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千古奸臣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485字 发布时间:2023-07-17

南宋初年,金人不断追击南逃的宋高宗,北方和南方忠于宋朝的军民英勇抗金,迫使金兵退回北方。


1130年,金人改变了策略,立汉奸刘豫为傀儡皇帝,建立伪齐政权。


同时,又把另一个汉奸秦桧派回南宋,使其从内部摧毁了南宋的抗战。


秦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大奸)臣,也是一个排除异己、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小人。


秦桧(1091-1155年),字会之,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后居住常州,最终定居江宁。


然而,黄州、常州和江宁都没有将秦桧作为当地名人记录在《地方志》中。


说来也是,没人愿意把一个大奸臣写进本地名人里面。


早年的秦桧,穷困潦倒,曾经在一所私立学院做私塾先生。


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与其他人相比,时常感到不满意。


后来,25岁的秦桧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


11月,金兵包围东京城,派使者逼迫宋钦宗割地求和。


秦桧上书写道:请求皇上召集大臣讨论对策,加强戒备。


宋钦宗没有理会秦桧的建议,而是派秦桧到河北张邦昌的名下任职,负责协商割地事宜。


秦桧觉得太丢人了,便三次上书辞官。


但最终还是被宋钦宗任命为割地使,护送割肃王赵枢,同意让出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请求金人议和。


不料金人扣留了赵枢,让秦桧等人回去,要求先割地,再放人。


金人坚持要求割地,否则就攻入东京城,杀个鸡犬不宁。


宋钦宗和大臣们商量对策,范宗尹等70人同意割地,秦桧等36人不同意。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进了东京城(开封府),秦桧和徽、钦二帝等人被金人掳走。


金人想立张邦昌为伪齐傀儡皇帝。


同年4月,秦桧等人被金人带到北方。


到达金营后,其他大臣坚定不屈,不愿意与金人合作。


只有秦桧一到金营,就立刻见风使舵,一个劲地拍金人马屁。


同年5月,赵构在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


宋徽宗一听说儿子登基为帝,表示宋朝还没有灭亡,自己还有谈判的资本。


于是他找人起草书信,向金太宗乞求怜悯,说可以通知儿子赵构向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交纳岁币。


没错,正是秦桧负责写书信。


向金人俯首称臣的宋徽宗仍然是金人的奴隶,而负责写信的秦桧在金国混得有声有色。


同样是跪下来当奴仆,但秦桧这个奴才的地位比宋徽宗高多了。


秦桧先是得到了完颜粘罕的赏识,后来又被赐给了完颜昌。


他在完颜昌手下当了参谋,完全投靠了金国,经常出现在金国高层宴会上。


投靠金人后,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劝说宋朝军民投降。


1129年,完颜昌攻打楚州,楚州军民在赵立的指挥下顽强抵抗。


吃完城里的食物后,他们吃草根、吃树皮,一直坚持抗战到底。


在此期间,秦桧写信劝降楚州军民。


楚州所有的军民全部英勇正义,始终没有一个人投降。


金兵破城的那一天,城内的军民和金军展开了巷战。


即使是一个女子,也是抱着金兵一同落入水中,与金人同归于尽。


相比之下,投靠金人的秦桧,依然高官厚禄,醉生梦死。


他甚至连女人都不如,不仅秦桧,他的亲戚也投靠了金人。


在他眼里,只要谁能给予高官厚禄,他根本就不在乎主子是谁。


1130年,金人统治者决定放秦桧南归,以实现“以和议佐攻战,以潜逆诱叛党”的战略。


近年来,宋高宗被金兵赶得到处逃跑,多次派人乞求和,金人均没有同意。


一听说秦桧回来,知道他和女真贵族关系密切,知道很多内幕,打算亲自接见他。


1130年底,秦桧和妻儿回到宋朝,取道涟水军水砦,返回临安城。


秦桧向宋高宗报告了徽、钦二帝及其母后的近况非常好,并呈现了自己起草的一本关于金将挞懒的求和书,暗示金人可以和解。


结束会面后,宋高宗开心地对大臣们说:“秦桧朴忠过人,真佳士也,朕得之喜而不寐。”


便立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


三个月后,又提升秦桧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但他还是觉得权力不大,暗中捣鬼,排斥宰相范宗尹。


通常范宗尹找他讨论政治事务,虽然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这样处理,但却没有纠正,而是秘密地向宋高宗报告。


以至于宋高宗对范宗尹产生了恶感,罢免了他的相位。


秦桧见宰相之位空缺,便大造舆论说“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今无相,不可不行”。


宋高宗一心求和,知道他的想法。


1131年8月,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兼枢密院事,把军政大权都给了他。


秦桧任右相后,觉得左相吕颐浩与他共掌朝政,自己无法独揽大权,便向高宗建议“两相宜分任内外”,将吕颐浩排挤出朝廷。


不久,又设立修政局,自作提举,美其名为“更张法度”,实际上是“欲夺同列之权”。


副宰相翟汝文负责修政局的工作,他不了解秦桧的意图,认为如果对官吏进行整治,便评估官吏的政绩,如有违法者一律惩罚。


秦桧看他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便奏称他“擅治官”,讽人弹劾他“与宰相不协”。


翟汝文被迫离开朝廷,离开了副相的职位。


秦桧这种党同伐异、专权营私的行为,大失所望,不仅引起了朝臣的不满,高宗也“颇有感觉”。


便下诏告诫臣下,以后如果有“朋比阿附,以害我政者”,一定要“严惩”。


特别是在与金人和平的问题上,秦桧不仅没有迅速达成协议,还提出了“以河北人还金国,以中原人还刘豫”的主张。


这一举动,群臣大哗,“天下之人,无贤愚,无贵贱,交口合词,以为不可”。


朝臣上章弹劾,说秦桧“专主和议,抑制恢复中原”、“植党专权,威福在现”。


另外“上不畏陛下,中不畏大臣,下不畏天下之议”,犯了“欺君私己”的大罪。


1132年8月,高宗迫于臣民的反对之声,只好撤了秦桧宰相之职。


秦桧被罢相后,金人和伪齐又多次对南宋发动进攻。


南宋军民英勇作战,西北战场取得了仙人关的胜利。


中原战场收复了襄阳六郡,东部战场取得了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之捷。


金兵的军事优势已经开始丧失,宋军将领纷纷请求一鼓作气,直捣金人,收复中原。


但宋高宗仍想妥协求和,偏安一隅于江南。


1134年秋,宋高宗派魏良臣到金将挞懒那里求和。


无论魏良臣走到哪里,金国将领都称赞秦桧,说他是个大好人,南朝不应该怀疑他,更不应该罢相之类的话。


魏良臣回到南宋后,转达了金人的意见。


当然,宋高宗非常重视,立即任命秦桧为资政殿学士。


不久,又把他提升为温州、知绍兴府。


1136年8月,宋高宗亲自召见秦桧,命他参决尚书省枢密院事,使其再次参与了朝政。


接下来,秦桧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拨弄是非,排挤同僚,先后迫使张浚、赵鼎离开了相位,但自己却步步高升。


1137年正月,秦桧担任枢密使,次年三月迁至右相。


此后,他独揽大权,将南宋的历史带入了丧权辱国、黑暗统治的时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