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平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
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都要在卢沟桥停留,是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平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
宛平城在卢沟桥东部,明末崇祯年间,为防范农民军进攻京师,朝廷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于公元1638年到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城居永定河东岸,正临卢沟桥,控制京畿咽喉要道。
宛平城作为卫城,形制结构与普通城池不同,城内初始并无一般县城的大街、小巷、市场、钟鼓楼等设施,并仅设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但"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明清到民国初期,宛平城都在宛平县辖区内,但非县治所在地,而宛平县作为京师附廓两县之一,为京师属地。1928年,废除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县划归河北省,其县署由北平城内迁到拱极城,自此改称宛平城,并成为县治所在地。
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驻守宛平城的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110旅第219团3营及保安第1旅第2团第2营,共1400余人,装备有自动步枪、轻机关枪、重机关枪和轻重迫击炮等武器,另有驻守长辛店高地的中国守军可以用迫击炮和大炮进行火力支援。
1937年7月7日早上,从丰台开来一队日军,绕过宛平到铁路桥北的河滩里去演习,但与往日有两点不同:一是日军携带弹药充足,配有山炮、饮水和食品;二是并没有演习,而是原地休息呈待命状。
接近黄昏时候,情报说日军收兵回丰台。紧跟着送来情报:日军回丰台途中占领了城东北400米处的瓦窑车站,并把队伍潜伏在城东铁路外侧的路基下面,向南展开,摆出了攻城的架势,背后的小高地(也称沙岗子)为日军指挥位子。
这个情报非同小可,孙文涛立即告诉三营长,准备应急;并用电话报团长;同时通知了县政府,王县长派警察早早关上了城门。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傍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晚10时40分,城东铁路桥涵下露出了日军士兵,他们排着四路纵队,每队十几个人,全副武装以进行速度整齐地向东门走来,一个小队长模样的头头走在队前。到了城下,他用中国话叫门说:“我们今天演习丢失一人,需要进城搜查!”
带岗的马排长在城上回答:“城里没有你们的人,不能开城门!你们回去!”城下日军坚持要进城,马排长严词拒绝。双方各执己见僵持着。就在这时候,只听“砰”的一声,一颗子弹从日军队伍中射出,擦着城墙飞向夜空。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
松井说:日军昨晚在卢沟桥郊外演 习,突然听到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志村菊次郎不在,大家怀疑打枪的是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这个打枪的士兵已经进入城内,要求立即入城搜查。宛平城守军第219团第3营营长金振中以当时已经是深夜,日军入城怕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所以拒绝了日军的要求。
不久,松井太久郎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说,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人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是日军隐瞒着。
7月8日清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对中国军队驻地发动炮击,随着一声报警的枪声,潜伏在铁路东侧的日军的轻重机枪及山炮一齐向宛平城开火,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抵抗。先消灭了城下的六十多名日军。敌人是沿铁路向南展开队形,我军是从北向南打,正好给它来了个“穿糖葫芦”,把敌人揍得稀里哗啦。中国军队抵抗日军挑衅的卢沟桥保卫战正式打响了。
吉星文,字绍武,乳名黑星,河南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少年时期立志效族叔吉鸿昌的为人,当兵报效国家。1922年随族叔吉鸿昌参加西北军。1926年,不满20岁的吉星文只身到灵宝县文地镇,由19师师长吉鸿昌介绍,到宋哲元旅当骑兵。
因其刻苦钻研军事,作战勇敢,被提升为连长。不久因战功被提升为营长。1933年3月,他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对日作战。该处地势险要,日军经常来骚扰。1933年3月11日,任37师109旅219团营长的吉星文接到命令,带兵袭击敌后。他率领全营官兵,巧妙绕过日军右翼,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于次日凌晨攻战王家、瓦房等村,将村中敌人全部歼灭。
因此次胜利,吉星文被提升为219团团长。1936年调守北平西南的宛平县。
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在军事演习时一士兵失踪,无理向中方要人,声称要到宛平县城搜查。面对日军的威胁,吉星文当即拒绝。
7月7日夜,日军向219团阵地开炮轰击。吉星文立即向37师师长冯治安请示,冯治安师长当即表示:“为维护国家主权,寸土不能让,可采取武力自卫。”
有了师长的表态,吉星文立即命令守桥部队还击。8日早上6点多,吉星文团长从长辛店疾驰而来,随从有4个士兵。孙文涛在前方团部汇报了敌情和战况后,部队出了房门正准备去营部时,日军的炮火打得正凶,县政府被炸毁了,西门楼飞檐被炸毁,掉落在孙文涛的大门口。
孙文涛随团长刚走到院子中央,一发迫击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飞到头顶,孙文涛上前用力推倒团长,只听“轰”的一声,立时砖土飞扬,影壁被炸掉一角,大家距爆炸点仅两三米。
奇怪的是,在场11人都完好无缺地爬了起来,只有团长一人右前额受了。孙文涛急忙命传令兵去包扎所找来卫生兵处置,记者们也赶来抢拍镜头。吉星文负伤的消息和照片登载于第二天当地的各大报纸上。此时,我平汉线及附近的龙王庙等处相继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