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举行的命名大会上,胡思明得到了一笔巨额奖金和一份由国家副主席签名的证书。
“中国防卫一号”被广泛用于国家科技尖端和国防机密工程,军事民用的各个指挥中心,各通讯系统的网络要隘关口。
“中国防卫一号”的三重防破译防拷贝密码组合,由高奇在上级部门的专令下组织完成。
在“中国防卫一号”交出后,胡思明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在了“中国防卫2号”的研制方面,剩下的部分注意力则仍放在对世界上不断出现的最危险一级电脑病毒的研究上。
其实他一直就在防病毒和制造超级病毒两条战线上同时工作着。
用体育术语说,这叫做“两面打”。既防,又攻。既研究防的方式,又琢磨攻的方法。
胡思明的主要“兵器”,就是“字典”。
“字典”的工作效果很有意思。
在大多数时候,无论什么级别的电脑病毒,被“塞进”去后,一会儿工夫,或者是被“吃”了个干干净净;或是缩在被胡思明“指定”的范围里,团成一团,俯首帖耳,凶性全失。
高奇戏称这时的电脑病毒是《西游记》中被击出了原形的妖魔鬼怪。
病毒来了,解除其武器,列入档案。相应的对抗途径——战斗经过,也由实践经验变成一项条目内容,共同列入“字典”。
当有“剧毒”信号进入它的腹中时,它便吱吱作响,大嚼大啃,“胃部”大磨大合,以消化来犯之敌。
短短时间里,来犯病毒终于被分类排入它的档案中之后,“字典”紧张运作,很快地,一套新的灭敌方案便产生了。
“字典”犹如一头食过无数剧毒草药的怪兽,又像一座装满了疫苗的百宝柜。
“字典”虽然只是胡思明的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但渐渐地,高奇和一些专家都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它是有生命的!
“字典”,像一位忠实的奴仆,不,更应该说像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和医生,新时代的尝百草者。
当高奇和电脑专家们拿来那些正在横行世界危害人间的电脑病毒时,他便挺身而出,与病毒搏斗,并一试其毒。
专家们开始不忍心总是拿来那些古怪狰狞的电脑病毒了。
他们觉得,当“字典”遇到剧毒时,那腹中吱吱作响声是有生命的“字典”的痛苦呻吟。
但工作、任务,甚至对专业的狂热爱好,又使他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带着浸满病毒的小小光碟来找胡思明。
全封闭的系统,置于国家最机密级别的战略指挥中心地下深层工作室中。严格的保密制度和这些高级别的专家们多年来形成的保密习惯,使“字典”的名气在最小的范围里达到顶点,却不为外人所知。
胡思明、高奇、陶亦明、刘海生他们曾经无数次为他们这位“真正的无名英雄”干杯于酒宴之上。连高缨都一直以为他们说的是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电子战线上的专家们。
“字典”成为“灭毒高手”的同时,也就成了“制毒高手”。
摧毁日本突击中国北方兵团自动电脑系统的病毒武器,主要工程量便是由“字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