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152字 发布时间:2023-07-10

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后,他的同事富弼因支持新政而被诬陷为范仲淹的同党,失去了官职。


韩琦为范仲淹和富弼辩护,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当时,有些人虽然很同情范仲淹,但却不敢出来说话。


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地写信给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就陷害了好人,总说他们是党朋,诬蔑他们的专权谋利。”


“而范仲淹是国家有用的人才,为什么要罢免他呢?”


“若听信坏人的话,把这些人一一罢官,只会让坏人得意洋洋、拍掌称快!”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他引领北宋诗文创新运动,继承和发展韩愈古文理论,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改变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和词风进行了革新。


此外,他在史学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我们很多人对欧阳修印象最深的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经常提到的。


然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大的成就,与他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郑氏出生于江南名门望族,因为宋代“榜下择婿”的风气极其流行。


19岁的郑氏嫁给了48岁才进士及第的欧阳观,这是典型的“老夫少妻”,郑家当时对欧阳观也非常看好。


但欧阳观的年龄太大,导致官运平平,朝廷对他的调任也非常频繁。


1007年8月6日,欧阳修出生于锦州,当时他的父亲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时年56岁,属于老来得子。


他的父亲主要负责处理军队中的一些刑狱和诉讼案件,权力很大,但官阶并不大,通常从六品或七品。


1010年,欧阳观因病去世,只有四岁的欧阳修和他的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前往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野家不是很富裕,只能让他们的母子温饱,却不能让他受到很好的教育。


因为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识渊博,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


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但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当她看到房子前面的池塘边长着荻草,于是用荻草秆儿在沙子上画字,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而且在文学方面,天赋很早就显现出来。


欧阳修聪明好学,可买不起书,所以他经常去借书。


城南的一户人家姓李,家里有很多书籍,欧阳修常常硬着头皮去借书。


另外,他还经常去附近藏书多的人那里借书,有时候还会把借来的书抄下来。


有一次,他从李家那里借得到了唐朝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非常喜欢里面的文章,爱不释手。


宋初,社会上流行的文风华丽,内容空洞。


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文笔流畅,理性透彻,与流行文章完全不同。


从那之后,欧阳修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


长大后,他去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续三次考试都获得了第一名。


欧阳修二十多岁时,他在文学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官职不高,可他非常关心朝廷,敢于提出建议。


当时,范仲淹得罪宰相吕夷简并被降职到南方时,许多大臣同情范仲淹。


只有谏员高若纳认为范仲淹应该被降职,欧阳修非常生气,写信指责高若纳不知道天下有何羞耻的事情。


因为这件事,欧阳修也被降职到外地,四年后才回到京城。


这一次,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又站出来说话,这让朝廷的一些权贵大为恼火。


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将欧阳修贬至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秀丽。


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治事务外,还经常参观山川。


当地一位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建了一个亭子供游客休息。


欧阳修登山的时候,经常在亭子上喝酒。


他自称“醉翁”,并给亭子起了个名字叫“醉翁亭”。


他的散文《醉翁亭》,也因此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欧阳修当了十几年地方官,宋仁宗这才想起他的文才,又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后,积极倡导改革文风。


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当主考官。


欧阳修认为这正是自己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之时,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


考试结束后,有一大群人落选,这些人对欧阳修非常不满。


有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群落选的书生拦住,吵吵闹闹地辱骂他一顿。


之后,巡逻士兵过来,才赶走了这群人。


经过这一场风暴,欧阳修虽然承受了一些压力,但考场的文风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开始学会写内容充实、朴素的文章。


总而言之,欧阳修不仅大力改革文风,而且高度重视和提拔人才。


许多不太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推荐,很多成了名家。


后来,欧阳修发起了第二次古文运动,积极推进文风改革运动,并在散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他的散文作品运用了议论、抒情、描述等丰富的风格,将“古文”和骈俪之文的优点融入独特的风格,语言流畅自然。


他著有《朋党论》、《五代史玲官传序》等政治性质的散文,还有《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等。


欧阳修开创了宋代笔记体文章的先例,代表作有《归田录》、《笔说》等。


他的写作独特有趣,善于从细微的地方勾勒人物。


另外,欧阳修在经、史、金石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建树。


在经学上,他钻研《诗》、《易》、《春秋》,并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在史学上,他参与了编撰《新唐书》250卷,总结了五代的历史教训。


在金石学上,他努力收集资料数据,整理了从周朝到隋唐的金石学著和铭文,并将其编成考古文集《收藏古录》,成为一部传世著作。


欧阳修一生清正廉洁,痴迷于文学创作,收藏了万卷书籍和千卷古录。


欧阳修和曾巩、王安石、苏家三父子,以及唐朝的韩愈和刘宗元,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