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钟相、杨幺起义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844字 发布时间:2023-07-18

南宋初年,宋朝一方面对金朝的屈辱求和,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和税收捐赠,使百姓遭受了重重灾难。


1130年,金兵占领潭州,抢劫了一段时间。


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残兵败将趁火打劫,催粮逼租。


这使当地的老百姓无法忍受,在钟相的带领下进行了起义。


钟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金兵南下之时,他组织了抗金民兵,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于是就回到家乡组织农民自卫。


他以宗教的形式在农民中宣传,自称“天大圣”,可以挽救百姓的疾苦。


钟相说:“现在朝廷的法令把人分为贵贱贫富,这不是一个好法。


“我的法令,就是要不分贫富贵贱,人人平等。”


听到这些话,一些受到官府和地主压迫的农民,怎么会不高兴呢?


人们称钟相为“老爷”,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入“法”。


就这样,钟相利用宗教的形式在农民中宣传,让人民不分贫富,人人平等。


这得到了许多农民的支持和依附,钟相立即宣布起义。


钟相自称楚王,建立了大楚政权,带领农民打击豪强大户。


起义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洞庭湖周围的19个县。


南宋朝廷非常恐慌,任命孔彦舟镇压起义军。


孔彦舟知道正面攻击敌不过钟相,干脆先派了一批奸细,假扮贫民,混入钟相起义军的队伍。


1130年3月,孔彦舟发起进攻,埋伏在内部的奸细,里应外合。


起义军措手不及,吃败了仗,还抓住了钟相和其儿子钟子昂,不久将他们杀害了。


钟相被杀后,起义军推举杨幺做首领,请求继续与官军作战。


杨幺原名杨太,因为他当时年纪轻轻,所以当地百姓亲密地称他为杨幺。


在杨幺的领导下,起义军在洞庭湖沿岸建立了一个营寨,又把大批的船只集中在湖泊和各个港口支流上。


起义军平时生产,战时打仗,队伍越来越强大。


南宋朝廷又派程昌寓担任镇抚使,镇压起义军。


程昌寓来到鼎州后,不惜一切代价制造了大量的车船。


每艘船可以装载1000名水军,由人踏车就可以使大船进退。


有一次,程昌寓指挥水军用车船攻击起义军的水寨。


水寨的滩头水浅,车船驶入港口支流,无法在浅滩上移动。


起义军趁机发动攻击,宋军丢了车船撒腿逃跑,使其车船都落入起义军的手里。


杨幺的起义军在洞庭湖建立了据点,部队发展到20万人马,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地区。


1133年4月,杨幺拥立钟相的钟子仪做王子。


杨幺自称是大圣天王,在起义军占领的地方,他宣布免除百姓的劳役和赋税,使人们的生活蓬勃发展。


南宋朝廷将杨幺的起义军当成心腹大患,一定要镇压他们。


接着,宋高宗又派王礌带领6万大军,前去镇压。


王礌不敢再用大船,而是改用小船进攻。


起义军用车船迎战,车船高有几丈,来往自如。


他们在船身前后左右都安装了拍竿,拍竿上绑着一块块大石头。


宋军的小船一靠近,他们就摇动拍竿,发出大石头,把敌船打沉。


车船上还发出了用硬木削尖的“木老鸦”,与弓箭一起发射,打得宋军狼狈不堪。


又有一次,洞庭湖边的江上突然出现了几艘大船,船上既没有旗枪,也没有士兵。


王礌的水军看到这一幕,以为起义军在上游被宋军打败了,认为这几条船是顺流而下漂下来的,就指挥船只靠近这些空船。


宋军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撑着杆子拉纤,把空船带上去。


不料的是,当他们到达湖面广阔的地方时,几艘大船突然发出了一阵鼓声和呐喊声。


从船舱里钻出来的起义兵踏动车船横冲直撞,撞碎了数百艘宋军小船,使其沉没在水中。


两名宋军将领在水中丧生,其他留在沙滩上的官兵也遭到起义军攻杀。


仅仅一天,就消灭了宋军1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盔甲。


就在这时,王礌在营地里等待消息,突然来了100多名穿着新衣服的农民军。


他们一边走,一边打鼓板,吹着笛子,后面有人用竹竿挑着一卷文书。


宋军以为起义军接受招安,送投降书来了。


他们连忙命令士兵不要放箭,并派人接收文书。


宋将打开文书一看,里面是起义军缴获的官府知示和印章。


穿着新衣服的起义士兵看到他们被愚弄了,哈哈大笑着说:“你们的一万水军,前天晚上已经被我们杀个精光了,盔甲,刀枪,旗帜,钱和食物,都是我们的啦!


说着,起义军都高兴地又吹笛打鼓走了。


王礌见状,气得直翻白眼,差点没晕过去。


伪齐政权在襄阳的官员李成,听到起义军胜利的消息,就赶紧派人带着金帛文书到杨幺大寨游说。


要求起义军联合进攻宋朝廷,说只要占领州县,就封他们为知州知县,均被起义军拒绝了。


李成又派了35个人带官高、金带、锦袍前来诱降,起义军用酒灌醉35名伪齐使者后,就把他们杀了。


南宋和伪齐政权的围剿和诱降,并没有使杨幺屈服。


到了1135 年,宋高宗派宰相张浚亲自督战,又召回前线抗金的岳飞军队,一同镇压起义军。


由于起义军将领中有人叛变,导致杨幺大寨被宋军攻破,杨幺等人被俘虏后遭到杀害。


就这样,六年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