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年,宋度宗驾崩,其子赵㬎即位,是为宋恭帝。
1275年,进犯南宋的元军已经攻破了许多城镇,大将伯颜率军直逼临安,形势岌岌可危。
元兵大举进犯的时候,宋恭帝只有四岁,还是个娃娃,因此由太后谢氏垂帘听政。
宋恭帝的祖母谢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一番,赶紧下诏,命各地将领带兵救助朝廷。
诏书发到各个地方,结果响应的人很少。
只有赣州官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钟祥)守将张世杰,两人立即起兵。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名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元将领,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他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并决心向他们学习。
20岁的时候,他去临安参加进士考试。
他在试卷中写下了自己的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官后,发现贾似道和一群宦官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臣。
有一次,蒙古军攻打南宋时,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放弃临安逃跑。
文天祥立即发起奏章要求处死董宋臣,以免动摇民心。
结果,因为这件事情,自己反而被撤了职。
后来,他回到临安担任起草诏书的工作。
37岁的时候,又因为得罪贾似道,而被迫退休。
直到南宋即将灭亡的危急时刻,他才被朝廷派往江西担任赣州的州官。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后,招募了3万人马,准备前往临安救援。
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播,你带着这些临时招募的人马去抵抗,就像赶着羊群和老虎们打架一样,明摆着送死,你又何必呢?”
文天祥大义凛然地回答说:“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国家养兵多年,现在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为国难出力,难道不让人痛心吗?”
“再说,现在国难当头,我不能坐视不管,即使是自不量力,也要以身赴难。”
“若是我的行为能让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那么宋朝也许还有救。”
文天祥排除各种阻挠,带兵来到了临安。
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苏苏州)防守。
此时,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三路进攻临安。
其中一路从建康出发,渡过平江,直取独松关(今浙江余杭)。
陈宜中又命令文天祥退守独松关。
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失守了。
文天祥回到临安,跟来自郢州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建议朝廷集中兵力与元军死战到底。
然而,胆小如鼠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
伯颜率军抵到临安附近,只有30里的皋亭山(今杭州东北)。
朝廷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包括左丞相的留梦炎,纷纷溜走了。
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干脆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国玺和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
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过来谈判。
胆小的陈宜中害怕被拘留,不敢去元营,便往南方逃跑了。
张世杰不愿投降,愤怒地率军乘海船出海。
谢太后别无选择,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担任右丞相,并要他到伯颜大营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去元营,但他心里却另有打算。
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来到了元营,见到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之事。
反而严厉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与我朝友好,还是故意消灭我们?”
伯颜说:“我们皇上的意思很清楚,不是为了消灭宋朝。”
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请将军率军撤退到平江或嘉兴。”
如果你们坚持要消灭我们,南方军民一定与元军死战到底,这可能对你们没好处吧!”
伯颜脸色一沉,用威胁的语气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只怕饶不了你们。”
文天祥也愤怒地说:“我是堂堂南宋的宰相,现在国难当头,我已经准备好拼死报效国家,即便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文天祥洪亮的声音和庄严的语言,顶住了伯颜的威胁,把旁边的元朝将领吓得目惊口呆。
过后,伯颜让其他使者先回临安和谢太后商量,却把文天祥扣了下来。
文天祥知道伯颜不好意思,就向伯颜提出抗议。
伯颜若无其事的样子,嘿嘿一笑,道说:“您别生气,两国之间讨论大事,这才让你留下来的呢!。”
跟随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情,禀告了谢太后。
谢太后一心想要投降,以求安稳,于是改任贾余庆为右丞相,让他到元营求降议和。
伯颜接受降表后,派人请文天祥入营,告诉他朝廷已经派人前来投降。
文天祥气得大骂贾余庆,但投降的事宜无法挽回。
1276年2月,伯颜率军占领了临安城。
谢太后和宋恭帝出宫投降,元军把宋恭帝等人当成俘虏,押送大都(今北京),连同文天祥也被押去。
在半路上,文天祥一直在考虑如何逃脱。
路过镇江的时候,他和几个跟随从商量,趁元军没有防备,逃出了元营,乘坐小船达到了真州。
听到文丞相的到来,真州守将苗再成非常高兴,打开大门迎接。
苗再成从文天祥那里得知临安已经陷落,并表示愿意与文天祥合作,聚集淮河东西部的兵力,打退元兵。
文天祥很是高兴,哪知道守卫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是元军派人到真州的内奸,于是命令苗再成杀了他。
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是这样一个人,但他不敢违抗李庭芝的命令,只好把文天祥骗出真州城,又把扬州的下达文书给他看了一下,叫文天祥尽快离开这里。
文天祥没办法,只好连夜带着随从赶到扬州。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到了扬州城下,等待开门进城。
周围一些等待进城的老百姓,坐在城门旁边闲聊。
文天祥一听,才知道扬州在悬赏缉拿他,因此不能进城。
为了避免追捕,文天祥与十二个随从,改名换姓,乔装打扮。
他们专门行走偏僻的小路,想往东到达海边,然后寻找船只向南而去。
十几个人走了一程,遇到了一队元军骑兵。
他们躲进一座土围里,才没有被元兵发现。
文天祥等人日行夜宿,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在农民的帮助下,从海口乘船到了温州。
在那里,他得知张世杰和陈宜中在福州拥有新皇帝即位的消息,于是决定前往福州。
1277年,文天祥率兵攻入江西,收复多个州县。
但元军在空坑一战中,大败宋军,文天祥的妻子儿女被元军俘虏,只有他逃出生天。
1278年,文天祥再次战败,自杀未遂,后被元军俘虏。
文天祥被俘后,敌人用各种手段劝他投降,他坚决不从。
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