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过于密切,现在已成为中国相当意义上的实际盟友。
但假如我们将俄罗斯也列为我们的敌人,则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美国成为了我们的完全意义上的盟友,并实际参与了对中国作战-----否则,我们日本将陷于可以肯定的必败无疑的地位。
现在,在美国态度暧昧、俄罗斯姿态恶劣的局势下,似乎我们在外交上争取转为有利地位的机会渺茫,其实不然。
从各个方面分析,美国都不会愿意看到我们日本彻底失败吧?
这里我的词句用得似乎不大吉利,还望各位谅解。
只要美国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我们就有机会,使美国人表现出合适的态度,从而使跃跃欲试的俄国人止步不前,亦使一时得手而狂妄之极的中国人知难而止。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实力,和运用实力的手段。
作为新任首相,理应思考、检讨以前内阁和军方上层,在领导国家和作战方面的失误。但我不想在此问题上纠缠不休。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整顿实力,看清力量所在之对比,制定精确到最大限度的攻击计划。
不动则已,一动就得取得巨大成果,甚至直接影响到能够胜利结束战争的成果。----”
西原首相注意到,前一段还在认真听他演讲般发言的军队首脑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情,他便说出他事先已经想到的一些话-----
“----作为多年前特种部队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我不大懂得如今战争的技术、战术和某些特别规律。
但我始终记得,从艰难的丛林山地河谷跋涉之旅途走出的战士,遇到敌人时,必须不击则已,一击则必求完全击毙敌人,因为所有条件既不容许拖沓,更不容许让该敌人有反扑的机会。----“
首相注意到,一些将领的神色有所转变,他便再进一步------
“---丝毫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已经看到目的地,已经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战士们,不可能再回到那意味着饥饿和必然死亡的丛林中去。他们唯有血战向前!”
西原镜伍看到,大部分是军人的内阁成员们中的不少人,紧张的神色有所松弛,而代之以振奋的表情。
另一些人表面上不动声色,他们的目光,却隐隐透露出他们的内心想法。
他们对于首相的讲话,至少到此时为止,是表示赞许的。
军人永远好斗,这不能说是缺点,而恰恰应该被肯定为优点,或者说是基本的本色条件。
但是军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在许多场合,可就是有害的了。
当年最优秀的军中战士、现任首相西原镜伍暗想。
在向全国、全球发布施政演说,大力呼吁和平的当晚,西原镜伍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听取了军方首脑三木一男大将亲自起草的进一步军事行动计划。
西原镜伍立即表示,同意军方最高层的意见,并希望加大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争取在新的进攻中,取得最佳的对敌打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