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他是河南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族”之一。
768年,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
韩愈的祖先做官的,他的父亲也是秘书郎。
韩愈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条件,人生应该有一个很好开始,可出乎意料的是,韩愈一生的命运真的很糟糕。
韩愈出生三个月后,他的母亲就去世,年幼丧母的韩愈,从小是由父亲抚养。
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韩仲卿去世了,由年长30岁的大哥韩会抚养长大。
779年,韩愈的大哥被贬到绍州,这对韩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还没上任就死了。
大哥去世,韩愈只能和嫂子住在一起,终于熬到了成年。
19岁时,韩愈去投奔远在长安的族兄韩弇,以寻求推荐自己,可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年,韩愈获得了乡贡的资格,然后去了长安,可他的族兄韩弇也死了。
无依无靠的韩愈,生活非常艰难,可想而知。
过了几个月,也许是上天的眷顾,韩愈偶然认识了北平王马燧,并得到了帮助。
最后在他的帮助下,韩愈暂时在长安居住下来。
自20岁以来,韩愈连续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
失败后的韩愈不得不回到宣州,投奔自己的嫂子。
802年,不甘失败的韩愈参加自己人生第四次科举考试,终于考进了进士第。
第二年,他继续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但失败了。
同一年,曾与他相依为命的嫂子郑夫人去世,他只好回到原籍河阳,为嫂子守孝五个月。
接下来,他又参加了两次博学宏词科考试,但仍然失败了。
在此期间,他给当时的宰相上了三次书,均没有任何回应。
此时,韩愈已经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走了十年。
他深深地意识到,人才是罕见的,懂得欣赏和发现人才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于是他写了那句千古名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95年,韩愈离开了长安。
第二年,韩愈受到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担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成为当地节度使方镇的工作人员。
虽然在当地温饱不愁,但韩愈胸中的理想和抱负却难以施展。
五年后,韩愈带着家人回到了长安,找到了一份国子监门学博士(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讲师)的工作,成为了一名老师。
在这一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师说》。
但在“居大不易”的长安,仅仅靠一个讲师的微薄工资,还不足以养活一个大家子人。
韩愈不得不放下骄傲,给当时的工部尚书、京兆尹李实写了一封自荐信。
在信中,韩愈昧着良心大力称赞李实。
很快,这封信就发挥了作用。
803年,李实推荐韩愈监察御史,历尽许多的艰辛,他终于踏上了仕途。
这一路上,如果从韩愈第一次到长安的那一年开始算起,整整走了18年。
韩愈升任监察御史的那一年,关中地区发生了大旱,韩愈在调查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到处乞讨,关中到处饿死之人。
看到如此严重的灾难,韩愈痛心不已。
而且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了消息,谎报关中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
在愤怒之下,韩愈上奏了《论天旱人饥状》,反而遭到李实等人的陷害。
于是同年的12月,他被贬为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创新”失败,太子李纯登基,是为唐宪宗,改元元和。
李纯是唐朝中后之中,一位十分罕见的有为皇帝。
在位期间,唐宪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蔽政,勤于政务,力图中兴,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就,振兴了大唐朝廷的威望,创造了“元和中兴”的局面。
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到长安,迎来了仕途的转折点。
接下来的十年,他的人生如开外挂一样,十年九迁,官至中书舍人。
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
对当时唐宪宗征讨淮西吴元济的叛军,一直持积极态度,坚决支持以武元衡为首的主战派。
815年五月,上书《淮西事宜状》。
817年七月,他以行军司马身份,跟随裴度征战淮西。
不久淮西平定,韩愈因战功晋升为刑部侍郎。
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到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大搞佛事活动。
在那一段时间,长安城的每个人都放弃了工作,大行佛事。
韩愈意识到这种活动的危害,不顾个人安危,上奏了《论佛骨表》。
因为里面的内容大有不敬的意思,唐宪宗怒不可遏,准备对韩愈处以极刑。
由于好朋友裴度、崔群等大臣的求情,他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在潮州的几个月中,就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爱戴。
824年5月,韩愈染病日益恶化。
12月2日,韩愈病逝于长安靖安家中,享年57岁。
唐穆宗为之辍朝,追赠韩愈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文,因此后人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倡文章要讲究孔孟之道,以此来反对当时片面追求华丽的散文形式。
韩愈的散文和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
所作: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状、表、哀辞、祭文、碑志、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后人对韩愈赞不绝口,奉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甚至把韩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也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
不仅如此,韩愈还极力反佛,沉重打击了唐末佛教盛行之风。
他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