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的内阁会议上,成员们的确均已表示过对发动战事的决心。
一些文职官员的态度甚至比他这职业军人,被称作“军魂”的将领的意见还要激烈。
从辞职阁员们的辞呈中可以看出,他们仍然认为,日本为保卫疆土而战,与中国大动干戈,直至动用核武器,并无不当。
个别的辞书中的语句里,隐隐含有对于动用核武器的时机和方式的疑问,可又明确表示,这并不是他们辞职的主因。
众人,无论辞职和仍然在职的阁员们认为,日本的暂时失利,是因为中国的核打击报复力量规模强大,战术技术奇峰突起,全然超出了日本具有的世界一流水平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防卫能力,以致造成了几乎全日本地表军事设施和大城市区、交通干线枢纽被硬性摧毁的可怕局面。而这些出乎平常人所料的各种情况,他们这些负责各方面专项工作,身居国家行政中枢要员本应有预计甚至应预先提出应对措施---
三木一男大将亦想到,假如说大况宽奇首相应该负有主要责任,那么作为总掌全国反导防御系统的自己,就更应被认为是咎不可推,更应该立即辞职了。
辞去内阁阁员职务为一,辞去军队职务才应是最主要的动作吧。
三木一男大将向同为内阁成员的军部四大首脑中的另三位,陆军省大臣、海军省大臣、防卫厅长官,以及内阁官房长官稍稍一表示自己的考虑意向,立即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大将防卫厅长官明确地说:
“三木一男大将表示辞去内阁成员的意见尚可被理解。本来有关战争行动的重大决策均由内阁提出,以内阁成员身份参与总辞职亦无不当,我也有此意向。但三木阁下欲辞去军职,此举却是万万不可。
以至今发生的事实看,换上任何一位军人,均无法对此次中国军队的核攻击后果负上全责。情报表明,即使是美国目前的反导防御系统,也无力完全防堵此次此种规模的核攻击。”
陆军大臣的口气中则明显已经有了责备的味道:
“重大决策无论对错,因结果不良而辞职,是内阁的当然举动。但作为职业军人的高级将领,我等必与三木君一道,齐心协力,与中国侵略主义者血战到底。这是战前我等早已定下的决心。已经有许多的日本人为此目标献出了生命。我等不可在此时机打退堂鼓。”
陆军部队两次在军部直接指挥下直入中国大地,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以当今的眼光来看,以对所攻入国家造成的损失所计量比较,仍可视作已经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战果。
陆军目前且仍然保有强大的实力。
“---即使核战最后失败,中国也无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摧毁我国多年来经营的固若金汤之体系,他们唯有渡海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