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往事 - 正能量李羽白
书名:码农之死 作者:贾承孰 本章字数:6292字 发布时间:2023-07-05

贾承孰的主意源自于 Dono的一个缺陷,那就是其并不能很好的支持代码版本管理。


这是因为每一个 Dono应用程序都是单独的二进制文件,所有的表单设计,视图设计还有后端代码这些元素都打包在了二进制文件中,这样就无法针对单个元素进行版本管理。贾承孰每次需要备份一个版本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整个二进制文件拷贝存档。


对比Java开发中每个JSP或者Java文件都可以单独管理, Dono的版本管理劣势非常明显,也很不利于多人团队的合作开发。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而贾承孰注意到,最新版本的 Dono提供了一个可以把各种设计元素单独导出成XML文件的功能,并且还支持把这种XML文件再导入回 Dono应用更新代码。由此他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途径。


贾承孰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但大家不置可否。因为除了贾承孰和刘强明再加上半个Joanna,没有人熟悉 Dono。


于是刘强明不得不发表一下看法:“这个听着是个不错的想法,最起码写一篇技术文章是肯定没问题的。”


刘强明先肯定了一下贾承孰,但是他对能否申请专利还是吃不准:“不过这个够不够申请专利呢?”


刘强明这个问题一问出口,李羽白只好又把目光投向了段朗。


作为Java程序员,段朗不了解 Dono。他从来没去了解过,也没有意愿了解,现在这个时间点他更是没有兴趣深入 Dono的技术缺陷和功能细节。


不过段朗很善于启发,随即就把问题抛回给了贾承孰:“基于刚才咱们对专利的讨论,如果你打算申请专利,你要申请的技术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正是贾承孰没把握的地方:“我打算利用 Dono提供的XML导出导入功能,借助版本管理工具把这些XML文件管理起来,从而实现 Dono应用程序的版本管理。”


贾承孰知道自己这番话其实不算是回答。


段朗听完笑着问:“这里面如果用的都是现成的技术工具或者功能,你自己的创新在哪里?”


“好像没有。”贾承孰彻底没了底气,说话也低声下气起来。


“那应该就不行。”段朗虽然没有百分百否定,但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不行的意思。


李羽白也有点失望,不过他缓了缓思绪后还是说:“那也没关系,能先写一篇技术文章也是很好的。贾承孰你先把这篇技术文章的提纲写一写,咱们下次接着讨论。”


顿了顿,李羽白接着问:“要不今天的讨论就到这?”


大家知道今天能聊的也就这么多了,于是纷纷同意,起身离开会议室。


贾承孰有点小失望,不过还是按照李羽白吩咐的先去折腾文章大纲,然而写着写着,他不由自主就干脆开始写起了正文。先是介绍 Dono产品,然后描述版本管理功能缺失这个问题,接着就是对比介绍Java开发的版本管理,再提出思路如果能把 Dono设计元素导出成文件就可以解决问题,最后提到 Dono新功能正好支持,这样便如何如何。除了文字,还要截图,他又动手把导出文件,导入文件执行了一遍截了若干张图,一张一张放到文章里。没花多长时间,一篇完整的文章就跃然于屏幕之上。


之后贾承孰干脆就把文章发给了李羽白和刘强明,还抄送了其他人。说是请大家一起修改修改,其实主要是让刘强明修改,也让李羽白知道文章已经完成。


李羽白感觉很惊喜,活动刚刚经过一次讨论,已经有了一个专利的初步想法,还有了一篇已经完成的技术文章,这执行力真是刚刚的。他寻思着另一篇技术文章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下次开会再讨论出一个专利的想法,本部门的指标就可以顺利完成。


时间过去一周,等到第二次讨论会的时候,李羽白发现自己把问题想得有些简单。


会议刚开始,王荣就抢先声明自己这一周忙这忙那没有时间思考专利的事情,所以没有什么可以供大家讨论的想法。


有人开了这个头,刘强明和Joanna也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李羽白听了不好发作,因为他自己也没想出值得分享的主意。可是他心里还是不满,没想出来和没去想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最近能有什么忙得不得了的事情?


