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宋太祖赵匡胤发起阵桥驿兵篡夺后周的政权。
此后,赵匡胤南征北战,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荆湖、吴越。
后蜀、南汉、南唐被消灭后,只剩下位于太原的北汉和北方的辽国。
当时北汉军队只有3万人,宋军总数近40万人马。
北汉国主刘继元动员军民备战,以御强敌,又派人到辽国向耶律贤报告宋军备战的情况,并请求辽军在战时前来帮忙。
辽国和北汉唇齿相依,北汉位于辽、宋两国的中间地区。
如果北汉被宋朝灭亡,辽国的门户将向宋军敞开,宋军就可以直接攻击辽国了。
辽景帝耶律贤深知这种利害关系,接到刘继元的求救信后,他立即派出使者到东京。
796年11月,赵匡胤离奇驾崩,其弟弟赵光义登基即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想到多次攻打北汉,都因为辽国派兵救援而功亏一篑,心中怒不可遏。
转而对辽国使者说:“你回去告诉你们国主,宋朝讨伐北汉,如果辽国不出兵干涉,宋辽两国可以友好相待,否则只能兵戎相见。”
经过三年的充分准备,宋太宗认为攻打北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大会文臣武将讨论进兵事宜。
宋太宗问:“太祖多次亲征北汉,皆无功而返,这是什么原因呢?”
枢密使曹彬说:“太祖第一次亲征北汉,因为史超败于石岭关,军心惊恐而班师回朝。”
“第二次,因为我们驻军在甘草地,使其将士们多患腹痛而退兵,并非太原城坚不可摧。”
“如今陛下准备了三年,兵精粮足,如能御驾亲征,定像摧枯拉朽那般,灭亡北汉。”
宋太宗听了非常高兴,立即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领崔彦进、李汉琼、曹翰等队伍,攻打太原。
郭进率领其军队占领石岭关,阻击辽国的援兵。
宋太宗自己则带领主力离开镇州,遏制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的意图。
辽国使者从东京回到辽国后,立即将宋太宗的话告诉耶律贤。
耶律贤不希望自己的门户直接向宋朝敞开,便无视赵光义的警告,立即调兵遣将,积极准备救援北汉。
979年2月,宋太宗率领宋军从东京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地奔赴太原城的时候,耶律贤立即命令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塔尔为监军,其率军为先锋。
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枢密副使穆济率领所部人马,后续跟上,从东路前进。
大将军韩波、大同军节度使带领其军队,从大同南下,从北面增援北汉。
3月16日,耶律沙率领大军进入白马岭(今山西盂县),迎面遇到郭进率领的宋军阻援部队。
宋、辽两军隔着大涧摆开阵势,互相对峙起来。
此时,辽军的后续部队还没有到达,耶律沙看到宋军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战斗整齐,士气高昂。
就和耶律塔尔商量说:“宋军有备而来,我军难以抵挡,最好等后军到来再伺机进攻。”
耶律塔尔则不以为然地说:“宋军刚到,阵形未稳,现在攻之可取胜。”
若等后军到来,宋军营垒已固,就难以攻取了。”
于是,耶律塔尔率领辽军冲出营栅,抢渡涧水。
看到辽军大部队进入涧水中间,郭进立即率领骑兵发起冲锋。
辽军尚未登陆,宋军就已经冲到前面。
辽军在水中迎战,行走非常不方便,接连失利。
宋军乘势掩杀过去,辽军奋起反击,但宋军锐不可当,在双方一番激烈的混战中,耶律塔尔被乱箭射死。
