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幻想自己天眼大开、法力无边的无限风光之际,社区主管保持住了头脑冷静:
“欧阳博士,既然老先生具有感知魂魄的第六感官 能力,可是,为什么他又说,他刚才根本感觉不到孩子们的魂魄呢?”
欧阳一粟轻松一笑:
“老先生中毒的时候,视听嗅味触这五大感官 能力被削弱,第六感官 能力凸显,所以,他当时清晰地感觉到了魂魄。”
“可是现在,老先生的视听嗅味触这五大感官都是正常的,极大地压制住了第六感官的感受。”
“所以,老先生很难感觉到孩子们的魂魄。”
“不过,老先生修练有时,还是多少能够控制自己的意识,勉力进行单向的精神魂魄信息广播。”
“中毒身亡的孩子们,与老先生中毒时的情况类似,视听嗅味触这五大感受消失,第六感官 能力就凸显出来,他们的魂魄能够感受到老先生的精神魂魄信息广播。”
“于是,就仿照老先生的经历,尝试采用意识对抗物质的方法,逆转翻盘自己中毒身亡的物质事实。”
社区主管委婉地表示怀疑:
“那等孩子们彻底苏醒过来,问问他们,是否听到了老先生的精神魂魄信息广播?”
“是否也重返身躯并依靠自己的精神魂魄力量,解毒排毒?”
欧阳一粟耸了耸肩:
“恐怕孩子们醒来什么也不会记得。”
“因为,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醒来后的视听嗅味触这五大感受会立刻彻底压制第六感官,根本不会意识到魂魄的记忆。”
“老先生现在可谓开悟之人,少之又少,在视听嗅味触正常感受的情况下,也能贯通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魂魄记忆。”
“所以,老先生才会给大家布教。”
“当然,老先生还在坚持修练,将来应该可能更好融会贯通视听嗅味触这五大外向感官 能力和内在第六感官 能力。”
老者谦虚地笑了笑:
“欧阳博士谬赞!”
“我并没有真正开悟,也没有资格给大家布教。”
“我仅仅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潜力超乎想象。”
“我们并不需要科学技术,我们也不需要神学救赎。”
“依靠、发掘和发展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人类就能过得幸福祥和。”
“我真心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这个道理,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潜力范围内的超人,虽然这个潜力范围有限,但是,足以让我们在自然宇宙中与一切其他伟大生灵自由平等地和谐共生。”
欧阳一粟很受启发:
“老先生,您的意思是,人类文明,不论从前的神学时代,还是现在的科学时代,都是秉承‘我有什么’的生命观。”
“我若有神的护佑,或者掌控了先进科技,就能衣食无忧、生活幸福。”
“换句话说,我的生命状态,在于我有什么,而不在于我是什么。”
“而您认为,正确的生命观,应该是‘我是什么’,决定我自己的命运。”
“我命在我不在天,更不在科技和财富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老者会心地笑了:
“欧阳博士,您说得很好!”
