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发明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快。
围绕电脑病毒的攻防范畴也是新招迭出。
多变攻不变,不变应万变。
许多设想功亏一篑许多设想半途夭折。
更多设想也许只是聪明的人们的脑海中一道闪光、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而已。
以科学家绝对人数和在部分科学领域包括电子计算机领域内的尖端成就而言,中国已经渐渐迫近日本。
以科技人员总数比例相比,日本仍然远远领先于中国。
再者,个人的设想,必须在人力物力投入巨大的情况下,才可能实施散则细如牛毛,聚则大如高厦的工程。
而以个人的天赋具备,以及精英们之努力程度而言,中国的人才能力不弱。
从历年世界级数理化奥林匹克大赛的成绩,便可看出这一点。
无疑,现在这俩正在专业领域中不停探讨的好友,可算是人才精英队伍中的成员。
这样的人,他们大脑中时时闪耀的灵光,对国家,对民族,极为重要。
----
高奇说:“大信息量中隐藏的密码组合,在到达接收系统后,择选聚合。在技术上说来,日本的陆基核弹发射基地,甚至潜艇发射基地,均可安装接收系统。这点似乎无需置疑。”
胡思明看看高奇的眼神,知道高奇正在集中注意力于研究的课题,尽力不去考虑美奈子的事。
这样做,无疑是需要坚强意志和信念,人势必感觉到相当的痛苦。
但假如不这样做,又会更加痛苦。
胡思明接着高奇的话题:“高速计算机的小型化,日本的技术绝对仍排名世界第一。
接受军事指令,尤其是核攻击发起信号,他们是否采用超大规模信息量中夹带分散密码元素?
我想,从失误可能指数看,毕竟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
各核大国发起核攻击的命令方式大同小异,不外乎密码和最高领导人的最后命令相结合的方式。
通常紧随国家元首的核启动开关发出密码指令后,接到指令的部队机器迅速运转,做好全面发射、投掷准备。
当最后发射命令到达并被确认,载核武器就进入倒计时即发射状态了。
这只是通常情况下的过程。
在敌对双方均已经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形势下,这样的程序就显得多重以致多余。
因为此时,由于对某特定国家误会,而引起意外的单方面担心,已无意义。
“从日本人采用大信息量夹带电脑病毒元素方式,可以考虑:他们完全有可能以隐蔽在电脑病毒元素之后的密码组合发布核攻击信号。也许,密码信息只集中于某一部分某一段落的信息流之中。”高奇沉思道。
“接收系统看来是采用了预装密钥方式。”胡思明道。
如果如此,密钥装置成了接收系统中的过滤中心中的关键部件。好像近代普通军队装备的译码机。
得到它则等于掌握了进入敌人心脏部分了解其秘密的“口令”。
高奇和他的部下小组成员们一直在以大海捞针方式进行密码破译。
从一方面看,其实就是先避开密钥装置,而从外围信息摸索密钥之所在,寻求线索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