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奇工作台屏幕上现出胡思明的助手的脸。
青年军官满面通红,没戴军帽,汗淋淋的头发冒着热气,像一只圆形的烧开了水的茶壶。
“主任,‘字典’有话要讲!”
高奇一拍按键,靠近墙角的一台计算机发出嘟嘟的响声。
这台计算机是高奇工作小组系统中“分析一号”的一个终端。
屏幕显示:“分析一号”发现有价值信号。
显示信号为预先设定的一幅图像——一个胖胖的男孩,正站在一只封闭的圆桶前端详着那桶。
高奇和胡思明对击一掌,夺门而出。
胡思明和高奇赶到时,“字典”仍然亮着灯。
小组副主任,圆头少校报告说:“‘字典’刚才发出回馈信号,‘AL’分路中出现异常组合。遵照你的命令,我下令关机,并截断‘字典’的对外通路。”
“字典”的屏幕上有一个大大的黄色问号。问号像蛰伏的兽,睁着寻猎的眼睛。
“高奇兄,‘山脊’还真地起作用了。”
“山脊”是高奇和胡思明一起设计的一个软件。
山脊,山峰之棱,如房屋之梁。山脊由坚实的成分组成,支撑着山的躯体。山脊的顶部,多狭窄隘路,却由此可直达峰顶。
“现在,就看‘字典’的了。”高奇说。他语气中透出那种历经艰难,终于遥遥望见峰顶的登山者的感慨和企盼。
高奇曾提出一个设想,当敌方采用分布式密码组合方式时,为确保信号被准确接收,极可能将同一密码组合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传输出二到三次。
胡思明觉得高奇的设想是有根据的,好在多设置一个软件,也并不是什么特别费劲的工作。
这软件以胡思明的意思,取名“山脊”。意即路径狭窄,但若选择采用,可沿捷径到达峰顶。
其实这是反其意而用之。敌若由此途径来攻——由此途径行走,正中狭路之埋伏。到达峰顶的胜利者,将是“山脊”的设置人。
隐藏在大信息流量中被筛选的信号在通过“山脊”时,若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两次以上,便会立即被它记载,再传至系统中另一附设高速计算机。这台机器胡思明取名为“AL1号”,意即“分析一号”。
“分析一号”共两台,一在胡思明小组,另一台在高奇所在小组。
也就是说,“山脊”软件同时共两套在使用中,一在胡思明小组系统内,另一在高奇小组系统中。
不同的是,在胡思明电脑系统内,只有当需要之时,“分析一号”才与与“字典”相连接,符合“山脊”选择要求的信号通过“字典”进入“分析一号”,并与资料库连接,比较计算后,回馈到“字典”。“字典”会减低正在进行的工作程序的速度,腾出通道,接受回馈信号,并与“字典”内贮存的条目再进行比较、筛选。
以工作专业分工而言,胡思明和高奇的系统是向两个方向工作的。
简言之,胡思明系统专责制造病毒和消除病毒;
高奇小组负责的是寻找敌方重要密码组合,当务之急是找寻日本核武启动和取消及闭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