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铁面无私的包拯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112字 发布时间:2023-07-11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他一生中做过很多官职,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做什么官,他都是铁面无私,非常正直。



1,杀牛破案


包拯早年担任天长县的县令时,县里发生了一起案件。


有一位农民晚上把牛绑在牛棚里,他早上起床,发现牛躺在地上,嘴里流着许多血,打开牛嘴一看,原来的牛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报案,请求包拯为他查割牛舌之人。


然而,这个无头案该从哪里查起呢?


包拯想了想,对报案的农民说:“既然牛舌头已经被割掉,你先别声张,回去宰你的牛,做成熟牛肉吧!”


农民不愿意屠宰牛,根据当时的法律,耕牛不能擅自屠宰。


一方面,割掉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另一方面,县官叫他宰牛,也不用害犯法。


农民含着眼泪,一脸沮丧回到家后,真的宰杀了那头耕牛。


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告发那个农民私自宰牛。


包拯问清楚情况,立即沉下脸色,大喊道:“好大胆的家伙,你割了别人的牛舌头,反而告人家私宰耕牛?”


那家伙一听就呆住了,躺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与农民有冤仇,先割牛舌,然后再告发他私自宰牛,好让他坐牢。


从那时起,包拯断案如神的名声就此传开了。



2,包拯审驴


有一天,穷人王五赶着驴去卖炭,他把驴绑在市场门口的树上。


过了一会儿,卖完了碳,回来一看,只见驴变得又瘦又小,气得他立即去衙门报了案。


包拯想了想说:“把驴关了三天,再审。”


第三天,包拯说把驴打40打板,看驴往哪户人家跑,然后派人后面跟着那头驴,果然发现偷王五驴的坏人!



3,包公斩包勉


包公从小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他读书,才能科举中第,步入仕途。


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兄嫂唯一的儿子包冕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于救灾的粮钱,后来被人举报。


包拯是一名监察官,亲自审理此案,发现事情真相,立即下令逮捕侄子包冕。


在处决前,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说自己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而是职责所在,更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包拯为了摆脱自己内心的痛苦,跪下来大叫“嫂娘”,愿意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4,两个女人抢孩子


北宋中期,在河南王庄,李家和刘家的媳妇同一天生了一个大胖子。


但不到一个月,李家的孩子就死了,两人偷偷把孩子埋在家里。


他们在后院,找机会偷了刘家的孩子。


刘家的孩子不见后,他们到处寻找孩子。


几天后,他们在李家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这两家人为了争夺孩子打得头破血流。


有一位老人看到这一幕,建议他们去开封府找包公断案。


见到包公后,两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因此,包公对这两个人说:“你们两人同时抢孩子吧,谁抢到归谁!”


于是,两人开始抓住孩子,有一个人拉着孩子一只胳膊,可孩子哭得很厉害。


刘家的媳妇不忍心,立刻松手,孩子就被李家的妻子抢走了。


这时,包公惊堂木大力一拍:“大胆的李氏,你为什么要偷刘家的孩子?还不从实招来?”


一个多月的孩子,骨头柔软,亲生母亲肯定不愿意使用武力伤害自己的孩子,所以用力抢劫孩子的人一定不是生母。


李氏一家人哑口无言,立即承认自己的罪行。



5,包拯审舅舅


包拯的家乡在庐州,他的舅舅因仗势欺人,霸占的田地而犯罪。


当时,县、乡的官员不敢处理此事,直接派人到包拯那里诉说。


包拯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有些震惊,毕竟是他亲舅舅啊!


第二天,包拯决定依法办事,没有徇私舞弊,直接派人把舅舅抓到衙门大堂审问,结果情况属实。


包拯依法下令鞭打他一顿,勒令退还别人的田地,赔礼道歉。



6,包拯审石头


宋仁宗在位期间,端州城外有一个孩子,他的父亲靠卖油炸糍粑谋生。


有一天,小孩帮父亲在街上叫卖,这一天生意很好,中午就卖完了。


在回家的路上,小孩觉得有点累,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一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吨,等他醒来时,小孩哇哇大哭了起来。


包拯正好路过,就让马汉询问情况。


小孩哭着对包拯说:“包爷爷,我卖炸糍粑赚来的铜钱,让人偷走了。”


“我回去之后,父亲非打我一顿不可。”


包拯一听,非常同情,决定帮助这个小孩子。


他想了一会儿,有了个主意,就让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衙门,说想审判它的罪行。


那一段时间,包拯的审石头传遍了大街小巷。


第二天早上,人们争先恐后前来观看,热闹非凡。


他们想看一看,这次包拯怎么破案的呢?


包拯坐在公堂里,拍了拍惊堂木,大声说:“你这个石头,小孩在你身上打盹,醒来钱就不见了,是不是你偷的?”。


快快从实招来,否则的话,打你二十大板。


包拯连续问了三次,石头仍然默不作声。


包拯继续说:“这个臭石头软的不吃,要来硬的咯,来人呀,给我打!”


两个衙役走上去,啪啪啪,打了20大板。


包拯叹了一口气,大声说:“这块石头我审不了,咱们能不能给这个孩子捐一个铜钱,让他回去跟父亲有个交代,包拯在这里谢过大家了。”


村民们平时受到过包拯的照顾,当然愿意帮忙啦!


接下来,一个个人扔进门口装满水的桶里,有一个人投入铜钱的时候,一层油浮在水面上。


包拯大喊一声:“快把这个人起来,他就是偷钱的人。”


这个人当然不肯承认。


由于小孩经常卖炸糍粑,所以每个铜钱都有一些油,现在你的钱也有这种情况,你如何解释?


那个人身躯不由自主的颤了一下,最终承认自己偷了小孩的钱。


由于包拯公正廉洁、断案如神,因此人们纷纷说他是一位好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