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刘就沉吟了一下,开口对刘彻道:“皇上,看来这几个刺客受人蒙蔽,并不知道更多详情,此事恐怕难以查明了。”
他这话一说出口,御座之旁一人大怒而起,指着刘就道:“此事就里一目了然,博阳顷侯又何必刻意偏袒?”
说话之人就是皇太妃栗姬了。
此女既然出头揭发皇后,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她又是皇太妃之尊,刘就等人也不好与她争执,只是躬身施礼而已。
刘彻见状面露不喜道:“皇太妃且勿动怒,既然是审案自然是要审个明白的。”他转手对刘就道:“皇叔认为如何?”
那刘就躬身道:“还有一名重要证人在外候着,请宣他上殿。”
很快便有侍卫带着一人前来,此人面色惨白,双股颤颤,刘禅认得此人正是何苗。
说起这何苗也是个奇葩,他乃是车骑大将军何进的异父异母的弟弟,也是靠着妹妹当了太子妃才得以上位,统领宫中侍卫。
但是此人长期与宦官为伍,与何进貌合神离。
当时太子刘据与宦官不和,多次想要诛杀宦官,但何苗在太子妃面前求情,才得以幸免。
这次何苗居然昏头昏脑的与太监合作,设局引太子和哥哥何进进宫伏杀,实乃是天人共愤之举。
那何苗见了皇帝便匍匐在地哀号道:“皇上明鉴,微臣乃是被那太监蒙骗的,他们只说……说是害怕太子怪罪,让我引太子进宫,想要从中说合,微臣实在不知道他们如此胆大妄为呀,求陛下看在太子妃的脸面上饶命啊!”
刘就见此人如此模样,面带鄙夷的问道:“你此前是与谁商议的,详情如何?”
那何苗道:“张让……就是张让!他之前得罪过太子,他来哀求我,让我帮他说合,他还送了我一箱子珠宝,我……我以为……”
刘就不听他啰嗦,打断道:“除了张让还有其他人吗?你好生想想,莫要漏了什么,否则可知那张让的结局?”
何苗进来之前便知道张让被陛下斩了,此时自己命在旦夕,也不敢有丝毫隐瞒,只掏心掏肺的道:“我等商议期间曾见一宫女来找那张让,两人谋谈了一阵,却不知道所谈何事。”
刘就便让人找来数十个宫女,在堂上一字排开,向何苗问道:“这些都是各宫管事的宫女,你可还能识得当日之人?”
其时宫禁森严,何苗虽然贵为大内统领,但也不能进内宫分毫,更不可能与宫中结交,否则皇帝头顶的帽子怎能保得住?因此他识不得那个宫女。
何苗仔细看了看堂上的几名宫女,指着其中的一名道:“此人……我想起来了,就是此女!”
“大胆何苗,一派胡言乱语!”刘就大喝一声道:“此女乃是皇太后侍女,你有几条命,竟敢攀咬皇太后?”
那何苗也是大惊,连忙磕头不断,口中只道:“微臣不知……不知此女身份……如果是皇太后的侍女……可能……可能她与此案无关吧……”
那栗姬却是有了精神,窃喜道:“既然是审案,有什么疑点就不可放过,此女虽然与那张让交谈,但或许不知情呢,不如问上一问,也好洗清嫌疑。皇太后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皇太后王娡神情漠然道:“栗姬所言不无道理,秋娥啊,你便给皇上说说当日情况吧。”
那名叫秋娥的宫女有些慌乱的出列道:“陛下,皇太后,奴婢……奴婢当日未曾去张总管那里,也不曾和他谋谈过什么,请陛下和皇太后为奴婢做主!”
她这般说了,堂上之人便将目光看向何苗,那何苗慌忙道:“微臣……微臣不会认错,微臣记得那张让曾从那宫女手中接过一张手帕,此时或许仍在……”
自然有侍卫早就清查过张让的物什,很快就找出了确有一方手帕,有人识得正是那秋娥之物。但秋娥只是磕头喊冤,说自己未见、未谋、不知情。
刘就看了皇太后一眼,见她依然是泰然自若的模样,便下令问讯排查与秋娥相熟的宫女。很快就有人供出秋娥家里人欠了一大笔债,最近她一直为此担忧,前日不知从何处得到了一大笔银子,找人帮忙寄回了家中。
种种证据对秋娥十分不利,但她就是一口咬定当日未去见过张让。
刘就不得不开口问道:“那你说说当日你身在何处,可有凭证吧。”
秋娥面色犹豫了一下道:“我在做点私事,身边……身边并无旁人……”
她这话让周围的人不住摇头,大家都能看出来,那秋娥是在隐瞒什么。刘禅脑中又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莫非自己母亲竟然是皇太后不成!
刘就也是面露不快的道:“秋娥,你可知道事关重大,如果有什么话尽可以说出来,皇上和皇太后自然会为你做主,你可不要自误!”
那秋娥只是磕头不言。
刘就无奈之下只得向皇帝禀报道:“皇上,此女不愿开口,微臣只好动些手段了。”
所谓的手段,就是刑讯了,皇帝面前刘就肯定要先行请示才行。
刘彻脸色铁青不发一言,只是点了点头。刘就待要用刑,一直神情淡然的皇太后却是开口道:“不必那么麻烦了,当日秋娥就在我处,哀家可以给她作证。”
皇太后一开口,堂上众人脸色各有不同,有些是面露恍然,有些是神情疑惑,刘禅却是一门心思“攀高枝”的想:“皇太后果然才是幕后之人,我……这辈分是不是要升了?”他却不想想自己是个被刺杀、陷害、灭口的身份。
还有一人面色变幻,心中狂喜,正是那栗姬。
“她在说谎!当日她另有它事,她是为了庇护那个秋娥,她终于露出破绽了!”
栗姬心中极为兴奋,她与王太后斗了一辈子,早就在太后宫中安排下眼线,已经打探到了当日太后的行踪,并未与这秋娥及那张让发生任何关系。但此时王太后亲自下场,其中必定有什么猫腻,只要加以揭穿,将她与刺杀皇太孙、太子乱伦案关联起来,对于王太后的名声将会造成极大的冲击,而这正是栗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