李羽白只好转过头去看吴晓文和张杰。


这两个人倒是听话,各自提了几个思考过的主意,但经过讨论,都没法形成专利申请。


李羽白又去看贾承孰。


贾承孰挠挠头,他这个人对生活中的场景缺少观察,容易满足。这个星期他想来想去也没能从生活中发现什么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李羽白有点无奈,最后承认自己也没想出什么好主意,便接着问段朗他们技术文章的事:“那关于技术文章的事,你们想过写什么了吗?”


段朗根本就没去思考过什么跟公司产品相关的技术文章这件事,吴晓文这时倒是站了出来。他说自己前段时间正好学习了公司一个中间件产品的文档,其中介绍了该产品某个偏僻的特性,虽然项目中没用到过,但是拿出来写一篇文章是没问题的,只是需要在文章里编造一些使用场景。


李羽白听了没说啥,反正只是发篇文章,需要编点场景那就编吧。他现在更关注另一篇专利怎么办?


于是李羽白再次强调,过两天会另开一次会议,到时候每个人必须得有想法提交。强调这一点的时候李羽白尽管说“必须”,但他的语气并不强硬,他也知道这种事没办法强制。


一方面这种需要发挥人类创造性的事情不是强制就能得来的,另一方面对某些人来说也缺少能力或者动力。比如说王荣,她本人明显既不像有这个能力,实际上估计也缺乏动力去思考。


这次的专利申请,虽然是从上面压下来,但没有写在年初就定好的考核里,也不可能提前写在考核里,说起来除非大家自身有兴趣,否则都可以不用认真对待。怎么把这帮人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李羽白开始动起了脑筋。


虽然李羽白对王荣多多少少有点不满意,不过就像不能强求自己一定要写出个专利一样,他也知道这种活动不能指望王荣,重点还是得依靠几个程序员,于是他又把几个人年初跟他讨论过的KPI翻出来看了看。琢磨来琢磨去,感觉诸多考核项目里就创新这一项跟专利特别沾边,而且几个人在这一项里写得也都不是什么很具体的指标,正好可以拿来发挥。


李羽白主意打定,就借着一次中午在食堂一起吃饭的机会,跟大家说了自己的决定,谁主动积极参与,谁的考核创新这一项就不会太差。


李羽白把话说得尽量振奋人心又不会让人感觉是一种威胁:“咱们的创新考核项目,今年正好可以把专利活动的结果作为一个参考。我相信只要大家积极参与,我们就会有不错的结果。”


考核这东西,每年都写得差不多,领导们真正重视的无非是项目正常交付,写在KPI里的大多都是用来在年底扯皮的。


每个员工首要保证的是项目上不要出错,按时完工这是基本要求。如果能跟客户搞好关系,得到客户几封赞誉有加的邮件抄送给经理,那业务支持这一项基本上到年底就会是中上的结果。


至于创新,在日常的业务开发工作中这玩意就像是一门玄学。你用了新技术就算是创新吗?那也不是你创造的新技术,就是拿来用在项目开发中而已,能算是你的创新吗?更何况用了新技术以后是给开发部门还是给业务部门带来了什么收益?有多少收益?没有人具体度量过。所以创新很难,基本大家得到的考核结果都是中等。


而关于另一个考核项目团队合作,不要有来自同事的差评就能保证中等评分。但有人说你热心帮助同事,也不见得就能得更高的评分,因为在领导眼里,帮同事解决问题本来也是应该做的。到底做什么才能拿到更好的团队合作绩效,没有人说得清。


考核标准的模糊,这正好给了经理们操作的空间,成了经理平衡员工利益的手段。


大家从李羽白那里得了最新指示,自然要有所行动,行动也要有点结果才能对得起领导的期望。


又一次新召开的讨论会议上,新想法果然多了很多。除了段朗已经稳坐钓鱼台,其他人包括王荣都提了自己的idea,刘强明甚至一口气提了三个。不过可惜的是,经过会议讨论,大家觉得没有哪个能像段朗的那个一样具有可行性。


看来创新这东西确实与一般的日常工作不一样,不是考核压一压就能压出结果来。除了有意愿,还需要有能力,甚至需要有天分。


但是李羽白不气馁,他看到了好的趋势,现在大家都开始思考了,这说明最起码有了创新的机会。如果没有人思考,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


于是他又开始鼓励大家:“好,今天咱们的讨论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我觉得咱们已经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下一次咱们再开会的时候,我相信咱们就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也希望大家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多思考,尤其是聚焦在实现方案上的创新这上面,避免像今天讨论的这些想法一样,总是到最后发现实现方案上创新不够。”


