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年秋,也就是建炎三年,金朝出动大军再次南侵,试图一举消灭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
11月,金兀术率领南侵军主力攻占了和州(今安徽和县),饮马长江,进而发动渡江之战。
金军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渡和慈湖失利后,改为由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过江。
当时,南宋负责长江下游防务的是右相、兼江淮宣抚使杜充。
他没有事先做好认真的军事准备,在得到马家渡的紧急战报后,匆忙命令陈淬率领部队与岳飞、刘经、戚方等将领出战。
同时,又命令王𤫉(xiè)的13000人马前去支援。
当宋金两军在马家渡激战时,王𤫉逃跑,陈淬战死,使其影响了整个战局。
在“所有将军都崩溃”、宋军“鸟奔鼠窜”、金军火焰愈烈的危险局面下,岳飞仍然带领一直坚持战斗,继续顽强抗击敌人。
直到夜幕降临,溃兵带走了辎重,加上士兵缺粮,岳飞这才退兵驻扎在建康城东北的钟山。
马家渡之战,揭开了岳飞在江南抗金的序幕。
金军渡江之后,杜充率先开溜,后来投降了敌人。
11月底,建康知府陈邦光主动写投降书,还没等金军攻城,就把六朝故都、江南的建康送给了金人。
在轻易占领建康后,金兀术继续率军南下,并将要向杭州迈进,因此他攻击了广德军。
岳飞知道后,带领军队南下到广德军的境内。
在广德,岳飞指挥部队与金军作战六次,每次都取得了胜利。
他活捉金将王权,斩杀1226敌人,还俘虏了许多金兵。
其中,有许多是被迫从军的汉族百姓。
岳飞经常对他们晓以大义,小恩小惠,然后把他们打发送回敌营做内应。
到了晚上,这些人在敌营里纵火,烧毁了敌人的武器和其他随军辎重,造成内部骚乱。
见到这一幕,岳飞趁机出兵劫营,重创敌人。
岳飞驻军广德,军纪严明,即使部队断炊没粮,也允许骚扰百姓,坚持与士兵同甘共苦。
因此,岳飞及其部队在这一带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甚至许多被迫从军的金兵称岳飞的部队为“岳爷爷军”。
金兵争相前来降附,使岳飞的抗金队不断壮大,而金军的力量却被削弱。
得知金军侵占溧(li)杨的消息后,岳飞命令刘经带领一千人马夜袭溧阳城。
不久,岳家军斩杀500多名敌人,并活捉伪溧阳知县、渤海太师李撒八,一举收复了溧阳城。
1130年春,岳飞接受了当地官员的邀请,从溧阳移屯常州宜兴县,以解决军队粮食供应问题,并承担常州地区的防守任务。
驻扎在宜兴后,他首先采取行动,消灭了这一地区的土匪,既为民除害,又可以使军队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装备。
4月,金兵进攻常州,岳飞闻讯后率军驰援,与金军前后四战,均取得了胜利。
无数金兵被斩杀、淹死不计其数,还活捉了女真人的万户少主孛堇,并乘胜追击金兵到镇江东面。
金军的南侵屡获成功,充分暴露了南宋政权的腐朽无能。
然而,岳飞等抗金将领与江南民众的英勇抗金斗争,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
此外,还使金军主帅意识到完全征服和统治江南的企图是无法实现,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彻底摧毁南宋政权的目的。
因此,他们声称“搜山检海已经结束”,一路烧杀掠夺,向北撤退。
1130年4月,江南只剩下金军占领的城市建康。
建康素是兵家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金军盘踞在那里,不仅把它当成运送南侵掠夺财物到江北的中转站,也把它当成再次南侵的立足点。
可以说,南宋收复建康城迫在眉睫。
当时有一些将领胆怯不敢接受任命的情况下,只有岳飞毅然承担起收复建康的重任。
自4月下旬以来,岳飞率部在建康地区与金军展开了一系列战斗。
4月25日,岳飞在清水亭之战取得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斩杀了女真175人,活捉女真、渤海、汉儿军45人,缴获马甲、弓、箭、刀、旗、金鼓等3700多件装备。
5月初,岳飞在建康城南30里的牛头山(南京市西)扎营,他派出100名穿黑色衣服的士兵,天黑后混入敌营,在敌营造成混乱,导致敌人自相攻杀,使其金军损失惨重。
岳飞还率领300名骑兵和2000名步卒,冲下牛头山,在建康城南门外新城设营,与金军作战,再次击败敌人。
在岳飞军队和建康城附近民众的攻击下,金军屡遭挫败。
金军觉得在建康很难长时间稳定下来,于是转移到建康西部十五里的靖安镇(又称龙湾,今浙江温州),并直接从靖安镇撤到江北的宣化镇。
岳飞得知消息后,准备采取行动。
5月11日,岳飞率领军队向靖安镇追击敌人,杀死了数千名金兵。
在从建康到靖安的路上,敌人的死尸十余里。
另外,还俘虏了300多名金兵,并从敌人那里缴获了许多军事物资和掠夺的财产。
当天晚上,岳飞率领军队进入建康城,就此收复了金军在江南的最后一个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