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小川又次的《清国征讨方略》
书名:国共征战之联手抗日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892字 发布时间:2023-07-18

 

历史进入1937年,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情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掌握的资料,日本方面已经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准备了很久。日本军界高层人物土肥原贤二、东条英机、.松井石根、武藤章、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等为了侵华战争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日本是岛国,资源贫乏,一部分日本军界人物就主张用武力抢掠来解决问题。早在四五百年以前的明朝,大明东南沿海的倭患曾经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由于俞大猷、戚继光、李如松等一大批抗倭名将领导军民进行了长期的抗倭战争,最终彻底根除了倭患。

日本明治维新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进行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的改革运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大力发展工业,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尤其在军事方面,改革了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的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的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服兵役。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日本明治维新后很快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包括朝鲜、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等地。

《清国征讨方略》是日本最高层次的官方文件,它的内容和观点具有最高权威性和纲领性,体现了日本的国家意志,显示日本的大陆政策在这个时期已经完全成熟了。

《清国征讨方略》的作者小川又次是日本福冈县人,号称今谦信,甲午战争前侵略中国的计划就是他提出的。此人日本陆军征服中国的倡导者,他是影响日本陆军几十年的战略家。

小川又次是小仓藩士小川兼宣的长子,原名小川助太郎。曾参加戊辰战争。大阪兵学寮毕业。1872年2月15日初任陆军少尉。历任东京镇台第1联队附,步兵第13联队长大队长,次年参加西南战争并负伤,晋升少佐。1878年3月任熊本镇台参谋副长,参谋本部管西局员,以后又先后担任大阪镇台中佐参谋长、广岛镇台参谋长。

1884年10月被任命为日军步兵第8联队大佐联队长、参谋本部管西局长、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等职务。曾经多次奉命前往中国刺探军政情报。

日本陆军大学的祖师爷梅克尔少校在评价他的学生的时候,就说最能干的不是考试第一的东条英机的父亲东条英教,而是儿玉源太郎和小川又次,因为这两位成天和梅克尔争论,一次在运动战时山炮和野炮孰优孰劣的问题上,小川和梅克尔争了起来,山炮派的小川对着梅克尔就激烈地争论起来:

“您是先生,我是学生,但我不能接受野炮比山炮强的观点,不相信您回德国去带一个全部野炮的联队,我带一个山炮联队,我们咱们比划比划怎么样?”,把梅克尔气得晕了过去。日本陆军喜欢山炮的传统就是来自这位。情报巨头川上操六也称赞他是当代的上杉谦信,和号称当代的武田信玄的田村怡与造并称。

1887年,小川完成了他著名的计划书《清国征讨方略》,1890年6月7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后历任步兵第4旅团长,近卫步兵第1旅团长,甲午中日战争做为山县有朋的第1军参谋长。力主向奉天进军,在 塘沽登陆,和清军主力进行直隶平原大决战,遭到力主稳重的副参谋长田村怡与造的反对,山县与田村同时被召回。

1895年8月20日封男爵,改任近卫步兵第2旅团长,第4师团长。日俄战争率第4师团在辽东登陆,在强攻南山不克的情况下,提出最后赌一下,把全军最后所有的炮弹都拿到俄军最弱的左翼,海军也出动军舰沿金州湾而上,用舰炮支援陆军。

在付出鸟海号舰长战死的代价以后,终于在日军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俄国人的左翼阵地垮了,这一下兵败如流水,整个南山金州阵地易主,旅顺港被彻底包围了,集中兵力陆海协同攻克了南山,孤立了旅顺,1904年8月辽阳会战时负伤归国,1905年1月15日晋升陆军大将,12月14日离职。

1906年4月1日授予勋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1907年9月21日升子爵,11月13日编入预备役。1909年10月20日去世。曾获二级金鵄勋章。长子陆军少佐小川武,次子爵(陆士16),女婿元帅陆军大将杉山元(陆士12,陆大22)。

小川又次的《清国征讨方略》全文如下:

“趣旨

盖战略同所谓政略并存,关系密切,几乎间不容发。政略存则战略成,战略存则政略全。欲确定战略,不可不知政略如何。若不研究政略如何,则战略不能不姐龄不成,危及国家,无大于此者。故本职又次不可不注意于此,努力完成职务之本分。

