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圣旨也就那么回事
公元606年 四月十二 晴
一道诏书下发,往往是皇帝的金口玉言,百官就得跪受圣旨。似乎皇帝的话就具有法律效力,百官更不敢抗旨不尊。
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坐牢的时候,听牢头和手下的人说起一件事:宫里的妃嫔、协助杨坚处理文件的女官已经很久没有得到过升迁了,这些人熬得很痛苦。
于是,有妃嫔给杨坚吹枕边风,请求杨坚把自己的级别提一提。可是杨坚却回答说:“无典故,朝廷不肯行。”就是说,没来由给妃嫔提升级别,自大隋开国以来,还没人要求这么干过,高层管理团队也不会批准这一要求。
妃嫔很不服气,说:“皇帝出口为敕,批出去,谁敢违?””皇帝说话就是圣旨,您给手下人下一道圣旨,谁敢抗旨不尊?
杨坚无奈地笑了,对这位妃嫔说道:“朕这么说估计你也不信,那朕就试试,为你降一道旨。”
于是,杨坚给高熲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给这位妃嫔提升等级。结果正如杨坚所料,高熲根本就不买皇帝的账,跟杨坚说大隋朝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规定,您不能无缘无故给宫里的妃嫔搞特殊升级。
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这边妃嫔升级被拒绝,没戏了,那边的女官们还不死心。一帮女官聚在一起嘀咕了老半天,一起跑到杨坚那儿去了,求杨坚给自己升官。
杨坚随手拿了一张便签,在上面写道:‘某宫某氏转某官’就是说在某个宫里当差的某个人,现在升任某个在宫中的官职。
‘跑官’的女官得到杨坚的亲自任命,都倍儿得意。
过了不长时间,宫里该发工资了。那些拿了杨坚批条的女官,一个个都跑到有关部门,把条子高高兴兴递上去,说自己升任某某官了,现在你们给我发工资。而且、必须得按照这个新定的级别发。
负责发工资的官员把杨坚的批条拿过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嗯,没毛病,这确实是杨坚亲自签发的。
大家琢磨了一下,这帮女官的面子也真够大的了,连杨坚都亲自给她们封官许愿,那我们这些办事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官员们当即做出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拒绝杨坚的要求,继续按照以前的职位和级别给这些女官发工资。至于杨坚写的那些批条,被官员们一律退回去。
女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这好像是在做梦吧?皇帝亲自写的批条,这些官员们竟敢不照办,这不是抗旨不尊吗!?
这些官员们公然抗旨,他们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
吃了闭门羹的女官们很生气,当然了,生气的还有那些升不上去级别的妃嫔。于是,大家都跑到杨坚面前撒火。
当着杨坚的面,她们把他亲自写的这些批条撕了个稀巴烂,一边撕,嘴里还一边唠叨:“看来,皇帝的批的条子也就那么回事?”
... ...
开始咱程咬金也被弄糊涂了,皇帝说的话、写的字不就是圣旨吗?怎么杨坚给手下人下道圣旨,这些人说抗旨就抗旨呢?
再说了,杨坚不过是给自己宫里的妃嫔、女官升个级别,这听起来就是杨坚自己的家事,杨坚处理家事,怎么还得看手下人的脸子呢?
最让咱想不明白的是,手下人抗旨,不但不会杀头,反而理直气壮,杨坚居然拿手下人无可奈何,杨坚的圣旨就这么不值银子吗!?
经过咨询牛秀,才恍然大悟。
牛秀说:“其实理论上,只要是皇帝说的话,只要是皇帝处理政务事务的意见,都是圣旨。这和人们印象里的圣旨是一样的。但和人们印象里不一样的是,这样的圣旨,官员不但可以合理合法地抵制,甚至还可以对皇帝提出抗议乃至谴责。
因为,圣旨至少在名义上,还只是皇帝的私人文书,并不是朝廷正式颁布的文件。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大家在一起讨论政务的时候,皇帝的讲话录音或者微信聊天截图。你拿着录音和截图去找文武百官,让他们去执行命令,这没有法律效力,文武百官可以不认。
要具备法律效力,圣旨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成为国家正式的政令——诏书。根据大隋相关制度规定,妃嫔在晋升前后,级别在‘嫔’这个等级以下的,要使用外制诏书;女官的任免也是一样。
要事先草拟外制诏书,这就需要获得宰相(高熲)的认可,并有他签发任命书。
特殊情况除外,比如侍寝,生下子女,或者赶上皇帝在祭祀大典的时候有相关升迁赏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