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之际,南宋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岳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岳飞(1103—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和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家世代以种田为生,父亲叫岳和,母亲姚氏,经常节省食物来救济周围没有饭吃的人。
有一次,有人占领了他家的田地,岳和不仅没有生气,还把自己的土地割让给了家人。
有人向他们家借钱,岳和从来没有上门要催债。
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像鸿鹄那样的大鸟,在他家屋顶上边飞边叫。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一个小农舍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一天下午出生了。
小岳飞在母亲姚氏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粉嫩通红,岳飞的父亲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额头说:“哎呀!我该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呢?”
就在这时,一只大鸟在小房间的上面哇哇大叫地飞了过去。
岳飞的父亲脸上露出了微笑,说道:“对呀!就把这孩子叫岳飞吧!”
“希望他将来能像一只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嘿嘿,我真是太聪明了。”
岳飞出生才28天时,那天早上,岳飞的父亲要去镇上办事。
突然,黄河发生了很大的洪水。
洪水就像一个张着大嘴的猛兽,从远处呼啸而来,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
当洪水来到岳飞家门口时,岳飞的母亲急中生智,抱着小岳飞跳进了一个大水缸里。
就这样,洪水载着水缸不停地漂浮,周围已经看不见村庄,全都是黄色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洪水也退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漂到了一个小镇上。
小岳飞和他的母亲无家可归,所以他们在镇上居住了下来。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很早就跟着妈妈去田里工作。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照在小岳飞身上,但小岳飞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因为他是一个很坚强的孩子。
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小岳飞的身体可以一次吃三大碗饭。
他还经常帮助邻居干活,周围的大人都说他是一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当岳飞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由于家里贫穷,只能靠着母亲为别人做针线活儿过日子。
小岳飞十分喜欢念书,但他的家庭很穷,上不起学。
他每天都帮助母亲去山上捡柴禾,姚氏每天一有空就教他认字。
因为没钱买纸和笔,所以没办法写字。
有一天,天快黑了,很多孩子都在玩捉迷藏。
他们看到岳飞背着一捆柴禾下山,就叫他过来一起玩。
小岳飞说:“不,我还有事!”
说着,很快就回家去了。
原来他今天想出了一个没有纸和笔,就能练字的好办法,急着回家告诉母亲呢!
岳飞回家就请母亲教他写字,姚氏看到他这么爱学习,就说:“好吧,孩子,等我多给别人做针线活,攒点钱给你买纸和笔。”
小岳飞:“妈妈,你今天就教我吧!”
“我不用买纸和笔,也能学写字。”
说着,小岳飞放下柴禾,拿出一个大簸箕,像飞一样跑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岳飞回来,端上满是簸箕沙土,上面插着几根细小的柳条。
他把沙子倒在地上,拿着柳条在沙子上画,说:“妈妈,你看,这样学写字不是很好吗?”
后来,他母亲每天用柳条教岳飞在沙土上写字,岳飞学得可以用心了,最后他的字写得很好极了!
有一年冬天,小岳飞干完活,回家到了半路上。
他瞥见两只野鸡躺在山坡上,右边的一条长尾巴上有冰雪。
小岳飞知道此时的野鸡又肥又嫩,这动物最珍惜它的羽毛,尾巴上有雪飞不快,正好打回去孝敬父母。
所以拿出身上的软弓和竹箭,扣上弦,向左射击,刚好射中了野鸡的头部。
野鸡跳了起来,甚至还没有张开翅膀,就掉了下来。
右边的那只刚刚惊醒,岳飞早就下定决心了。
第一箭刚刚发出,第二箭也相继射出,当场穿过胸部,两只野鸡均被射中了。
小岳飞赶紧跑过去,捡起两只野鸡和箭矢,高高兴兴地跑回家。
回到家一看,只见门前的大雪被我的父母扫光了。
只有两片完整的雪地没有被扫掉。
小岳飞喊道:“妈妈!”
姚氏从里面走出来,接过野鸡,笑着说:“这孩子,你看你的脸都冻紫了,还赶紧去炕上暖和一会儿!”
“你看那两片雪地,我还想留给你写字,一直舍不得扫去。”
小岳飞非常喜欢读书和学习知识,常常读书到深夜。
冬天他把雪当作纸,把枯枝当作笔;夏天他把沙子当作纸,把柳条当作笔。
他每天坚持学习写字和读书,并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尊老爱幼,待人礼貌。
就这样,小岳飞比别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艰辛,磨练成了钢铁般的意志。
除了练习武艺和射箭,他还喜欢看关于战争的书籍和一些兵法,比如《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等。
他想长大后成为一名大将军,带领千军万马保卫祖国,帮助国家不被外族欺负。
岳飞力气很大,还没成年,就可以拉开300斤的弓,射出非常重的箭。
有一天,岳飞听说镇上来了一位叫周侗的名师。
周侗的武艺十分高强,也是一个神箭手,于是岳飞想上门拜他为师。
周侗见岳飞来求师,便问他:“年轻人,你为什么要学武功?”
岳飞抬起头来,慷慨激昂地说:“学了武功,就能奔驰疆场,保卫国家。”
周侗见站在面前的这个孩子雄心勃勃,非常高兴,立即收他为徒。
在那几年里,岳飞练习武艺十分刻苦。
有一次,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那天早上,与岳飞住在一起的师兄弟,因为怕冷不肯起床练功。
岳飞心想:“功夫就要努力练习,现在不勤奋,将来还能用什么来报效国家呢?”
他一个鲤鱼打挺,从被窝钻了出来,面对风雪,开始练习。
早在一旁的周侗,仔细观察,看在眼睛里,心里称赞道:“小小年纪如此勤快练习武艺,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的顶梁柱!”
之后,周侗倾囊相授教岳飞使用各种武器的技巧。
在师父周侗的指导下,岳飞每天刻苦习武,从中总结创新,自创了一套岳家枪法。
后来北方金人南下,宋朝当权人腐败无能,节节败退。
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决定报名参军。
临行前,母亲把岳飞叫到跟前说:“国难当头,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岳飞:“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听了岳飞的回答,母亲非常满意,“忠精报国”是母亲对他的希望。
于是,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住。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母亲问他:“孩子,针刺很痛,你怕吗?”
岳飞说:“娘,小小的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呀!”
母亲先用毛笔在岳飞背上写字,然后用绣花针刺字,刺完之后,又在上面涂上醋墨。
从那时起,“精忠报国”这个四个字,永远留在了岳飞的背上。
母亲的激励一直伴随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多次击败金军,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到历后人的敬仰。
岳飞的母亲姚氏,又与孟母、陶母、欧母,并称为我国“四大贤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