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上半叶,任何国家所设置的,旨在防备外敌核武器攻击的导弹防御系统,包括最先进的激光截击系统,都不可能对一个蓄意攻击的,哪怕只是低中等核武国家的突然袭击,做到完全的成功的防范。
以军事武器、技术的效能而言,防范性在发展中的到位时间体现上,总是落在进攻性后面。
我认为,即便是核武器,亦不例外。
很不幸,这是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状况。”
一位著名的中国军事评论家曾在联合国召开的防止核扩散和促进裁军年会上这样陈述自己的看法。
的确不幸。
更不幸的是,他的祖国——中国,成了这种蓄意的突然袭击的最早攻击对象。
------
一枚带有超小型核弹头的导弹,在距离中国东部海岸线75海里处低空爆炸。
中国海军猎潜舰竹溪号当即沉没,舰上官兵无一生还。
中国时在该海域上空的歼68型战斗轰炸机29架亦全部被毁,飞行员尸骨无存。
另一艘远处海面的中国海军猎潜舰房山号,回逃时先受重伤,终在随后到来的冲击波中不支,沉没,舰上水兵仅生还三人。
小型核弹爆炸引起海啸。中国沿海地区大批房屋毁坏,当日死亡人数在一万以上。
一枚核弹头导弹在中国北方著名军港外围二十九公里上空被中国防卫激光炮命中,但同时核弹爆炸。
军港表面设施全部被毁,港口彻底失去使用能力。
27艘中国海军舰艇成为废金属垃圾。
该市军、民用建筑被毁无数,虽然军民大部分躲进了防核爆掩体,当日死亡人员仍在20万人以上。
一枚小当量的氢弹在中国北方一沿海重镇和港口区之间上空爆炸。
数以十万平方公里的地表建筑物被彻底摧毁,至少有60万人即刻死亡。
港口及工业区被彻底毁坏。
3枚奔袭中国首都北京的核导弹,一枚在北京市属房山市上空被反弹道导弹系统截击导弹命中爆炸。房山森林起火,城市被毁。波及北京市郊,共死亡约15万人;一枚在唐山市和北京市之间被激光炮截击,核弹未爆炸,地面引起大火,死亡约900余人;一枚载有氢弹弹头的导弹在中国河北省遵化市和玉田市之间上空,由这两地设置的激光炮反导弹基地和地对空反弹道导弹截击导弹同时封锁攻击时爆炸。遵化、玉田两市彻底被毁。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及其他附近城市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这枚氢弹造成人员的即时死亡数至少在250万人以上。
一枚核弹在中国浙江沿海某市郊区上空爆炸。
中国海军重要军火仓库地表建筑全部被毁。
地下弹药库亦被引爆。
该市区地表建筑亦被彻底摧毁。千余平方公里内,一片浓烟焦炭。
这一带是人口稠密地区,大批军民及时躲入防核爆掩体,仍然即刻死亡八十万人以上。
一枚氢弹在奔袭南京市途中被截击爆炸,大片地面成为焦土。该区域人口稠密,躲不胜躲,即刻死亡人数在百万以上。
一枚氢弹在中国沿海某大城市郊区爆炸,中国航母建设中心除了地下设施,全部被毁,包括三艘年内即可下水的航空母舰。城市全毁,死亡无数---
------
日本人在奔袭导弹弹头上上,设置了一种一旦被截击即引爆核弹头装置。这是一种最先进的引爆技术。
尽管如此,还是有五枚核弹头并未爆炸。
它们或落入海中,或落在了中国大地上,继续发出死亡之威胁。
短短几小时内,中国因遭核袭击,1100万人死亡。按照简单估算方式计算,在2~4年之内,因这一波核袭击而陆续死亡的人数将至少在1500万人以上。
欧美国家十余家著名大报,最快时间发出号外。号外内容大致相同。
其中,一半以上的号外标题竟然不约而同地极其相似。
“为原则而牺牲———核大国中国,遭日本突然性核武袭击!”
这所谓的原则,当然就是中国一直强调的: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华人血脉相通。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华文报纸悲痛发问:
“中国有句老话,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
面对历史上从来就不讲信用,惯搞突然袭击的日本人,在战争阶段,我们中国人的所谓‘原则’,是不是应该变通变通?”
莫斯科出版的华文报纸载文,以凄苦的笔调写道:“我们庆幸,我们所在的国家政府,不会跟日本人讲那什么‘原则’。若不信,日本人向俄罗斯开战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