平下落。”
于是,吃完饭后,张秀便带着武略、北宫冬,来到乡下马民住宅外。但见大门上贴着喜字,院中人来人往。
显然,马家在办喜事。张秀吃了一惊,心想:“莫非马民在嫁女儿?马莲的夫婿又会是谁呢?”
这时,从院中走出一个老头。张秀拦住,说:“你是马莲的什么人?马莲家办什么喜事?”
老头说:“我是马莲的二叔。马莲最近从大街上,捡回一位夫婿。今天,二人成亲,举办婚礼呢!”
张秀心中不由得嘀咕起来:“从大街上捡回的夫婿?马莲喜欢平哥,会不会就是说平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