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并肩而立,默默地看着高奇的背影。他俩避而不看镜子反射的高奇面容。
那闭目不语的面容下,翻腾着何等的凄苦之波。
少顷,陶亦明又打出:“怎么办?”
胡思明一只手在键盘上打得飞快:“此刻他好比是在闭关打坐,正是紧要关头。我想,让他自己度过难关最为妥当。”
二人不再用电脑交谈,只是默默地站在高奇身后。
高奇动了一下。
胡思明和陶亦明交换个眼神:注意。
高奇开始自言自语,声音低沉。开始时候声音不大,含糊不清。
渐渐地,他的声音激越起来。陶亦明和胡思明听出,高奇是在朗诵中国古诗词。
还是在大学时节,高奇朗诵中国古诗词成了系里举办晚会时的保留节目。
高奇朗诵诗词时,他的目光与声音或凝重深远,或热烈激荡。迷恋他的女孩子们传说,这位来自台北的英俊青年,结识了一位东瀛美丽少女,才有了这样的专注和深情。
此刻高奇已经睁开了眼睛。
他的目光似乎透过了屏幕,透过淡蓝色的墙壁,透过数公尺厚的层层混合材料制造、排列的高强度防护墙,透过数百公尺厚的土层与山体,射向遥远的地方。
他的声音略显嘶哑。唇间吐出的每一个字中,盈满他的激愤和疑问。
一首接着一首。爱情诗的婉转缠绵,边塞诗的慷慨激昂,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工作室中。
胡思明和陶亦明都没想到,高奇还背得出这么多古诗词来。
此时此刻,他们不仅不觉得高奇背诵古诗词有什么不协调,反而都听得有了几分痴醉。
高奇大概正是在这一首接着一首的诗词背诵中,回忆自己与美奈子在一起时的身心灵魂交汇融合的甜美情境吧。
高奇哭了。
他的哭,不是捶头顿足的嚎啕大哭,也不是默默无声的暗中悲泣。
他开始反复地诵读着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一遍又一遍,声音时而哽咽难续。
他的泪水,如山间涌泉,不止地流淌下来。
泪湿衣襟,声碎人心。
胡思明和陶亦明也都热泪盈眶。
高奇终于停了下来。
他转过身来,满面泪痕犹在,胸前有小片湿渍。
胡思明和陶亦明注意地望着高奇的眼睛,然后他俩松了一口气。
积蓄已久的复杂情感,理应该泄放出来。
而那如火山爆发般的宣泄,或是深深地压抑下去,都会使人的精神系统,或者——干脆说——人的神经系统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
只有以和缓的方式,以稍事控制的宣泄方式,逐渐地抒发出来那些深深的爱恋和愤怒之情,在抒发中慢慢地清理自己的思绪,看到现在和将来,自己的责任和光明的希望——哪怕是只有一点点——才能摆脱情感的死结,最终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一次洗炼,产生一种质的升华。
这是现代精神心理学的一种理论。
现在的高奇,大概就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吧。
完全的痊愈,则得由时间和将来努力的结果去决定和完成了。
半小时后。洗净了脸上的泪痕,换了衣服的高奇和胡思明、陶亦明等人站在了严一森、刘定武和郝力鲁等将领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