辽军士兵见主将已死,纷纷溃退逃跑。
郭进令旗一挥,宋军全线出击,冲向辽兵杀去。
耶律沙见辽军前锋败退,立马率领本部人马前往援助,但也被宋军击败。
郭进指挥宋军全线进攻,辽军形势极其危险。
就在这时,耶律斜轸率领辽军后续部队到达,向宋军发动猛烈攻击。
宋军稍微后退,耶律沙才得以带领残兵败将退出战斗。
白马岭一战,,辽军损失了两三万人马。
耶律沙不敢再战,只好向后撤退。
北路辽军从大同南下,途中听说耶律沙战败,也自动撤退了。
就在郭进入石岭关的同时,宋太宗也率领军队,经过澶州(今冈南濮阳)、邢州进入镇州。
接着,分兵进取隆州、沁州等地。
由于隆州地势十分危险,北汉军凭险坚守,未能立即攻下。
因为没有辽兵的阻挡,其他各路宋军势不可挡。
不久,宋军就攻占了盂县、沁州、岚州等地,数十万大军直逼太原城。
刘继元听说宋军已经连接攻克了太原周边的州县,日夜惊恐不安。
听说辽军被宋军击败后撤,刘继元更是六神无主,只好再次派使者向耶律贤得求救。
同时,又重新部署城内的军民,加强城池的防御,准备再次坚持下去。
刘继元希望能够像当年赵匡胤第二次包围一样,失败而归。
当年969年2月,赵匡胤亲自带领宋军主力,围攻太原。
辽军也派出两人马救援北汉,但都被宋军击败。
赵匡胤进入太原后,经过多次进攻,见到城墙坚固,难以攻下。
干脆就征集了成千上万的当地百姓,在太原周围修建了一道长墙,又在城池东南部修建了一条长堤,接着将汾水灌入太原城。
当时,城里城外一片汪洋,宋军乘船进攻太原,而北汉军民则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坚持抵抗。
几个月过去了,宋军还是久攻不下。
辽国再派大将军耶律乌珍率精骑驰援北汉,当夜抵太原城西。
赵匡胤见太原城短时间内难以攻下,再加上士兵患有腹病,最终下令撤军,这才解除了对太原的包围。
刘继元嘿嘿一笑,心里嘀咕:“如果能再一次这样子,那该有多好呀!”
可是这一回,耶律贤没有再派兵支援。
耶律贤看到宋军大举出动,志在必得。
想到辽军难以与宋军争锋,索性开始加强幽州地区的防御,以确保自己国家的安全。
到了4月下旬,宋军数十万人马攻击太原城。
为了减少宋军的损失,宋太宗亲自写信派人到城下,劝刘继元尽快投降。
但是,北汉守军拒绝接受投降,刘继元仍然期待辽国出兵救援,带领城中军民负隅顽抗。
宋太宗见状,下令决开汾水,再次灌城。
一夜之间,太原市内外又是一片汪洋。
宋太宗趁着水势,立即对太原发动总攻。
他亲自到城西督战,天武军校荆嗣见宋太宗坐镇,自告奋勇率领宋军先登上城墙,挥刀斩杀守军数人。
北汉守军奋起反击,万箭齐发,荆嗣身中数箭,身负重伤。
宋太宗看到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拼死战斗,许多人死于箭中。
便立即下令数万弓箭手一字排开,猛烈地向城里放箭,以掩护宋军登城,北汉军民依然顽强抵抗。
数日之后,太原城里守兵越来越少,粮草不继。
北汉宣徽使范超、马步军指挥使郭万超,看到宋军越战越勇,预计太原很难守住,纷纷出城投降。
宋太宗见攻太原指日可待,料定刘继元不再顽抗。
他又给刘继元写了一封信,劝他早点投降,以免军民生灵涂炭,同意投降后不杀人,并给予高官厚禄。
刘继元看了之后,本来不想投降,但见到大势已去,心里左右为难。
北汉左仆射马峰生病去拜见刘继元,也劝他尽快投降,以免百姓生灵涂炭。
刘继元自知天命已尽,如再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他写了一份降表,并派人送给赵光义,宣布投降。
至此,建立26年的北汉被宋朝灭亡,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天下几乎归于大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