就像之前贾承孰提过的Dono开发版本管理解决方案一样,大家所能想到的方案都没有自己创新的技术点,这是难以转化成有效专利申请的原因。不过这也没办法,急也急不来,李羽白自己就不是技术人员,他能做的就是适度的压力和动力输入,结果就看造化吧。


姜赟部门的情况也差不多。


Joanna和姜赟部门里一个与她差不多同期入职的小伙伴还比较熟,她打听过对方的情况,也一样不乐观。大家普遍对技术文章的完成很有把握,可是专利的书写都没什么进展。对方也想打探这边的情况,Joanna却只说有了一些进展,但对段朗的那个idea守口如瓶,半个字也没透露,毕竟这边还没正式把自动解锁屏幕的专利申请提交给上面,应该先保密为好。


这一点Joanna表现得很有斗争经验,李羽白听完Joanna的打探结果,又知道她没有走漏半点风声,很是满意。


贾承孰听到Joanna和李羽白的汇报,心里倒是不以为然,难不成对方还能偷这边的创意不成?在贾承孰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贾承孰自己就绝不会干这种卑鄙的勾当,他也相信在这样一个部门里,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还有很多人是研究生文凭,又都是在同一个大领导张红雷手下的同事,无论是因为个人的道德水准还是因为团队的战斗友情,都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另一个部门的结果对自己部门的进展不会有任何影响,李羽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也并不放松,接下来的讨论会依旧按期召集。活动的时间长达三个月,公司的目标是要在季度内把指标提升到往年同样的水平。只要还没到期限,李羽白就不会放弃。


一个月过去,段朗的专利申请已经提交并通过初审,基本可算是板上钉钉。两篇技术文章也都顺利发表,贾承孰的那篇发得较早,他把李羽白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作者的位置,然后是刘强明和Joanna,最后才是自己;吴晓文就把王荣和自己的队友放在了另一篇文章的作者列表里。这样李羽白就只期盼着大家能再攒出一个专利来,便可以万事大吉。


另一边姜赟的部门也是一样,技术文章要么发表完毕,要么提交待审核。至于专利的进展,Joanna的小伙伴不知道是没有说实话,还是对那边的复杂情况确实不掌握,反正结果让Joanna有点吃惊。她们那边居然已经提交了两个专利申请,都是等待法务审核的状态。


姜赟的部门确实搞法不一样,她一开始就让各组分组讨论,各小组之间并不清楚各自进展,所以Joanna的小伙伴也就不知道其他组的真正情况。传递给Joanna的也是打听来的信息,只不过这信息的真实性有多少保留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李羽白对Joanna情报工作的失误并不在意,他重申不要在意其他团队怎么怎么样,还是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事。


Joanna却对自己的失察有些耿耿于怀,她私下跟贾承孰抱怨:“谁知道他们一个部门各个组之间还互相防备那么厉害啊?”


贾承孰知道Joanna的消息来源是一个叫钱迅的人,他比Joanna稍早一两个月进入部门,也是个研究生。


“谁能想到就这么个事儿还遮遮掩掩的啊?这跟考核结果有的没的还不一定呢!也不是要打听他们做的东西的细节,有什么不能说的?”Joanna继续抱怨。


按她的说法,是她的小伙伴钱迅被其他组隐瞒了实力,然后才传递给她错误的信息。


钱迅是吕梦组的人。恰巧这次就吕梦组还没折腾出一个像样的专利申请,所以看来钱迅的解释还是可信的。


“可能是不想给其他团队太大压力,就隐藏自己的实力了。”贾承孰不想过多讨论这个话题。


隐藏不隐藏实力,为什么隐藏实力,其实跟李羽白这边没什么关系,那是人家部门里的事。李羽白说得对,重点还是要专注于自己的事。


尽管技术文章已经发表,可是这段时间贾承孰还一直纠结于其与专利之间的差距。他试图寻找一个技术点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继续发扬光大,争取再折腾个专利出来,可惜一直没有进展。倒是有一天刘强明兴冲冲地又提出了一个新想法,不过居然是关于笔记本电脑的。


