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海上之盟是在指北宋末年,北宋与金国共同夹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
在签订盟约之时,由于宋金双方在地理位置上被辽国封锁,无法进行陆上接触,因此需要在海上往来,因此得名。
据说,签定海上之盟的过程非常复,由于两国之间都有大臣的反对,所以谈判过程非常困难。
然而该盟约的历史影响十分明显,后人应当铭记。
北宋在中原建国后,一直担心辽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当时的辽国非常强大,位于北宋北部,经常侵犯北宋的领土。
长此以往,北宋和辽国形成了敌对局面。
北宋一直把辽国视为心腹之患,而辽国也想吞并北宋。
早在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署了澶渊之盟。
由于北宋和辽国没有能力摧毁对方,他们只能通过盟约来约束对方。
澶渊之盟签定后,两国基本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
到了1115年,当时女真部落位于辽国的东北部,完颜阿骨打率兵攻打辽国,辽国因不敌金国,而节节败退。
随后,完颜阿骨趁机建立了金国。
金军连续打败辽军的消息传到宋朝廷,宋徽宗迅速与蔡京、童贯密谋,想趁机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马植是辽国人,他为了利益来到宋国,便对宋徽宗说:“女真族非常痛恨辽国,如果宋朝与女真联手,一定能夺回燕云十六州。”
宋徽宗听了十分高兴,立即派人出使金国。
覆灭辽国,这种有利益的事情,金国当然同意了。
不过,有大臣向宋徽宗提出说:“女真人像虎狼一样凶狠,不能结交呀!”
但宋徽宗根本听不进去,他认为辽国国力迅速下降,北宋和金国联盟必定能够摧毁辽国。
于是,宋徽宗致力于与金国合作,攻击辽国,以恢复200多年来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1118年,宋徽宗派马植从山东蓬莱渡海,与金国谈判建立盟约一事。
金国了解北宋的意图后,就一直与北宋保持友好关系。
然而此时,宋朝廷以太宰郑居中为首的反对派声音日渐高涨,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两年之后(1120年),北宋朝廷再次派马植到金国讨论海上盟约相关事宜。
经双方协商下,根据路线,北宋和金国各自派兵攻打辽国,金军占领内蒙古宁城,而北宋占领北京和山西大同。
除此之外,为了拉拢金国,北宋还决定把每年给辽国的岁币交纳给金国。
另外,金国还承诺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北宋。
宣和两年(1120年),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在马植和金国使节“五来二去”几经周折之后,最终签定了海上之盟。
马植从金国回到汴京,瞬间成为宋徽宗的心腹大臣,北宋和金国也正式成为盟友。
接下来,双方同意以长城为界,金兵攻辽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宋兵攻辽国燕京。
1120年5月,金军攻占了辽国上京临湟府。
1122年,金占领辽中京大定府和西京大同府。
同一年5月,宋徽宗派童贯、蔡攸率军北伐,辽国将领萧干、耶律大石率兵应战。
没多久,宋军15万人马被辽军击退。
10月,童贯又派兵10万北伐,宋军攻入燕京,不久又被辽军击退。
当时,辽人嘲笑宋军的无能。
金太祖在统治金国时期,北宋和金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可是金太祖死后,金国和北宋逐渐反目成仇,海上之盟也由此破裂了。
11123 年,金军从大同进入庸关,迅速打下了燕京(今北京)。
然而对金国来说,统治燕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抢了很多财物之后,把燕京和涿、易、檀、顺、景、蓟(jì)六州还给了宋朝,借此机会要求宋朝每年给金国银20万两,绢30万匹,又额外增加“燕京代税钱”100万贯。
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王朝,竟然宣传重大事件,说自己取得了重大胜利。
虽然,宋朝统治者名义上收复了燕京和六个州。
可事实上,他们只得到了一座座空城,每年还要向金国交付大量财物。。
宋徽宗将“联金灭辽”定为国策,最终促成了海之联盟。
他在算计别人的同时,完全忘记了“唇亡牙寒”的古训,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尽管海上之盟的签定,导致了辽国的灭亡,但它也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这是北宋统治者的一个重大外交政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