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从东欧人那里得知在第二批准备交接的系统里还有几个Dono应用时,李羽白第一时间想到了贾承孰,朱峰也同意贾承孰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当然部门里一共也只有两个选项。
张红雷听说新部门需要调一个Dono开发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还说他会去与王荣沟通,至于要哪个人你们自己商量。
既然是李羽白的前部下那当然由李羽白来沟通,他觉得这应该没什么问题。抛去两人刚接触时那短暂的龃龉,后来的相处中他对贾承孰还是挺照顾的,加上几个月前还刚刚给贾承孰转了正,相信贾承孰一定会痛快地答应。
李羽白在茶水间里向贾承孰说明情况以后,就只说他和朱峰急需有人能帮忙把那些Dono应用看护好,毕竟作为新成立的部门在初期可经不得半点闪失,所以他们很希望Dono专家贾承孰能够加入。
李羽白当然不会明说那些关于人情的交往,他觉得这些也用不着明说。转正那时带着眼前这个人一道一道经办的手续难道他还能这么快给忘了不成?他相信贾承孰无论从两个人的交情还是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都不会拒绝自己的邀请。
可贾承孰又一次犯了混。
刚刚搭建好的Java开发环境正在工位上的笔记本电脑里运行着应用程序,正要开始阅读代码的贾承孰此刻心里第一个念头是:“怎么又是Dono?”
时隔五年,他感觉这应该是自己赶上Java这趟车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他不相信以后能像幸运的乔治那样一直从事Dono开发直到退休,因为他知道那种幸运不是人人都会有。
于是满脑子都是Java的贾承孰完全就没有想起曾经李羽白给过他的那些帮助,他又一次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脱口而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不想去。现在我在这边正在开始学Java。”
李羽白努力克制以免让意外的心情流露到脸上,这时他不由得回想起曾经与贾承孰那段让自己紧张万分的对话。他暗暗抱怨:“Java真的这么重要吗?”
而贾承孰那果断拒绝的态度尤其让李羽白心寒,若是在平常他会开动脑筋试图找到双方的分歧并尽力弥补以便达成一致。可现在他完全没有了心情,满脑子只有失望。
如果贾承孰的表达换成:“如果我去了,以后会有机会做Java吗?”
那李羽白必定会一口答应并且也一定会帮助贾承孰寻找机会。
如果李羽白能像平常一样冷静也许他也能挽回看似坚定拒绝的贾承孰。
可两个人的误会在此刻已经无法挽回,李羽白带着貌似平静的表情说:“哦,原来是这样。那好吧。”
从茶水间回来,贾承孰没有多想而是直接继续他被打断的学习过程。直到第二天刘强明跟大家透露他要去李羽白的新部门,贾承孰想的也还是幸好刘强明那边的几个Dono应用事儿也不太多,不会影响自己向Java转型的进程。
聪明的Joanna感到奇怪,她趁吴晓文他们组去跟王荣开会的时候问贾承孰:“为什么李羽白找刘强明没有找你啊?”
贾承孰坦坦荡荡地回答:“他找过我的。不过我想留在这里学Java,就没有答应他。”
这次Joanna脸上的惊讶表情不再是夸张地表达,而是实实在在的不理解。她知道贾承孰一直以来对Java的渴望但没想到会是如此的渴望。这已经不仅仅是发展机会的问题,显然还辜负了许许多多的人情世故。
一旁的老张听到两人的对话,也无奈地说:“你不是贾不真,你是铁木真啊!”
王荣在得知留下的是贾承孰时既意外又高兴,不过她也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如果贾承孰连李羽白给过的恩情都能这么健忘,那更不敢奢望以后他会对自己知恩图报。
王荣对贾承孰打定主意,可用,但不能把他当自己人。
刚刚升职的王荣感觉不到有谁能真正算是自己人,这个部门曾经有过李羽白这样一个受人喜爱的经理,除非有特别的机会能笼络人心,否则要想替代他在众人心中的位置可不容易。
王荣还向张红雷请示过是否能补充人手,抽走了刘强明,吴晓文和张杰的小组又回到了段朗走时的人数。但当张红雷询问是否忙不过来时,她又说努力努力也能克服。
人手其实没什么够不够的,事情总共有多少这大家都很清楚。既然张红雷这么问就说明他不认可,于是王荣便赶紧表态补人也不是那么急迫。
不让补就不补!
大不了把两个组合并到一起,谁说部门经理就必须要管理多个小组?李羽白的新部门里现在不也只有一个组吗?
张红雷不答应王荣的要求,但对姜赟那边他却早有应承。
姜赟的部门被朱峰要走了好几个人,而且其中不少是技术不错的熟手。当初讨价还价那份名单时,张红雷就痛快地答应会把人手补齐,尤其是负责报价的那两个小组。最近发生的上线事故,还有用户正在抱怨系统使用起来感觉越来越慢,这些都让他不敢怠慢。
不过,Java程序员一时半会有点不太好招。
本身现在就是年底,此时跳槽意味着拿不到年终奖,所以社招投简历的人并不多。而本科生还没到毕业季,应届生只有数量不多的研究生可选。
张红雷当机立断,决定一面社招碰碰运气,一面去外包公司再找几个人来。
张红雷此前只招聘些研究生做正式员工,因为有经验的外包价格不菲,超过应届生的成本让他感觉并不划算。相反他认为以研究生的能力在部门里培养一阵子应该很快就可以堪以大用,且要等个三年左右才需要给他们晋升职级,对比起来性价比更高。
之前的外包们要么转正,要么早就离开,部门里已经很久没有进过非正式人员。不过现在张红雷也不得不先放下自己的性价比观,对现实做些小小的妥协。
除了招人,张红雷还想在姜赟部门里再立一个架构师。因为要解决类似系统变慢这种问题,需要有人主导几个开发组一起进行技术相关的工作,而没有技术背景的姜赟对此难以胜任。所以他想找一个既懂技术又了解业务,除了对现有应用和系统熟悉还善于沟通的人。
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在复杂系统里尤其如此。在开发人员都在埋头干活时,需要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帮着澄清需求以及理清各种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出可用的方案。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解与表达能力俱佳又有技术背景的人,除非系统很简单,否则仅靠项目管理人员就想为项目保驾护航,失败的可能性极高。
而报价这里就面临着复杂的情况,对印度团队的依赖,以及多个小组共同工作在一个代码库,前段时间又引入了一个引导式报价工具,张红雷不想看到报价的代码里再出什么岔子。他希望一个称职的架构师来负责这一摊技术相关的工作,帮姜赟看好报价这个至关重要的应用。
至于新架构师的人选,张红雷早已物色好也已跟姜赟征求过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