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立国”思维从未断绝的日本人,想得不能算不好。
干得也不错。
只是,中国人没被打软,反而越来越有劲,其意志,其机巧,包括外交手段和作战手段,都让从来没真正瞧得起他们的日本人不停地吃惊。
中国人大亏之后,终于给日本人上了自古以来最惨烈的一课---
幸而,还有一个“地下日本”。
依托隐藏的实力,至少在目前看来,中国人已经一时无法摧毁的实力,再向中国人发起进攻。只要这进攻有效,便等于开始不停地扭转局面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能打到你,打痛你,你不能打到我,或者打上了,也只能像搔痒。
后面,任是谁都可以想到---
因为,打出去打来的,都不是简单的枪炮空袭,是核炸弹!
作战准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外交---
---
“这一次,美国人迟迟不明确表示他们的态度,这倒是少见的现象。”内阁官房长官,和西原镜伍有着多年交情的资深海军中将,观看着首相的脸色,试探着说。
“唔,也许他们上层里有不同的两种意见?”西原镜伍含糊地应道。
中将略感诧异。
想想首相的回答,似乎他并不是十分关心美国人的态度,这倒真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了。
新任首相也许是因为过于操劳而疲倦了吧。抑或是正在思考别的问题。
美国的态度当然重要,始终重要。
历史上很简单的一个人人皆知的实际事例就是,近一个世纪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珍珠港,导致美国完全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日本举国上下欢庆进攻珍珠港得胜时,世界上大多数头脑清醒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日本和德国已经注定了其将要失败的命运。
首相此时,脑中其实正在考虑下一步、下下一步的问题。
他慢慢地想着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这样的变化。
大致的走向已经明确于心中,只是再考虑考虑那些可能引起导致决定性变化的大的因素,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否突变。
真正的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在实施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步步注意。
有时候,首相西原镜伍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年轻时节,接受那种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般的训练时,正在上通过雷区的训练课。
既需要速度,更需要不失误地跨出每一步。
一个不小心,就将粉身碎骨。
身体的消失倒也罢了。
任何人都难免一死,只是迟早问题。
重要的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丝毫不见成果,自己就死去吧。
或者说,在那必然到来的结果中,自己没有起到一个重要人物在历史上应该起到的作用。
担任了一个日本人能够在政府中达到的最高职务,对于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来说,这只是取得了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在几乎可以说是在最高层次上、最大程度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毕生所追求的,应当是在最理想的位置上,纵横捭阖,巧妙地驾驭庞大的国家机器,取得人们公认的成果,使其国家和民族因为他的任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闪现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而他自己,也因此而最终在历史上留下赫赫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