原来公司为了信息安全,给每个员工的笔记本电脑同时配发了一根笔记本电脑锁,要求员工在办公室必须锁住笔记本电脑以防电脑丢失,而这种锁每次上锁和解锁后都需要打乱密码才能防止锁的密码泄露。但有些人经常会忘记这一步骤,有时会被检查锁头的保安抓住,还要被发警告信抄送经理。偏偏刘强明就被抓住过,所以印象深刻,抱怨颇多,这天不知道他是怎么又突然被回忆激发了灵感,想要发明一个自动打乱密码的锁。简单来说就是识别上锁解锁的动作,然后密码拨盘自动打乱。


李羽白也有些兴奋地召集大家一起讨论,段朗这次只简单问了几个问题,理解了刘强明的大致思路,便表示也许可以试一试。


段朗没有反对意见,这让刘强明更加兴奋,立即表示要着手开始写专利。他的想法是一个压力传感器加一个内置电机,用锁按钮的压力变化来触发电机带动锁盘转动。


可是贾承孰却不理解这里面独特的技术点在哪里?看起来实现方案里都在用现成的技术产品。


面对贾承孰的问题,刘强明表示识别上锁解锁的动作就是特有的技术点:“段朗的专利不也是识别一个动作吗?”


“那就是说咱们也需要根据压力变化识别动作喽?”李羽白插了句嘴。


“对!就是这个意思!段朗你觉得呢?”刘强明急于得到专家的支持,现在段朗已经是部门里的专利专家。


“嗯,我觉得这个就可以。”


有了段朗的支持,大家就都不再有问题。李羽白也很高兴,刘强明更是如此。


散会之后,贾承孰细细琢磨刘强明的方案,感觉道理好像都对,可又觉得这个识别技术是不是太简单了点?上锁解锁动作对应压力传感器的返回数据,无非就是压力值从无到有再到消失。这么简单就能申请专利?


两个星期以后,刘强明的专利署上了李羽白,张杰还有贾承孰的名字被提交了上去,没过多久就等来了审核结果。审核部门表示想法很新颖,但可惜的是,首先这个申请与公司技术服务产品无关,其次该方案涉及电机,传感器,电池等硬件如何集成到一个小小的锁头里的问题,还要保证安全和牢固。虽然这些都不妨碍专利本身的技术独特性,但是经过综合考虑公司决定把这个想法公开,不去进行实质申请。


对李羽白来说这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因为这意味着部门又完成了一个有效申请,所有指标已经达成。


但对刘强明来说这却让他很失望,他甚至发邮件给审核部门申辩,要求对方慎重考虑,既然有独特性为什么不继续实质申请?


公司的权衡不会因为一个员工的考核而做什么倾斜,对方把结论重申了一遍就打发了刘强明,最终刘强明也能接受事实。


段朗的专利其实也与公司主业无关,不过他的自动解锁手机屏幕不依赖于什么新硬件的引入,实现成本明显很低。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个专利可能应用的范围是世界上所有的智能手机,对比办公笔记本电脑市场,量级也大了许多。再加上手机系统的开发者里有苹果公司这样一位以后也可能进入IT行业的玩家,所以公司也需要提前在手机相关领域布局各种专利,以后兴许这些专利里的不知道哪一个可以被用来卡一下对手的位。


临近三个月,李羽白提前完成任务。两篇文章,一个专利公开,一个专利获准,大家也得了一些奖金,于是便张罗着一起吃一顿来庆祝一下,就由拿了奖金的段朗,吴晓文和贾承孰来请客。


尽管考核这件事与贾承孰这个外包员工是无关的,不过拿了奖金他也很高兴,乐得找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出去拉近拉近感情。


而刘强明尽管经过了人生的小挫折,不过他对聚餐活动仍然积极乐观,主动提议去一个新开的馆子,得到大家同意后还打电话预定了包间。这是他的特权,李羽白让他多参与部门内的组织协调工作,所以目前这些活动都属于他的工作范围。


聚餐时李羽白首先赞扬了大家的积极主动,其次又说通过这个活动展示了大家的聪明才智,说明这是一个人才济济各有所长的团队。他还期待大家以后团结合作,在工作中创造佳绩。


这番话是李羽白作为领导必须要传达的正能量,但也有一些是李羽白内心真正的期望。得知姜赟部门各组之间的有所隐瞒以后,他对自己这种把两个组拉在一起讨论的策略非常得意,同时他也希望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这种透明无间的合作方式以后能持续下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码农之死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