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年初,蒙宋两国联合灭金后,蒙古与南宋仅隔一条淮水。
蒙古违约,拒绝将河南之地归还南宋。
南宋不敢坚持原来的协议,反而让蒙古攻占了陈州(今河南淮阳)、蔡州(今河南汝南)等,西北的大片土地。
南宋也想乘金国灭亡,河南处于空虚状态,收复洛阳、汴京(今河南开封)、归德(今河南商丘)等地。
因此,蒙古与南宋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同年6月,南宋朝廷在各方面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匆出兵至汴京。
庐州知州全子才奉命率领一万兵马进军汴京,汴京的义军立即举事响应。
汴京城的军民杀死蒙古长官崔立等人,迎接南宋的军队。
不久,南宋将领赵葵率领5万人马,进入汴京。
7月,宋将张迪率兵进攻洛阳,也受到洛阳百姓的欢迎。
但是,由于河南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到处都是废墟、荒芜的田野和极度缺乏粮食,宋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蒙古大军在都元帅塔察儿的带领下,进攻洛阳。
由于洛阳城缺粮,无法坚守,宋军只好退出。
汴京的赵葵也因为无粮响,加上蒙古军挖黄河堤放水,不得不退出汴京城。
南宋朝的君臣又把收复失地的希望,寄托在和议上。
然而,因为南宋曾经接受过将陈、蔡西北之地归属蒙古的协议,窝阔台便以此为由将过失归咎于南宋,召开贵族会议,决定讨伐南宋。
1235年,蒙古大军兵分两路,进攻南宋。
东路由皇子阔出率领诸王口温不花、国王塔思、汉将张柔、史天泽等人,统一部队攻打宋荆襄和长江中下游。
西路由皇子阔端率领元海塔海、汉将刘黑马等人,攻打四川。
南宋的防御重点,是以襄阳为中心的镇北军。
该军全部由招募的中原豪杰组成,骁勇善战。
到了7月,东路口温不花率部攻击唐州(今河南唐河县)。
10月,塔思部攻占枣阳后,继续南下进攻郢州(今湖北钟祥)。
宋军拼死坚守,塔思未能攻破郢州城,掠夺了大批人口和数万牛马,班师而归。
同一个月,西路阔端的军队进犯巩昌(今甘肃陇西)。
原金国将领汪世显投降。
阔端开心极了,命其率军攻击南宋,同时要求他约束部队,不要扰民。
年底,蒙古大军把宋将赵彦呐所部包围绕在青野原(今甘肃徽县南)。
宋将曹友闻之后,就说:“青野原是入蜀的咽喉要地,绝不能丢失。”
便率军星夜前去救援,击退了蒙军。
解青野原围攻后不久,曹友闻继续率军救大安(今陕西宁强北),击退了汪世显所部,并扼守仙人关(今甘肃省徽县东南部),挡住了蒙古军的攻势。
然而,此时守卫襄阳的宋将赵范,由于用人不当,军纪涣散,使其内部矛盾重重。
1236年3月,王曼、李伯渊等人发动兵变,焚毁襄阳城郭,投降了蒙军。
荆襄重镇的失守,使东路蒙军长驱直入,攻克了郢州、随州即、荆门等地(都属于湖北省)。
9月,四川宋军主将赵彦呐拒绝了曹友闻凭险据守、伺机伏击敌人的建议,下令曹部守卫大安军,以保蜀中门户。
这导致了曹友闻在大安阳平关,全军覆没。
阔端长驱入川,一个月之内攻占了成都、利川(今四川广元)、潼川(今四川三台)等20多个州。
这时的宋军,只剩下四川东部的夔州一路和潼川路的顺庆府。
一番大肆抄掠后,蒙军这才退回陕西。
阔端又派了按竺迩攻占会川(今甘肃兰州西北)、文州(今甘肃文县)。
与此同时,东路的蒙军口温不花等军队,也进攻淮西。
见到蒙古大军来犯,蕲(今天湖北奇春)、舒(今安徽安庆)、光(今河南黄川)三州的守将,望风而逃。
蒙军直逼黄州(今湖北黄冈),并派轻骑从信阳奔袭合肥。
蒙将忒木觫率部攻击江陵(今湖北荆州)。
宋将孟珙命令部下多次改变服色、旗帜,以此迷惑敌人,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接着,又连破蒙军二十四寨,救出2万多人被俘虏的百姓。
蒙将察罕率部进攻真州(今江苏仪征)的时候,也被宋将邱岳击退。
1237年10月,东路蒙军口温不花、史天泽所部,再次南下攻占光州,在复州(今湖北西阳西南)击败南宋水军,并迫使了复州的宋军投降。
然后又转攻秦春(今安徽寿县)、黄州。
孟珙率领兵支援黄州,击退了蒙军。
同一个月,西路蒙军攻克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1238年初,东路的塔思蒙军,抄掠了安庆府(今安徽潜山)后北返。
9月,蒙将察罕、张柔率领80万大军,围攻庐州(今安徽合肥)。
宋将杜杲死守,迫使察罕退兵,然后派出水军扼卫淮河,又派儿子杜庶率领吕文德、聂斌等精兵强将,埋伏在险要之地。
蒙军无法前进,只好北撤,两淮暂时稳定。
此外,孟巩收复了荆襄等地。
1239年,蒙古大军连续三次败给孟珙。
接下来,南宋先后收复了襄阳、樊城、光化、信阳等地。
同年8月,蒙将塔海等率兵80万入蜀,攻占重庆、万州(今重庆万县)、夔州等地。
但离开四川的时间,在归州(今湖北归归)大垭寨遭到孟巩的阻击,未能顺流而下进入湖湘。
孟奘乘胜收复了夔州。
1240年2月,蒙将按竺迩部再攻万州,在夔门击败了宋军。
1241年10月,东路蒙军再次包围安丰。
11月,蒙军达海绀卜、汪世显等部众,进攻成都、汉州(今四川广汉)、遂宁(今四川遂宁)、叙州(今四川宜宾)、泸州(今四川泸州)、资州(现四川资中)等地。
同月,窝阔台去世,皇后乃马真临朝称制,继续攻打南宋。
自从1235年开始,蒙古大规模进攻南宋以来,荆襄、两淮、四川的很多地区,均遭到了蹂躏。
虽然蒙古军队从这些地区掠夺了大量财物,但他们遭到了宋军民的抗击,损失也很大。
蒙古贵族一方面进攻,另一方面派使者到南宋议和。
在1238年和1240年,两次派人到蒙古议和,均未能达成和议。
在此期间,双方大战,各有胜负。
1242年,南宋任命余玠为安抚四川安抚置制使,收复了一些被蒙古占领的州县,改革弊政,安抚遗民,招聘贤才,并想出兵收复汉中地区,但没有成果。
然而,由于贵族宗室内矛盾的尖锐激化,直到1250年之前 蒙古都未能对南宋发动新的大规模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