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年,铁木真就设立了“札鲁忽赤(断事官)”,来处理民事纠纷。
到了1203年,铁木真又召开了会议,制定了札撤(法律)。
1204年,铁木真让乃蛮掌印官、畏兀儿塔塔阿借用畏兀儿文(回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创造了蒙古文字。
1206年,整个蒙古奴隶主在斡难河畔,举行了一场大型集会。
他们一致推选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建立蒙古国,并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在蒙古语中,“成吉思”是“强大”的意思。
从这之后,蒙古各部慢慢结束了相互残杀的局面。
就这样,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
它统治着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南至阴山(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
成吉思汗作为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对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制度,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
为了使蒙古国迅速强大起来,成吉思汗下令在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开创新制度。
成吉思汗即位后,打破以血缘为纽带的民族部落组织,将全蒙古人分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族。
这些封地每1000户的牧民按10户、100户、1000户编组,分别归属于多级那颜(长官),平日游牧生产,战时作战。
千户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
千户制的生产与军事相结合,是蒙古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
此外,千户之上的设立只管军事,不负责管民政的左手、右手、中军等三万个户。
分别由木华黎、博尔术、纳牙阿掌管。
与此同时,成吉思汗把护卫军从550人扩大到1万人,主要从各级贵族子弟和少数“自己人(自由人)”的子弟中挑选。
护卫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大汗的金帐。
这支护卫军由大汗亲自统领,是防止内战和掠夺扩张战争的有力工具之一。
同一年,成吉思汗任命义弟失吉忽秃忽为“普上断事宜”(蒙古最高行政长官)。
后来,断事官逐渐成为兼管财政、税收和司法的重要官职。
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在建立各种制度的同时,发动了扩张战争。
早在宋开禧元年(1205)三月,成吉思汗灭乃蛮后,就率兵入侵西夏。
1207年秋,以西夏不纳贡为由,第二次入侵西夏,四次掠夺,直到次年春天才退兵。
同年,成吉思汗派长子术赤领兵北进,征服“林中百姓”各部。
失惕河(钖什饧德河)流域的斡亦刺各部、八河地区(贝加尔湖以西)、贝加尔湖以南的不里牙惕等部落,纷纷投降。
接着,术赤率军进入吉利吉思部(唐代黠戛斯的后代,生活在今叶尼塞河上游)。
吉利吉思的首领,表示臣服。
见状,西伯利亚部落纷纷归顺于蒙古,使其蒙古北部的疆域大大扩展。
征服北方部落后,1208年冬,成吉思汗向西追击是乃蛮首领屈出律和蔑尔乞首领脱脱的残部。
在额尔齐斯河支流的不黑都儿麻河,射死脱脱,击败了乃蛮、蔑尔乞部联盟。
屈出律和脱脱的儿子忽都,两人均渡额尔齐斯河,逃入了畏兀儿部的境内。
乃蛮部的战败,震惊了畏兀儿部,他们决定利用蒙古的实力,摆脱西辽的统治。
第二年,胆小的儿子杀死了西辽所在的监国,派两名使者向蒙古汗屈服,并配合蒙古军队击败了忽都的残部,以表达他们对成吉思汗的忠诚。
1209秋,成吉思汗第三次入侵西夏。
西夏向金国求助,金人却坐视不救。
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包围了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引黄河水灌城,城内居民伤亡无数。
西夏皇帝交纳女儿求和,并且每年向蒙古纳贡,归顺于蒙古。
到了1211年,畏兀儿的首领巴尔术阿尔忒的斤,亲自带着大量珍宝到克鲁伦河畔朝见成吉思汗。
按照氏族收养子的惯例,成吉思汗收认巴尔术为第五子,并将女儿也立安敦公主嫁给了他。
同年,成吉思汗派将军忽必来,攻击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哈刺鲁。
不久,哈刺鲁马木笃汗杀死了西辽监国,投降蒙古。
马木笃汗还到蒙古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把阿勒合别姬公主嫁给了他。
畏唐儿和哈刺鲁的归顺,开辟了蒙古进军西辽的通道。
这时候的蒙古,已成为南接金朝、西临西辽的强国。
后来1218年,成吉思汗再次召开忽里台大会,将之前发布的命令汇集成册,形成文法《大扎撒》。
《大扎撒》保障私有财产和奴隶主贵族利益,对巩固蒙古政权、加强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蒙古的建立不仅对蒙古族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征战过程中,成吉思汗逐渐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军事、行政、法律、文化等领域建立了新的制度。
使其奴隶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封建政权,在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