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1235—1280年),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是一位藏传佛教的“圣童”。
八思巴是家里的长子,他出生时父亲52岁,老来得子,所以父亲很是喜欢他。
3岁的时候,八思巴就会口诵真言、心咒修法。
7岁的时候,他就能诵读数十万字的经文。
藏族人们觉得很惊讶,于是称他为“八思巴”(藏语中是“圣童”之意)。
在八思巴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整个中华土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蒙古崛起,西藏也不可避免地笼罩在它的铁蹄之下。
1240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的儿子阔端,派兵进攻西藏。
他们想与一位西藏的高僧进行谈判,所以选择了八思巴的伯父,他是萨迦派的教主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
阔端给他写了一封信,表面上是邀请他来凉州讨论西藏未来的安排,但实际上是在威胁他。
如果萨迦班智达不来,蒙古将会血洗西藏。
此时,已经63岁的萨迦班智达,决定前去赴约。
一方面,他不愿意看到西藏的血流成河。
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当时西藏教派众多,竞争激烈。
他想利用蒙古人的力量,加强自己在西藏的势力。
于是,他带着两个侄子,也就是10岁的八思巴和6岁的恰那多吉,一同前往。
两年后,他们到达凉州,见到了阔端,开始了关于改写蒙古和西藏历史的会谈。
会谈结束之后,萨迦班智达给西藏百姓写了一封真诚的信,促使西藏归附于蒙古。
在此期间,萨迦班智达还治愈了阔端的旧疾,因此藏传佛教深受阔端的信服。
接着,他们三人在凉州住了下来。
八思巴继续跟随萨迦班智达学习佛教知识,而恰那多吉则穿上蒙古服装,学习蒙古语言。
后来,恰那多吉更是娶了一个阔端的女儿。
就这样,蒙古、西藏贵族之间形成了联姻关系。
1251年,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圆寂,年仅17岁的八思巴成为萨迦派的新教主。
两年后的夏天,忽必烈大军到达六盘山、临涛的地区,邀请八思巴到军营一叙。
尽管有史书记载,他们之前见过面,但这次却是八思巴第一次以教主的身份,会见忽必烈。
忽必烈先是询问了他藏族的历史、萨迦班智达的情况,紧接着转过话来,说要派人去西藏强行征兵、收取珍宝。
八思巴顿时急了,赶紧说西藏只是一个偏远的小地方,又狭又穷,请不要这样做。
然而,忽必烈根本不鸟他。
八思巴很不高兴地说:“既然如此,吐蕃的僧侣没必要住在这里,请让我们回家吧!”
就在二人陷入僵局的时候,忽必烈的王妃察必,吹起了枕边风。
她说:“八思巴的学识和功德方面,远比很多僧侣强得多,应该将其留下来。”
于是,忽必烈再次与八思巴面谈,问他:“你祖先有什么功绩呢?”
八思巴说:“我的祖先曾经被汉人、西夏、吐蕃等国的皇帝奉为上师,因此威望很高。”
忽必烈不了解吐蕃的历史,所以就说八思巴所说是假的。
八思巴讲述了唐朝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
并且还说:“佛书虽然没有记载,但文书有记载,一查便知。”
忽必烈还是不相信,所以就真的翻看汉人的历史,结果发现这是真的。
接下来,八思巴又讲了一些典故,经验证都是真的。
见到学识如此渊博,忽必烈对他十分钦佩,请求传授喜金刚灌顶(藏传佛教的重要仪式之一)。
此后,忽必烈认八思巴为上师,为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建立帝师制度奠定了基础。
从那以后,八思巴一直跟随忽必烈。
1260年,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中,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回到燕京,任命八思巴为国师,授予玉印,让他统领释教。
因此,八思巴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了佛教的领袖。
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之后,考虑到青藏高原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政府管理、军队后勤供应和商务旅行,便决定建设一个通往西藏的驿站
在八思巴的支持和配合下,忽必烈主要从青海到萨迦地区修建驿站,共修建了27个大驿站,确保了交流的畅通。
有一天,忽必烈叹了口气说:“蒙古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虽然现在用畏吾儿文书写蒙古语,但仍然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真正的蒙古语!”
八思巴回答说:“你不用担心,就让我来完成这个任务吧!”
于是,八思巴借用了藏文字母,创作了41个新字母,用来拼写蒙古语。
后来,忽必烈很高兴把这种文字命名为“八思巴字”。"
八思巴文是一种拼音文本,共有41个字母,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还有一些梵文字母,甚至包括新字母。
字母大多呈方形,随着实际应用的需要,字母又陆续增加到了57个。
在拼写各种语言的时候,八思巴文有两种拼写方法。
第一种:根据口语发音拼写,如蒙古语和汉语。
第二种:它是以拼写藏语和梵语,拼写语言的书面形式,转录而成。
1269 年,忽必烈正式宣布使用八思巴字,官方文字一律用这种蒙古新文字来书写。
八思巴和他的弟子们,还把西藏佛教造型艺术传播到汉地,又将汉地的雕刻印刷术传授到西藏,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280年,八思巴圆寂,享年46岁。
据说他小时候,就曾梦见手里拿着一根有80节的滕杖,但到了第46节就弯了。
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萨迦班智达。
萨迦班智达对他说:“这预示着你的年龄,所以46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没想到,却是一语成谶。
八思巴死后,元朝皇帝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便在各地的寺庙为他建造塑像,以供人们敬仰。
藏传佛教,由于八思巴的诞生,从而奠定了当时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西藏与中原的连通、汉藏文化的交流,这对西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八思巴是西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之后的另一位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