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之乱,是发生于元朝建立之前的一场叛乱。
李璮出生于一个军阀世家,他的父亲是金朝统治下的汉人武装领袖。
蒙古灭金之后,李璮的父亲就归顺了蒙古,统治了山东30多年,积累了许多人脉
父亲去世后,李璮接替了他的位置,继承了益都首领的职务,接管了军队,在山东一带拥兵自重。
1259年,为了扩张势力,李璮主动攻打南宋,夺取了海州(今连云港)等城池。
这一举动暴露了李璮的野心,引起了忽必烈的警惕。
忽必烈知道李璮野心勃勃,不并满足现状。
他称汗后,立即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并提拔岳父王文统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宰相)。
面对这些荣耀,李璮依然不为所动,他有自己的打算。
忽必烈自从称汗后,与阿里不哥为了争取汗位,大打出手。
有一天,李璮就在想:“若是能利用这个机会反叛,那么忽必烈就会处于两面作战的状态,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呀!”
有着这样的思路,于是加紧活动,为起兵做好准备。
他上书给忽必烈,谎称自己抓住了南宋的奸细,听奸细说南宋要调兵遣将,攻打益都。
李璮打着以防御南宋的名义,请求修复城墙,提前做好准备。
忽必烈看了这封信,他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还特意拔给了他三千锭白银,并让驻扎在益都的蒙汉军队,均听从李璮的指挥。
李璮用这笔钱加强益都的城防,储存粮草,名义上是为了防范南宋,实际上是为造反做准备。
1261年冬天,就在忽必烈忙着攻打阿里不哥的时候。
李萱认为机会来了,哈哈大笑,暗中联系了有兵权的汉人军阀,准备夺取政权。
他首先杀死了自己辖区内的蒙古守军,然后将涟水(今江苏淮安内)等城池献给了南宋,希望得到南宋朝廷的支持。
听到李璮叛乱的消息后,忽必烈迅速派人诏王文统前来。
大声责问道:“朕在讨伐阿里不哥的时候,你与你的女婿李璮,都干了什么勾当?”
王文统原本是山东益都的一名书生,后来投奔于李璮府,出谋划策,很受李璮的器重。
之后,李璮娶了王文统的女儿。从此二人成了翁婿,非常亲密。
王文统知道事情已败露,但还是巧言狡辩道:“李璮那小子,真的不是人。”
“他承蒙陛下如此厚待,却忘恩负义,企图反叛。”
“此前,他派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让微臣与他合作。”
“是我心生一计,给他回了信,说时机还不成熟,暂时稳住他。”
“您刚刚获胜而归,微臣正想禀报此事,没想到陛下会先问起来。”
“我对陛下的忠诚,皇天后土,日月可鉴。”
忽必烈就这么看着他,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王文统继续说:李璮那小子,若是真的大逆不道,想要篡位。”
“微臣愿意亲自领兵,将他生擒,千刀万剐。”
见他说了那么多,忽必烈冷笑一声,说道:“你的嘴真够厉害呀!”
“来人,把李璮写的三封信呈上来!”
话音一落,侍臣就把三封信交给了忽必烈。
忽必烈把信甩到王文统脸上,大声喝道:“你看看这是什么!”
这三封信,都是李璮写给王文统的密信。
大概内容是:“小婿听从了岳父的建议,已经准备就绪,请速定日期。”
看到三封信后,王文统再也无言以对,吓得缩成一团。
忽必烈愤怒地说:“我将你在平民布衣中选拔出来,并授予高官厚禄,待你不薄。”
“而你却忘恩负义,助纣为虐,今天不杀你,怎么解除我心头之恨!”
忽必烈立即下令将王文统斩首,并诏告天下,兴兵讨伐李璮。
李璮听说岳父已死,连忙在山东举兵反叛。
忽必烈立即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姚枢分析了李璮可能采取的行动,给出了三种看法:
第一:利用忽必烈北征的时机,直攻燕京,扰乱民心,这是上策。
第二:与南宋联合打持久战,让蒙古军队疲于应付,这是中策。
第三:出兵济南,等待其他军阀的响应,这是下策。
听了这话,忽必烈赶紧问:“贼人(李煜)会选择哪种策略?”
姚枢断然回答:“他会选下策。”
他知道李璮虽然有野心,但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谋略,所以他当然不会选择“最好的上策”。
李璮曾与南宋夺抢地盘,现在也不可能与南宋建立牢固的军事联盟,因此“中策”无法实现。
忽必烈见到姚枢这么信誓旦旦,于是就下了两个诏令。
第一道诏令:派大将阿术等人,前去镇压李璮。
第二道诏令:命令济南路万户张宏,修城备战,防范李璮的进攻。
忽必烈的第二道诏令正在路上,李璮就从青州出兵,攻占了济南。
阿术听说后,立即带领军队赶到济南附近。
李璮听说蒙古大军已到,就带领军队出城迎战。
双方交战期间,李玉的军队占据了上峰,击退了蒙军,还趁机抢走了他们的辎重。
李宇等人高兴极了,立即班师回城。
结果在回去的途中,他们遭到了大批蒙军的攻击。
蒙古大军已有准备,李璮等人猝不及防,死伤了4000多人,损失惨重。
李璮率领残余兵力,退回济南,不敢轻举妄动。
李璮以为汉人军阀和他一样,每个人都会派兵支持他。
没想到的是,那些汉人军阀知道忽必烈的政权非常强大,同时又善待自己好,经过反复衡量,他们决定服从忽必烈的命令,一起攻击李璮。
不久,平叛的十几路蒙军抵达济南,包围了李璮等人。
在这种情况下,李璮的军队只能日夜守卫,坐吃山空。
平时李琏的名声太差了,老百姓都不愿加入他的队伍,纷纷躲在山谷里。
由于李璮平时的名声太坏了,老百姓都不愿加入他的队伍,纷纷躲在山谷里。
吃完所有的食物后,士兵们只好吃树皮,然后又吃伤兵的人肉。
济南被围困后,城里士气低落,粮草空绝。
他的部下纷纷从墙上爬下来逃命,李璮逐渐变成孤家寡人。
这家伙走投无路之下,最后只好投入大明湖自杀,因为水太浅,他没有淹死,结果就被破城的蒙军抓获了。
汉人军阀害怕李璮说些对他们不好的话,便主动要求审讯李璮,然后在审讯中故意杀了他。
平息了李璮的叛乱后,忽必烈意识到要加强管理,否则会有类似于李璮的叛乱,这对国家的稳定发展非常不利。
为了防止再次叛乱,他加强了国家的统治。
当地军阀知道李璮叛乱失败后,便不敢做任何越权的事,而是一心一意地辅佐忽必烈。
此外,忽必烈也对当地军阀的军队,进行了一些改革。
他削减了当地统兵的军权,以避免内部叛乱的再次发生。
在其他方面,忽必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削减世族的权利。
忽必烈还下令不允许人们制造武器,诸侯的世袭政策也有改动。
总而言之,李璮叛乱之后,忽必烈对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番整治。
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军阀的权利,使国家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