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心学祖师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189字 发布时间:2023-07-21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象山,江西抚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齐名。


他创立了心理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流派。


陆九渊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拥有了很多个儿子。


陆九渊出生之后,由于儿子他的,他的父亲就想把他送给别人抚养。


就在这时,陆九渊的哥哥陆九思刚好生了一个儿子。


于是陆九思让妻子喂陆九渊,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别人抚养。


因此,陆九渊长大后,视自己的兄嫂如同父母一般。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名政绩不错的官员。


他曾进士及第,担任南宋的官职。


陆九渊一生中做过两件大事。


第一:为官期间,造福一方。


第二:积极创办私立学院,开坛讲学。


据说,陆九渊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不过,陆九渊创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


陆九渊办私立学校的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事理。


陆九渊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去蒙蔽、明白天理的作用,提倡学以致用。


这些主张使得陆九渊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寻求真理,应用真理”的作用。


陆九渊私立学院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封建伦理纲法的真实存在,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从而达到挽救南宋逐渐衰落命运的目的。


他不是为了扬名自己,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陆九渊生存的那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只想能自保求和。


他有远大的抱负,希望能一雪靖康之耻,能找发掘有志之士,拯救南宋逐渐衰落的局势。


教育就是培养有志之士的非常有效的渠道,陆九渊通过开坛讲座认识了许多有志之士,并培养了大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当官后,这些人把陆九渊的社会责任感承担在肩上。


总而言之,他办私学的目的就是一句话:为了让更多的人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陆九渊在荆州任职期间,清正廉明,秉公执法。


遇到有人前来诉状,他不拘早晚,亲自接见审理。


因此大多数案件都是通过调解解决的。


如果状诉的内容涉及隐私、违背人伦和有伤风化的,就劝说告状人以和解方式解决,然后自动撤回上诉,以维护社会道德的风气。


只有那些犯罪严重、情节恶劣、屡教不改的罪犯,才会依法惩治。


所以使其民事诉讼越来越少,上任第二年,每月只有两三起诉讼。


除了执政,陆九渊还在蒙山东坡筑亭,宣传理学,听众往往多达数百人。


荆门原本封闭的民俗习俗和鄙陋习俗发生了显著变化。


各级官员列举了陆九渊在荆门的政绩,并向朝廷报告。


益国公、左丞相周必大曾经强调说:“荆门治理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可以作为地方长官“实践”的榜样。”


1186年,陆九渊在朝中提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的“四君子汤”,得到了宋孝宗的赞扬,并想给他加官升职。


但由于权臣王信的嫉妒,他只得到了一份管理道观的闲职。


陆九渊觉得很难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于是愤怒地辞官离开临安,结束了在朝为官的政治生涯。


幸运的是,陆九渊后来又有机会实践他的政治才能。


那是绍熙二年(1191年)的6月,陆九渊奉旨出任荆门军。


当时,荆门是抗金的前线。


由于他的前任不称职,使得该城不仅防御不严,而且管理混乱,导致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随时可能被金军攻破。


陆九渊到任后,重点抓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整顿军备(修建城墙,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人战斗力)。


第二:财政改革(减少关卡、减税、整顿货币制度)。


第三:兴修文化(用自己的正道讲座,代替求神赐福的习俗)。


第四:率领军民抗灾(赈灾救民,保障百姓的生活)。


第五:改善治安(治理三大祸患:逃兵、盗贼、恶诉,使其安抚民心)。


而且,湖北荆州的城墙是现在几个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这座城墙与陆九渊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陆九渊看到荆门没有城墙,于是下定决心在这里修建一座城墙,以抵抗金军的进攻。


陆九渊认为荆门位于江汉平原,道路四通八达,南面可以捍卫江陵,北面可以支援襄阳,东面可以守护随州、钟祥,西面能扼守宜昌。


只有荆门非常坚固,四邻才能有所依靠,否则就会出现腹背受敌的局面。


于是,陆九渊下令修建现在荆门仍然存在的这座城墙。


经过陆九渊的苦心经营,荆门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使其成为南宋一道紧固的边境防线。


陆九渊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政治措施非常有效。


1193年初,陆九渊在荆门病逝。


棺殓之时,官员百姓痛哭流涕祭奠,街上到处都是吊唁人群。


出殡的时候,送葬礼人员多达数千人。


1217年,宋宁宗追谥陆九渊为“文安”。


为了纪念陆九渊,后人将荆门蒙山改名为象山。


陆文安公祠(俗称陆夫子祠、陆公祠),就建在荆门市西象山东麓受理民事诉讼和讲座的象山书院遗址。


陆九渊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是心学学派的创始人,觉得封建社会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与生俱来。


陆九渊认为:人生活于天地之间,灵于万物,贵于万物,与天地并为三极,故人不可轻。


在如何“做个人”的前提下,他提出了“本心说”,主张“先立于其大者”,后人称他创造的哲学体系为“心学”。


心学认为“人心至灵,至理至明;人有心,心有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已分内事,已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陆九渊还认为:心理和心理是存在的,是永恒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是人性的,不是日后培养出来的。


学习的目的,是发现自己的本心。


而人心会被欲望的诱惑所蒙蔽,所以人们必须“切以己体察,明义利之辨,辟邪异端说,发明本心”。


可以说,陆九渊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也是心学的先驱。


经过后人的补充和发展,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了明代之后的主要哲学思想,其巨大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