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篇公告过去......好像也没有多长时间,依旧是先感谢小伙伴们的收藏和支持,鞠躬!
这里想聊的是故事的构思、设定,以及对之前不少小伙伴在评论区说的人物名字生僻影响阅读进行统一回复。
1. 女频与主旨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疑惑,这个故事是女频吗?
从男主视角切入,且重点描刻男主搞事业的......女频?但同时它也不太男频,没有奇观,没有奇遇。爱文者倒是还有文艺文学的分类,可它是内容文学了,还是文笔文艺了?几经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女频。
不管怎么说,它讲爱情,虽然爱情并非故事的主旨。
故事的构思最早在16、17年,故事的中心和视角倒也还是聂珩。
珩(héng)在古言里的使用频率之高,一开始我还觉得会不会让人觉得俗套?但实在放弃不了“裂痕”这个谐音,尤其珩是古代玉组上端的佩件,又增加一丝悲凉。
那时我对米开朗基罗式的天才十分着迷,所以人物的设定是敏感忧郁,内心愁苦的天降神话,相互救赎的感情线,穿插宅斗,最终与他生活的世界和解。
可当我渐渐写出感情,决定将自己视作最美好的东西一一赋予他之后,便觉得阴鸷的设定撑不住,硬给不就纯纯的作者给开金手指了吗?并且我又陷入了对青年二凤的痴迷,一度想给男主换个姓!换姓,“裂痕”谐音同样不成立,就这样决定了——换性格!
就这样,他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定、人格健全、极端理智又清醒灵活的天降神话。米开朗基罗的部分就删得只剩下了那段大卫像的对话,然后又弄出来了一个凤栖镇。
与此同时,与他生活的世界和解也就毫无意义了,只剩下宅斗这个重点,所以之前的版本里,聂珩还有一个胞弟,叔伯家、夏家的关系更为纠葛复杂。
大纲的再一次变化是在《尼伯龙根的指环》这一意象的加入。开坑前正好去了拜罗伊特旅行,正值音乐节售票期,但因为穷,还是选择回家上网找资源。就这样我花了一周时间听完了80年音乐节版本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和制作的纪录片,又看了原著电子书。
80年音乐节版本和想象中的北欧神话截然不同,而22年的版本流出的片段里也不乏辣眼睛的妆造。不禁让我想起纪录片里的一句高度总结——一场发生在低等族人尼伯龙根人和高高在上的诸神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奖品是宇宙本身,结果却是两族全灭。
关于权力、关于爱情的作品,当然可以做现代化的改编!(审美下降归审美下降。)
这让我再一次审视了自己的故事,加之一整个夏天都在看欧洲现代史,最终让我决定,将故事的主旨定为:变革。
当故事的主旨成了变革,那么反派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恶龙是屠不完的,需要的是立一个不再适宜恶龙生存的空间和规则。
这么一来,男主的形象瞬间光辉,就是给自己挖的坑更坑了......
2.对照和矛盾
在这一前提下,我大大弱化了情感上的矛盾,也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的只是生产资料和生存空间上不可协调的矛盾,并由此奠定了不死不休的基调。
关于这一部分在公告一里说得已经够多了,这里主要讲人物设定和情感纠葛。
首先便是兄弟阋墙和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没有存在的必要,聂珩的弟弟们以他的对照组形式出现——深受父权压迫,行事乖张,却又无法真正摆脱家庭影响。同时,聂旭景和聂芮麒又互为一个对照组。
这就不得不提父亲聂钊华的设定,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是个挺渣的丈夫和父亲!我也是写到后面才意识到似乎是在一个现代的故事里写了一个中古人,然后便有意识地赋予了他一些过时的或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至于他是否是一个浪漫的人,我心里虽然有答案,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答案。
此外聂珩还有三组对照。
最明显的就是与沈巽的双子星组,行政与技术分工明晰的同行者。明确说,我不会让他俩分道扬镳。除却现实的考量以及不需要这一戏剧冲突以外,我想将这二人的始终与沈彣(wén)和聂钊华的无果也作为一组对照来写。
其次是与陆琛之的钓鱼组,原本想写后者和言歆的爱恨纠葛,但现在无了。
比较难想到的应该是与华泽维的表里组。之前有通过沈彧之口说到华泽维是一张被划得五颜六色的白纸,那么聂珩就是一张五颜六色的黑纸,即外界对他施加了影响,也改变不了他本身的色泽。我很喜欢这一设定,但就故事而言,没有一个所谓的成长弧线。
其实女主同样没有成长弧线。
彧(yù)也是一个在古言中很常见的名字,不过更多地用于男性角色。这里取的是茂盛的意思,对应外文名字Thalia,盛开的寓意。
一开始我想写的爱情和婚姻是双方被利益和权力牢牢编织在一起,真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联合。但写到后来,就像有读者反映的沈彧的性格是不是太强悍了一点?其实她之前更彪悍!男主稍有软弱的部分,强强的关系一定失衡,这也促使了聂珩性格的转变。以及身高。
最初我给聂珩设定的身高在182cm,因为不太希望杰克苏;沈彧是177cm,人家是从油画中走出来的美人,超模身高怎么了?但作为一个喜欢夹带私货的写手,现实中我很喜欢的一对真cp是8厘米的身高差,在两者之间我果断选择沈彧来作基准。所以聂珩感谢老婆吧,否则和188的沈巽(xùn)可就肉眼可见身高差了!
