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和议结束后,出于对岳飞的痛恨,金兀术就派使者给秦桧发了一封密信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总要有点诚意吧!”
“留着岳飞我们不放心,为了表示诚意,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除掉。”
秦桧收到主人的密信,就准备向岳飞下毒手。
然而岳飞一心为国,爱护将士,拼命作战,能找什么理由杀他呢?
于是,秦桧首先煽动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卨,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
捏造了许多“罪行”,如:岳飞在金兵攻击淮西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
万俟卨开了头后,又有一批秦桧的同党陆续上奏章诬告岳飞。
岳飞知道秦桧跟自己过不去,就主动要求辞去枢密副使的职务,宋高宗立即批准。
张俊原本是岳飞的上司,后来岳飞屡立战功,遭到了张俊的嫉妒。
秦桧知道张俊对岳飞不满,于是与其勾结,密谋陷害岳飞。
同时,又煽动岳家军将领王贵、王俊,诬告张宪想占领襄阳,发动兵变,帮助岳飞夺回兵权。
他们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给张宪写信,秘密策划此事。
根据王贵和王军两个的诬陷,秦桧先逮捕了张宪,送进大理寺监狱,严刑拷打。
不久,秦桧奏请宋高宗下令逮捕岳飞和岳云,押到大理寺接受审查。
秦桧的使者去逮捕岳飞,岳飞冷笑着对使者说:“上有天,下有地,会证明我是清白的。”
岳飞、岳云两父子被逮捕到大理寺时,张宪已经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不像个人样儿。
岳飞见状,既难过,又气愤。
经过一番严刑拷打,万俟卨拿出王贵、王俊的诬告书,放在岳飞面前,吆喝喊道:“朝廷哪里亏待你们三人,为什么要谋反?”
岳飞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你们是负责国法的官员,不能诬陷忠良啊!”
旁边的一些官员也附和着万俟卨,硬说岳飞谋反。
岳飞知道这些家伙都是秦桧的同党,辩护也没用,就长叹了口气说:“我今日落在奸贼手里,虽有一片忠诚,却也没法申诉了。”
第二天,秦桧又派御史中丞何铸审问,岳飞一句话也不说。
他拉开衣服,露出脊梁,让何铸看。
只见到岳飞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痕迹深刻。
何铸一看,感触很大,不敢再审,就把岳飞押回监狱,再看了一下状告状。
他觉得岳飞的谋反,确实没有证据,所以他只好向秦桧汇报。
秦桧认为何铸同情岳飞,便不让他再审问,还是叫万俟卨罗织岳飞的罪状。
万俟卨一口咬定岳云曾写信给张宪,并制定了兵变谋反的计划。
秦桧一行人没有物证,就诬告说原信已经被张宪烧毁了。
万俟卨反复折磨岳飞三人,岳飞受尽酷刑,就是不招。
有一次,万俟卨强迫岳飞写供词,岳飞只在纸上写了八个字:“天地昭昭,日月可鉴。”
就这样,这个案件拖延了两个月,审判一直没有结果。
朝廷官员都知道岳飞是冤枉的,一些官员大胆地为岳飞申屈,结果也遭到秦桧的陷害。
韩世忠气愤不过,就跑去责问秦桧说:“凭什么说岳飞谋反,有证据吗?”
秦桧说:“虽然岳飞父子和张宪的书信,虽然没有说清楚,但谋反就是莫须有。”
所谓“莫须有”,就是“或许有”的意思。
听了这些话,韩世忠愤怒地说:“这个‘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让天下人信服呢?”
韩世忠据理力争,就是没有结果,索性上奏章把枢密使之位辞了。
有一天,秦桧上朝回家,跟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喝酒。
秦桧手里拿着一只橘子,心神不定地用指甲在橘子皮上乱画。
王氏是一个比秦桧更狠毒的女人,她看到丈夫犹豫要不要马上杀岳飞,就冷笑着说:“你这个臭老头,抓虎容易放虎难。要杀人还要什么理由呢?”
秦桧听了妻子王氏的话,立即狠下心来,写了一张纸条秘密派人送到监狱。
1142年,除夕前夜,岳飞等人在临安风波亭被杀。
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自己也背负千古骂名。
昏庸的宋高宗赵构,因为杀死功臣而葬送了抗金的大好形势。
岳飞遇害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埋葬了他的遗骨。
岳飞被杀的消息一传出,临安老百姓痛哭流涕,纷纷在家里摆香案祭祀岳飞。
岳飞死后第九年,一名小军官行刺秦桧,虽然没有成功,但秦桧吓得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后来,一位太学生上书为岳飞申冤,宋高宗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才下诏为岳飞在西湖边修了坟墓。
到了宋孝宗时期,岳飞的冤狱得以彻底昭雪,并被追赠“武穆”的封号,因此岳飞又被称为“岳武穆王”。
明朝时期,有人用生铁铸造了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个奸臣的跪像,让他们跪在岳飞墓前,向岳飞请罪。
这反映了老百姓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卖国贼奸臣的痛恨。
如今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
塑像上方悬挂的牌匾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