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辉煌战果相对应的另一面是惨重的损失。所有的已经装备了部队的直接用于进攻的激光武器损失率已经达到了91%。
相当数量的激光炮或正在大西南的工厂中生产,或已经在运送途中。以最快速度估算,在一个月内,可使激光部队进攻性武器装备率恢复达37·5%。
司令以沉重的语气介绍说,从实战急需角度看,激光部队兵种最大的损失不在前线,而在后方。
日本人的一颗小型核弹命中一座山区城市,杀伤我许多军民同时,摧毁了一座鱼雷工厂和一座激光炮工厂。这两厂都是目前最重要的武器生产基地。
陶亦明大校坐在司令斜对面,他看出,几天之内,老上司的头发白了许多。
战争期间,我方最神勇的战士,必是敌人恨之入骨,急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
每一次投入战斗,激光部队必定遭受巨大损失,这都早已经在最高统帅部的预计之中。
与导弹、核武部队相比较,激光部队的射击平台在投入战斗,进入火力发射阶段时,一段时间里,自己不能动弹,因此,极易成为敌人疯狂反扑时的固定打击目标。
导弹们被发射后,发射平台可移动甚至废弃。是可谓“发射后不管”。
激光如线如绳,联结在发射平台和攻击目标之间。
在射击动作完成之后,目标被摧毁之前,导弹发射平台已经可以深入地下,也可以远走高飞。
激光炮不能动,它在摧毁敌人时,就好像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一手按在敌人的天灵盖上,用强大的内力杀死敌人,同时也就将自己置于其他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内。
无可选择。
由于激光炮战技术的特殊性,建立兵种之初,国防部即要求,从技术到战术上,以全盘自动化、遥控技术作为最基本设置前提考虑。
机器可以再造,人死不能复生。
即便如此,激光部队已经阵亡两千余人。
“两千一百零五人。”司令的声音里透出控制不住的震颤。
中国激光部队,其中一部分是激光防卫部队。
本来,激光炮技术在使用中,既可用于进攻,也可以用于防守——击落击毁敌人的中远程甚至近程导弹、炮弹;击落击毁接近我重要目标重要防空区域的敌机。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并无绝对分别。
而在试验演习和战斗实践中,主动进攻和偏于防御两大部块任务逐渐分离。
进攻一块,要求距离远、能量大,并相对具备较灵活机动的平台移动功能,如太空激光炮基地。
防御一块,则偏重于对重要目标重要航线航道重要交通枢纽等的封锁式保护性杀伤能力。要求更高效率的信息能力、反应速度,能快速跟踪目标、迅即发出具备极大摧毁能力的激光射线束。
在防守方面而言,御敌于敌欲攻击之目标之外,乃是体现激光防守部队战斗力的最高境界。
“全国范围内,到目前为止,我们部队参与防御的重点目标为193处。”
司令转向屏幕,扫视一眼如星布夜空般的示意图景。
他有意在“到目前为止”上加重了语气。
因为包括陶亦明大校在内的刚刚报到的四名军官,都是激光部队的老兵,自己的老部下。
之前,他们调走的时候,激光部队参与防御的目标,远远没有现今这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