“我就是这种感受,只是不会总结表达。”
“我觉得,人类文明经历了神学时代,现在处于科学时代。”
“如果人类文明还能继续繁荣昌盛,将来必定进入灵学时代。”
“神学时代,追崇的是自我之外的超级生灵。”
“科学时代,追崇的是自我之外物质科技。”
“而灵学时代,追崇的是自我之内的超能潜力。”
“无需神灵的护佑,无需科技的加持,我仅凭自己的灵身之力,就能达到与自然宇宙的完美和谐,企及我心满意足的最佳幸福。”
“需要再次强调一下,我所说的灵学,是未来天堂新世界的学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灵学。”
“传统灵学,是研究那些用任何假设都无法解释之现象的学说。”
“传统灵学也可以称为玄学,或许更加贴切。”
“而未来灵学,也就是我所说的灵学,是发掘生灵体内潜能、实现生灵自我价值、和谐世间万物生灵的学说。”
社区主管显然不服:
“神学也有不依赖外物,追求自我之内的能力。”
“原始的道教就没有神,讲究自我的修身养性。”
“佛教中,一个人只要修行得道,即可升仙成佛,所以,人和神,就是一回事儿,即,自我潜力发掘到极致,人就成了神。”
社区主管的言下之意,老者所谓的“灵学”,只不过就是神学换了一个马甲。
老者若有所思,然后答道:
“其实很不一样。”
“道教的修身养性,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自我能力发掘,说是顺其自然,实则苟且迁就。”
“现代人类文明,被科技拓展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所以,很难接受道教那种对自我能力的放任浪费。”
“佛教的得道升仙,又是人类对自身之外万能神灵的狂妄自大,换句话说,人类修佛,对标的是自身之外的万能神灵。”
“修佛对自身潜力的发掘,远远超出了人类实现与自然宇宙的完美和谐、获得心满意足之最佳幸福的日常需要。”
“所以,不论道教还是佛教,对自我潜力的发掘,并不是一种普适健康的态度。”
“灵学则不一样,身体之内,潜能充沛,仅凭灵身之力,也能达到许多科技改变世界的效果。”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迁就忍受恶劣境遇,苟且偷生不公待遇。”
“但是,我们依靠灵身发掘潜能,也绝不是为了没有止境、誓比天公的能力膨胀追求。”
“与世间万物生灵平等自由、和谐共生,我就是想做这样一个普通生灵,一个追求并满足‘我是什么’的简单生灵,并不想要‘我有什么’的丰功伟绩,也不想要‘我变什么’的仙法神力,自我灵身的潜能发掘,仅此而已,到此足矣。”
“这才是灵学的真谛。”
社区主管还是不服:
“许多科学技术也是为了实现自我的潜能发掘。”
“比如,士兵的强心药剂,运动员的光疗眼镜,尤其是现在的生物芯片计算机,其实不就是我们身体的一个有机部分吗?”
老者想了想,答道:
“借助科学技术发掘人类自我潜能,也不是完全不行。”
“不过,人类很容易,而且事实上已经把这条路走偏了,完全偏离了灵学的真谛。”
“首先,人类科技追求的目标,与佛教的修仙,可谓异曲同工。”
“佛教中,修行得道,就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就是宇宙。”
“科学无非换了个说法,远征星辰大海,我要统治宇宙。”
“这显然都不是生灵对宇宙应有的普适健康态度。”
“再者,科技发掘人类自我潜能,是基于视听嗅味触这五种外在感官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利用物质的手段,提升物质机体的效能,其本质是物质潜能,受限于物质特性,可提升的空间很小。”
“比如,受限于骨头的强度,人体所能承受的重量有限,一旦超限,骨头就会裂碎。”
“再比如,人脑算力的利用率一般不到10%,不过,通过提高体内的某些激素水平,人脑算力的利用率会大幅提升,这通常是人体在危险、恐惧以及濒死状态时的本能应激反应,有助于人体摆脱险境。”
“但是,激素水平再高,人脑算力利用率的物质上限也就是100%。”
“灵学所追求的自我潜能发掘,更多的是基于内在第六感官对精神魂魄世界的感知,完全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认知范畴。”
“可以这么说,科技发掘人类自我潜能,是利用现实三维物理世界中的物质属性,提升人体在现实三维物理世界中的物质效能。”
“而灵学发掘人类自我潜能,是能够利用高维精神魂魄世界的意识属性,不光可以提升人体在现实三维物理世界中的物质效能,还可以提升人体在现实三维物理世界中的意识效能,以及人体在高维精神魂魄世界中的意识效能。”
“还以举重为例,虽然重量超过了人体骨骼强度的承受上限,但是,基于第六感官 能力的潜能可以巧妙地利用高维世界的时空场动态形变力,借力打力,暂时转移或抵消掉一部分现实三维物理世界中的重量,从而确保人体骨骼无恙。”
“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大力士比赛超常发挥却不伤身体,其实就是基于第六感官 能力的潜能发掘,而不是基于视听嗅味触这五种外在感官 能力的潜能发掘,根基于且受限于视听嗅味触的科学当然无法解释。”
“再看人脑算力的利用率问题。”
“科幻电影《超体》中,当露西的大脑利用率达到了100%的时候,她就变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从物质功效的角度看,1台计算机和10台组网的计算机,算力差别可能达到人和神的区别嘛?”
“恐怕只能从基于第六感官能力的潜能才能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