沈彧的性格并没有大变过,总体来说依旧是彪悍风,但不一定和人硬碰硬,是能软得下来的风格。这一点倒是很聂珩很像,毕竟一个爸教出来的,但各有偏重,聂珩偏向价值,她偏向利益,表现出来便是她很难谈得上道德。
不得不说,其实这一家三口都相当邪气,他们很少主观地给谁谁带去危险,但也很少对谁谁产生怜悯,一种大贵人式的亲善和冷漠贯穿始终,唯独极度护内。而婚后聂珩温吞的步步为营便是没有差池地走进沈彧心里,成了她护的那个内。
我并没有明确让二人你爱我来我爱你,或者是通过欲望来展现,相反是通过聂珩对欲望的收敛来表现他感情的加深,在沈彧这里则是眼泪,一个冷漠且麻木的人滚烫的泪水。
还可以明确的一点,两人之间插不进来第三者,他们都太聪明了,不会去进行这类情感内耗,感情好的夫妻和情侣一定是有话说话的!不过危机肯定会有,但无关风月,举目皆现实。
to be continued ?
好在,请不用担心,我暂时什么都不准备写了。最后要说明的是暂别的决定,虽然在上一节才又埋下了那么多伏笔。
直接原因自然是数据很拉。之前买咖啡的时候看到喜欢的味增曲奇,最后还是没有买,突然觉得在心里默默计算价格的自己好像《漂亮朋友》里乔治·杜洛华初登场时计算午晚餐差价,能让自己多喝一杯啤酒的模样。都挺狼狈的,可惨的是他至少还有漂亮,也最终凭借美貌走向了人生巅峰。
无奈笑。开文至今5个月了,我无法再说服自己再等等看!尤其在不再开首页悬评后,后台的阅读数一周都没有任何变化,事实便很清楚了。
人嘛,总要与自己和解。我决心让自己认同,这个故事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因为里头凝聚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全部思考,能以这么一种形式记录下来总比以记忆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捡不起来要好。
的确,它还没有完结,距离完结大概也就两章10万字左右,之后的发展走向乃至结局都初具雏形,但以我目前的状态没法一鼓作气地写完。
一开始是感冒了,三年来的首次,整宿整宿地睡不安稳,没有胃口,喝水都能喝吐......虽然更可能是一般症状,但还是让我想起在张公子的专栏里看到的一个描述——潜意识里的厌倦导致的痛恨——每周的更新已然成为了我最甜蜜的负担。
想想,我已经很长没有看过一本书,很长时间没有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也很长时间没有用心去感受生活......虽然这个过程也算让我受益良多,它迫使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丰富了知乎收藏列表,修正了几个非常识性认知谬误,还激发了我对辩证法的好奇......
总之在得到了编辑完结可以随时恢复更新状态的回复(他人真的很温柔,也很有耐心地帮我分析情况,提建议。),便做出了在一个还算圆满的位置做出了完结的决定。
故事不一定有结局,生活却始终得继续。
祝愿诸君都能遇到符合心意的作者和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