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唐朝的两税法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478字 发布时间:2023-06-29

武则天之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唐朝开国初期的租庸调法早已不适用。


780年,唐德宗开始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朝的宰相杨炎所创立。


由于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许多农民因失去土地而逃亡在外。


当农民逃亡时,政府经常责令邻保(邻居)代交纳租庸的租金,结果造成更多的农民逃亡,导致维持租庸调制一直非常困难。


此外,按垦田面积征收的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安史之乱后,赋税制度非常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779年,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施两税法。


到了第二年正月,正式以诏书公布。


两种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和土地,就算是当地人,想要上籍征税。


同时,财产税和土地税不再按照丁、中的原则征收,而是按照贫富等级征收。


这是我国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的重大变化。


从那之后,再没有一个国家规定的土地并购限额。


另外,征税对象不再以人为本,而是以财产、土地为主,而且越来越以土地为主。


具体办法是:将建中时期前的正税、杂税、杂徭合并为一个总额,即是所谓的“两税元额”。


按垦田面积、户等高低摊分,将这一元额分摊给每户。


从今以后,各州、县的元额不得减少。


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因此被称为“两税”。


无固定住所的商人,所在州县按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


租、庸、杂徭悉省,但丁额不废。


两种税法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取消租庸调和各种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第二:量出制入,政府应先预算支出,以确定赋税收总额。


事实上,大唐朝廷以779年的税收收入分配给各州,作为家庭税和地方税的总额。


各州以历年收入最高的年份,再分配给各地,作为两项税收的总额。


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家庭税和地方税的定额。


第三:户税按户等高低征收,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


家庭划分是基于财产的数量。


征收户税时,大部分钱都要转换成绢帛来计算,而征收的钱只是一小部分。


第四:地税按亩征收,征税的土地,以779年的垦地数为准。


第五:无论是户税还是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份交纳,秋税限十一月份交纳。


因为有夏秋两征,因此新税制叫作“两税法”。


第六:对不定居的商户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使其与定居的人负担平等。


两税法统一了中唐时期极度混乱的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负担。


但在实施中存在许多缺点,长期不调整家户等,不能落实贫富负担的原则。


两税的中户税是按金钱计算,由于政府征收资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不足,很快就会出现金钱重、物质轻的现象。


这也导致农民要出售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来纳税,这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在两税法的制度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


富人强迫穷人在不转移税收的情况下,逼其出售土地,到后来农民无法支付赋税,只能再次逃亡。


因此,土地集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农民则更多地沦为佃户和庄客。


由于没有更好的税收制度来取代,这种税收制度已成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追求的基本税收制度。


两税法的作用:使统一唐代中期以来极其混乱的税收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保障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本的税收制度。


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表现封建政府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两税法的规定: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这扩大了税收来源,增加了朝廷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它在稳定政治形式和减轻人民负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延续了唐朝近100年。


其实,这一改革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税收制度的长期缺陷,促进了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到了宋代,宋朝的两税法就是基于唐朝的两税法。


可以说,唐朝实行的两税法,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和进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