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和谈的可能性忽大忽小。
恐怕谁也无法确切地回答,战争的下一步发展变化会是怎样的。
“我想,日本人决不会就此罢手的。”第一副统帅说。这也是最高统帅的看法。
严一森上将和刘定武上将(刘定武、杨立虎等一批高级将领已经升衔,全军各级军官亦已升衔或调整岗位)的看法是:日本人如果在一个或两个点上强力突破中高海军的机动封锁监视线,则必有它图。
他们的估测结果,基于情报总汇中重要信息:日本人的部分海军舰艇正在作似乎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较大移动。
在作战手段上,有时这种移动预示着一种可能:将有有目的的较大行动。
“如果敌人舰艇,主要以潜艇潜舰为主,在一到两个点上,越过我军监视封锁线,将意味著什么?”
严一森上将直接提出这样的疑问。
所有的人都心头一震。
难道敌人会在目前情势下,打破所有的战争常规,不顾任何后果---?
会议的气氛顿时凝重得使人有了窒息感。
秘书主任出现在门口。他看清第一副统帅所在位置,走近,递给副统帅一个文件夹。
共和国副主席打开文件夹,站起身来:“最高统帅刚刚签收了统帅部情报中心的一份分析结果。这份分析中心内容是: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大型秘密基地有大量异常现象出现;情报信息中心第四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高奇所负责的截收、破译日本特级信息的小组——发现,有关特级武器的电子信息超常增多。”
参加会议者都知道,“特级武器”所指内涵。
“主席——最高统帅在15分钟内,将参加会议。”副主席告诉大家。
会议议程急转直下。
很快,几部分紧急机动力量的组成方案被确定。
其中一支,就是刘海生分舰队,其组成舰艇从几个方向汇集拢来,游弋于封锁监视线外。
------
21世纪初叶,声纳技术在电子计算机协同下,有了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侦听声、反馈声、模拟声;仪器探测声波、制造声波。计算机记忆声波、辨别声波----
电子耳终于从全面意义上超越了训练有素的人耳,在声纳领域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
三路分叉。
声纳追踪仪标示着三条路线。
三条路线中必有一条是日本水下航空母舰“星石丸”所行之路。
三条航行线中,两条偏向,约绕过黄山号北侧,向回走。这其中有一条,舰艇信息明显符合“星石丸”的特征;另一条应当是“星石丸”的护卫潜艇所行。
另一航线折向西北,从信息特征看,应当是一艘中型潜艇。
刘海生正要下令:猎潜舰为主,协同飞机追赶向中国海岸线驶去的日本潜艇。黄山号转头追击“星石丸”。话到嘴边,他突然犹豫了。
首先,村田正义——刘海生确定对手是他——会这样信息明显地回撤,这不符合一般敌人的运动逻辑,更不符合村田正义这样水准的舰艇指挥官的表现特征。
其次,日本人以重舰兵力,不惧损失地猛烈冲开中国海军的封锁线,必有特别企图。
严一森上将在电话中亲自向刘海生交待任务时就说过:敌人狗急跳墙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