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进士出身,他在朝中的前十年默默无闻,只从八品芝麻官晋升为六品司封郎。
直到韩侂胄得势之后,史弥远才终于受到了重用。
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提升任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
可以说,韩侂胄对史弥远有着知遇之恩,但史弥远却恩将仇报,简直就是白眼狼。
韩侂胄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但由于他提拔的西线主帅吴曦叛变降金,使其南宋朝廷的主和派立即占据了主动权。
南宋派遣使臣金议和,金朝的条件是韩侂胄的首级,这自然被韩侂胄拒绝了,但史弥远却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1207年,史弥远拉拢与韩侂胄不和的杨皇后,陷害韩侂胄,宋宁宗却坐视不理。
不久,史弥远竟然大胆地绕过宋宁宗,与杨皇后伪造密旨,杀死了韩侂胄。
韩侂胄死后,主和派重新掌权朝中大权,史弥远成了实际掌权者。
史弥远一上位,就立即恢复了秦桧的爵位和忠献谥号,并积极奉行投降主义,向金国乞求和平。
史弥远主持的议和,堪称最屈辱的议和。
在战场上没有大败的情况下,竟然把南宋的岁币答应从20万增加到30万,还另外再加300万两白银,作为给金军犒劳。”
宋金之间的关系,也从“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
即使是秦桧主持的和议,也没有这么丧权辱国。
消息传回南宋,引起整个朝野不满。
太学博士真德秀愤慨地说:“金人要多少岁币,你却增加的给;金人要韩侂胄的脑袋,而你也给之?”
然而民间百姓和太学的评击,根本不会影响史弥远的权力。
他因杀掉韩侂胄有着首功,便被主和派大臣们推荐为首领
1209年,史弥远担任右丞相,开始了20多年的擅权时期。
宋宁宗没有儿子,养子又和他有矛盾。
有一天,史弥远就想再帮宋宁宗收养一个儿子,将来扶植他当皇帝,这样自己就可以把朝政了。
史弥远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家的教师余天锡,余天锡就给他找到了两个姓赵的兄弟,一个叫赵与莒,一个叫赵与芮。
史弥远看到这两个孩子长得眉清目秀,非常满意。
他特别喜爱老大赵与莒。
过了一年,史弥远将赵与莒接到临安,改名为赵贵诚,让他先做沂亲王的养子。
沂亲王与宋宁宗的血统最为接近,宋宁宗去世前已立了皇子赵竑为太子,宰相史弥远因把控朝政,而引起赵竑的反感。
赵竑是个头脑清醒之人,他不喜欢当时的杨皇后和史弥远专横跋扈的行为,常说要把他们除掉。
这些话让史弥远知道,更坚定了换掉皇太子的想法。
史弥远知道太子喜欢弹琴,所以就买通了一个擅长弹钢琴的美女,让她去服侍太子。
一方面,她可以成为史弥远安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
另一方面,她可以挑拨离间太子妃吴氏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影响太子的声誉,尤其是杨皇后对太子的印象。
果不其然,太子特别宠爱这位美女,这引起了吴氏的嫉妒。
第二天,吴氏进宫向杨皇后诉苦,哭哭啼啼,说太子的不是。
杨皇后特意赐给了他们水晶双莲花,让太子给吴氏戴上,以此调解他们的关系。
但太子后来又与吴氏争吵,还打碎了水晶双莲花。
杨皇后得知后,对太子十分不满。
史弥远利用这个机会在宋宁宗和朝臣面前,诋毁太子赵竑的名声,说他沉迷于女色,荒淫无度。
此外,他还宣传赵贵诚如何才华横溢,并试图创造一种更适合做储君的舆论氛围。
宋宁宗病重后,史弥远向他提出立赵贵诚为太子,结果遭到宁宗的拒绝,但史弥远并未就此放弃。
1224年9月,宋宁宗病得很重,不省人事。
史弥远将宰执大臣和负责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拦在宫外,让党羽郑清之通知赵贵诚做好即位准备。
