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南方平定,赵普都是他身边重要的谋士,立下了汗马功劳。
964年,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与赵普商量。
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从不鄙视读书人,而是鼓励大家多读点书,多学习一些知识。
赵普原本是小吏出身,学识比起那些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很多。
北宋初年,宋太祖打算更换年号,他对宰相赵普等人说:“要换一个以前历代都没用过的年号。”
大臣们一番商量之后,建议以“乾德”作为年号,宋太祖非常满意,所以改年号为乾德。
乾德三年(963年),宋太祖灭后蜀后,后蜀宫中的一些宫女被送到皇宫里。
有一天,宋太祖看到后蜀宫女的梳妆用具时,看了一眼这面铜镜,铜镜背面铸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
宋太祖很惊讶。他把这面铜镜拿到朝堂上给大臣们看。
大发雷霆地说:“现在才乾德三年,怎么会有乾德四年的铜镜呢?”
赵普等人纷纷答不上来。
于是,宋太祖召见翰林学士窦仪等人,问了这件事。
窦仪看了看,说:“这面镜子一定是从蜀地得到来的东西。”
“蜀国主以前用过乾德的年号,铜镜应该是当时铸造的。”
宋太祖立即派人去检查,发现这确实是前蜀使用过的年号。
听到这些,宋太祖怒火中烧盯着赵普说:“你不是说乾德这个年号从来没有用过吗?这么近的国家使用过!结果你居然不知道?”
“而且,还是一个亡国的年号,这让朕情何以堪哪!”
宋太祖怒不可遏,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立即拿起毛笔往赵普脸上,就是一通乱涂乱画。
他一边画,一边破口大骂道:“平时叫你不多读点书,现在还怎么赶得上别人呢!”
宋太祖放下笔,感叹说:“唉!宰相还得读书人来当。”
就这样,赵普被狠狠地羞辱一顿,又惊又怕。
第二天上朝,他都不敢洗脸,结果又被大臣们取笑一番。
得到宋太祖的许可后,他才敢把花脸洗掉。
从那时起,宋太祖更加重视读书人了。
其实,宋太祖还是非常信任赵普的,赵普也敢于在皇帝面前坚持自己的建议。
有一次,赵普发现了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于是写了一份向宋太祖推荐的奏章。
宋太祖看了奏章,不想任用这个人。
第二天,赵普又写了一一份奏章,再次推荐,但宋太祖还是拒绝任用。
第三天上朝的时候,赵普又送上奏章,继续推荐。
这让宋太祖勃然大怒,他把奏章撕成碎片,扔在赵普面前的地上。
赵普面不改色,趴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捡起撕破的奏章,放到袖子里。
回到家后,赵普把撕碎的奏章粘在一起。
几天后,又把它交给了宋太祖。
宋太祖看到赵普态度如此坚定,只好接受他的意见。
有一天,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
赵普和以前一样,仍然坚持自己的建议。
宋太祖说:“我就是不批准,你又能怎么样呢?”
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了国家着想,陛下怎么能凭个人好恶专断呢!”
宋太祖一听,气得脸色发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去。
赵普紧紧跟在后面,宋太祖进入内宫,赵普站在宫门外一直不肯走。
宫门前的侍卫看到宰相站在门口不肯走,干脆禀报给宋太祖。
这时宋太祖怒气已消,就叫太监通知赵普,说皇帝同意他的请求,叫他赶紧回家。
赵普读的书不多,当了宰相后,宋太祖经常劝他多读点书。
每天回家后,赵普关上房门,从书箱里拿出书认真阅读。
赵普非常推崇《论语》,当时人们开玩笑说他,一生只读《论语》这一本书。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听说这件事,问赵普是不是这么回事呀?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微臣所有的知识,确实不超过这一部书。”
当年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统一天下,现在也打算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治理天下。
赵普去世后,家人发现他的书箱里面确实只藏着一部《论语》。
于是,人们就流传着一句话,说赵普是靠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赵普当了十年宰相,权力很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想走后门,时不时地给他送礼物。
宋太祖经常去赵普家做客,也没有提前发出通知。
有一次,吴越王钱俶给赵普送了一封信,还带来了十坛“海鲜”。
赵普把十坛“海鲜”放在大厅前,还没有时间拆开信件看,碰巧宋太祖就来了。
宋太祖坐在大厅里,看到这十个坛子,问赵普这是什么?
赵普回答说:“是吴越送来的海产。”
宋太祖笑着说:“既然是吴越送来的海产,一定不错,打开来看看吧!”
赵普命令仆人打开坛盖,在场的人一看,纷纷傻眼了。
原来坛子里放的不是海产品,而是一块块金子。
宋太祖一直担心官员接受贿赂,滥用权力,看到这种情况。
心里充满了怒火,脸色也沉了下来。
赵普满头大汗,恐惧地向宋太祖请罪,说:“臣没有看信的内容,真的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请陛下恕罪。”
宋太祖冷冷地说:“你就收下吧!他们以为国家事务都是由你们决定的呢。”
从那之后,宋太祖对赵普有些猜忌,认为他很贪财。
不久,又有官员告诉赵普违反禁令,贩运木材。
原来,当时朝廷禁止私运秦、陇(今陕西、甘肃)木材。
有一次,赵普去那里运木材为自己建房子。
他的部下借机冒用赵普的名义,私运一批大木到京城贩卖。
就这样,这件事牵连到赵普。
宋太祖暴跳如雷,要狠狠治赵普的罪,尽管其他大臣为他说情,宋太祖还是撤了赵普的宰相职务。
973年,赵普被罢免宰相的职务,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黯然离开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