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宋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南宋政权入元营谈判,被扣留。临安沦陷,文天祥被押送北上,于镇江乘隙逃脱,经真州抵南通。因长江中沙洲已为敌兵占领,无法过江,便绕道北行,坐船历北海,然后经长江口南下,历尽千难万险,至福建募集将士,再度抗元。一路上写下了许多诗,总名为《指南录》。诗集名就是根据本诗末句命名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是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感慨写下的。
《尧典》中说: “诗言志,歌咏言。”诗,一向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
诗的首二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首句的“北海游”。指绕道长江口以北的海域。次句“回从扬子大江头”,指从长江口南归,引起三、四两句。
末二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他不辞千难万险,赶到南方去保卫南宋政权的决心。忠肝义胆,昭若日月。
全诗语言浅近,比喻贴切,字里行间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