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唐武宗灭佛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398字 发布时间:2023-07-02

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经过各朝代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三大主流意识形态之一。


佛教可以从外国的宗教演变为当地的宗教,这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他们大力崇信佛教,支持佛教事业,鼓励剃度为僧,建造寺庙。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经常与儒家思想发生冲突。


另一方面,也与土生土长的道教矛盾重重。


佛道两家为争取最高统治者的青睐,经常进行激烈的辩论,两教的地位也经常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说法,道教与佛教之间的严重矛盾,于是道士在武宗面前攻击佛教,更加促成了唐武宗灭佛。


在北魏武帝时期,佛教首次遭受重大的打击。


接着,北周武帝灭佛事件,使佛教遭受了第二次重创。


佛教史上第三次灭佛事件,发生在唐武宗时期,这给佛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一次,则是后周世宗对佛教的打压事件。


唐朝初年,全国僧尼已经高达十几万人,其衣食住行均由朝廷提供,这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


鉴于此,624年,唐高祖强迫僧尼还俗,并给予婚配。


这样一来,既能增加劳动人口,又能促进生产发展,还能使他们服兵役、徭役。


这一措施,极大地改变了唐初人口减少和经济萧条的局面。


唐太宗即位初期,大力倡导道教学说,抑制佛教。


但是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回朝后,唐太宗亲自为他翻译的佛经作序,说明唐太宗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执政期间,佛教已经成为她执政期间统治人民的工具,因此佛教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唐朝免除了寺庙的所有税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剃度成为僧侣或归属于寺庙,造成朝廷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


在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佛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到了唐肃宗、代宗统治时期,寺庙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特权,而且还拥有了僧兵,建立了自己的军队。


因此唐朝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与寺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下,百姓、官员、甚至皇室贵族都极力信奉佛教。


唐武宗是唐朝第16位皇帝,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


唐武宗即位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他统治期间,不仅收服藩镇,打败回鹘族,而且大肆削减佛教势力,裁掉冗长的官员。


在此期间,这使国家繁荣起来,历史学家称之为“会昌中兴”。


然而,唐武宗是一位极力推崇道教的皇帝。


早在他即位之前,他就沉迷于道教,甚至练习道教术法,以使自己长生不老。


唐武宗登基后,下令设立祭坛,开始致力于学习道教之术,炼制和服用丹药,这使道教繁盛起来。


840年,唐武宗先是下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进入皇宫修建道场。


不久,他又召衡山道士刘玄静入宫,并给他加官晋爵。


后来,罗浮道士邓元起被召到宫中炼制丹药,并教唐武宗修炼长生之术。


845年,武宗下令彻底查明全国所有寺庙数量和僧尼人数,并命令长安、洛阳左右两街只留2座寺庙和30名僧侣。


其他州县有1座寺庙,寺庙又分为上、中、下,分别为:20人、10人和5名僧侣。


同年的秋天,唐武宗再次下令在规定日期内拆除所有寺庙。


历史上称这次废佛为“会昌废佛”。


在这次废佛行动中,共有近5000座寺庙被拆除。


拆除的木材等物品,用于修理房屋和其他公共用途。


金银佛像纳入国库,铁佛像则熔化后铸造农具,铜像、钟、磬等用于熔铸货币。


此外,此次行动还没收了数千万公顷的寺庙良田、15万男女奴仆,并迫使26万多名僧尼还俗,释放了50多万为寺庙服役的百姓。


唐武宗的废佛行为,不仅使朝廷获得了大量的财物和田地,而且增加了税户,节省了财政支出。


虽然“会昌废佛”主观上是武宗“崇道排佛”的目的,可从客观上来说,废佛仍然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益的事情,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