史弥远和郑清之两人一夜之间,起草了25道诏书。
赵贵诚在史弥远的操作下被立为皇子,赐名为赵昀,并封为成国公,其地位与太子赵竑不相上下。
为防止落人把柄,史弥远还指示史官将这些诏书的日期,提前了四天,造成是出自宋宁宗之手的假象。
宋宁宗死后,史弥远立即让赵贵诚进宫,并找到杨皇后的侄子杨谷、杨石,让他们说服杨皇后同意立赵贵诚为皇帝。
虽然杨皇后不喜欢赵竑,但她不同意废立之事。
杨家人在史弥远和杨皇后来回沟通,最后只好在杨皇后面前哭着说,如果不按史弥远说的去做,杨家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
感受到史弥远的杀意,杨皇后只好屈服,同意与史弥远、赵贵诚见面。
本来太子赵竑想进入皇宫,结果被禁军首领夏震拦住。
夏震早已被史弥远买通,他借口说等宣读遗诏,所以赵竑就在外面等待。
史弥远与杨皇后商量妥当后,向百官宣读遗诏,赵昀(即赵贵诚)即皇位,是为宋理宗,尊杨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赵竑在灵堂外面,就看见有人坐在皇位上,才知道已经有人即位了,但他拒绝向宋理宗跪拜,结果被夏震强行按着头,行了跪拜之礼。
为了防止赵红作乱,宋理宗把他封为济王,让他居住在湖州,实际上是软禁。
至此,史弥远的废立计划终于完成,南宋朝廷仍在他的掌控之下。
1225年,浙江湖州人潘王、潘丙兄弟与从兄弟潘甫起事,想拥立济王赵竑为帝。
赵竑不从,派人禀报朝廷,并率州兵讨伐。
宰相史弥远调兵镇压,不久潘氏兄弟被杀,但史弥远仍以谋反罪将赵竑赐死,史称“雪川之变”。
史弥远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侠义勇士、铲除奸臣,也可以造势称赞自己是忠君爱国的忠臣,但他对金国卑躬屈膝,对内残酷专权的行为却是瞒不住的。
实际上,宋理宗是史弥远扶持的一个傀儡,他是南宋最没有实权的皇帝之一。
史弥远专权后,他大力培植党羽,他的爪牙和眼线布满了朝堂、军队和宫中。
只要有人对他不满,就会遭到他的报复,许多人一场丟了性命。
自古以来,奸臣当中也会有能力之人,即使他们是奸臣,但能治国安邦,也可以留下美名。
然而,史弥远执政20多年,却无政绩可言。
在军事上,史弥远不顾南宋日益激烈的抗金情绪,盲目地向金国卑躬屈膝。
只要是金朝的条件,不管有多苛刻,他都不假思索地满足。
为了应对金人的勒索,史弥远残酷地剥削了南宋百姓。
史弥远以经济改革为借口,大力发布新会子(纸币),下令只能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
导致货币价值疯狂下跌,物价飙升,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史弥远执政20多年,南宋的经济、军事方面,有着很大的衰退。
不仅百姓对史弥远不满,大骂他奸臣,就连军队里的很多将领都讨厌他卖国乞和的丑态。
史弥远大权独揽,他不断打压主战派将领,减少对将士的封赏,并杀害了许多反对他的人。
就这样,大多数朝中权臣都成了他的党羽,乞和派的气焰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
但是,军事上引起了士兵的不满,政治上不受欢迎,经济上一团糟的史弥远,由于他的权力,直到死去都没有被清算。
宋理宗是一个傀儡皇帝,史弥远专权的时候,他不敢有任何不满。
史弥远病重后,朝中全是他的心腹,宋理宗依然只能默不作声。
此外,由于史弥远对理学派的支持,许多文人为他唱赞歌。
据说,由于史弥远的支持,使已经奄奄一息的“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后来的理学人士非常感激,所以在编撰史书的时候,史弥远不仅没有被列入奸臣传,而且他的行为也被强烈粉饰。
只是在传末的后面,仅仅几句话,就把他擅权用事、结党营私等行为带走了。
然而也有人说,史弥远死后,宋理宗被封为卫王,谥号忠献,与秦桧相同,似乎意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