言中往往论及内外政略如何,盖言政略起因于所谓战略之本旨,并非是非我国政略,不过于谋清国时,因战略需要而论及有关事项,以明确战略目的。

此前,为研究谋清国之方略,又次两次秘密去清国,视察形势概况,并吸取驻清国之日本军官意见,以决希望之方略。谋清国,须先详知彼我政略与实力,做与之相应之准备。

养成忠勇果敢精神,经常取进取之术略,定巍然不动之国是,实乃维持和平之根本,伸张国威之基础。

动辄曰:我国乃东洋一小国,财源不富裕,于今日以强邻为敌,取进取计划,乃危道;宜厚信义,避干戈,研究富国之道。此又次最不解者。

应详察邻邦形势,做与之相应之准备,有迅速进取计划,始能鼓舞士气,始能伸张国威,始能富国,而且,于此始能与强邻亲睦,维持和平。

于今日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时,万一不取进取计划,让一步,取单纯防御方略,外则日益招来凯觑,内则士气日益衰败。

国家兴亡之所系,岂有甚于此者。何况邻邦清国正忍怨以待时机,欧洲强国之舰船出没于咫尺之间,欲使欲望得逞。此乃视察清国形势倍感之所在。自今年起, 在未来五年间完成准备,若有时机到来,则攻击之。现陈方略概要,读求高听。顿首。

明治二十年二月X 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居于日本政治主导地位的以伊藤博文、井上馨等人为代表的长州派打算同中国保持和平关系,而陆军参谋本部则主张通过战争征服中国。

小川又次的《清国征讨方略》开头的“趣旨”写道:

“有人认为,日本乃东洋小国,‘财源亦不富裕,于今日以强邻为敌,取进取计划,乃危道,宜厚信义,避干戈,求富国之道。’而小川又次认为:‘有进取计划,始能鼓舞士气,始能伸张国威,始能国家富裕,同强邻和睦,维护和平。’”

可以看出, 小川“趣旨”的立场是:经常保持随时能进行战争的态势,才能得到和平。可以说这是同长州派“避战论”相对抗的立场。

小川又次的“方略”概要(一):

“彼我形势为维护日本的独立,伸张日本的国威,我们进攻清国,使清国分裂成数个小国。清国虽是大国,却正在衰败。他们虽志在再兴,但要达成再兴之志,尚需20年。

我们要在其幼芽状态下予以击溃。清国陆军有八旗兵30万,绿营兵47万(二者中练军10万),他们在和平环境中变得软弱无力。

清国所依靠的只是蒙古兵10万,以及临时招募的勇兵和练军。清国加强了这些军队。但是,这些军队由各省巡抚统辖、训练,兵器亦不统一,士兵薪金甚低,军官不懂战术,因道路不良,不能灵活调动兵员。

海军虽有四个水师,但没有了不起的力量,海岸炮台的布置和结构也多有不当。

清国不足为惧。清国财政亦甚匾乏。 在豺狼世界里,日本取宽仁政策并非良策。德国和英国采取了进攻之策,所以成了强国。

(二)作战计划:最理想的作战是以我海军击败敌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国皇帝。五个主力师团和一个后备师团在海军支援下,于直隶湾(山海关至滦河口之间)登陆,攻占北京。

以常备师团和后备师团各一个,于长江口登陆,占领南京、安庆、荆州,以后成持久态势。上述兵力的分合,依清国各省兵力情况而定。今后五年间,每年由国家支出中拿出1500万日元,共7500万日元作为军费(军舰12艘,1800万日元;运输船60艘,3000万日元等)。

(三)“善后”处置:在西方介入以前,要形成有利于日本的态势。中国中部的重要地区要成为日本版图;清朝回到东三省去;明朝后裔在长江以南及长江至黄河之间建立王国;西藏和青海归达赖喇嘛统治;蒙古以酋长为各部之长。旅顺半岛、山东登州府、浙江舟山列岛、澎湖群岛、台湾全岛、扬子江沿岸左右各10里,为日本版图。

以上是小川观点的概要。在中日战争爆发时,世界各国都看好中国会取得胜利。迄今为止,学者们都认为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冒险战争。但是,据本资料看,可以认为陆军参谋本部确信日本能够取胜,在这里不存在“冒险”的概念。

至于日本的主力部队在直隶平原登陆作战的方针,在以后被长期执行。据《山本权兵卫与海军》这本书说,陆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和主持海军事务的山本权兵卫出席了1894年6月21日的内阁会议时,川上主张登陆作战(大概是在直隶平原),山本谈到了如何估价清国海军的问题(清国海军有定远、镇远等强大军舰,是日本海军的威胁),并说川上的主张是轻率的。最后山县有朋写出了自己的意见,把作战计划修改为海军把陆军送到釜山。看来,小川的“方略”在甲午战争前的日本陆军中很有影响。

日本积极做好占领中国的准备。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求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上国内封建残余势力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